APP下载

对阅读教学的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7-06-20俞栋铃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阅读教学

俞栋铃

【摘 要】依托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契合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阅读中思辨,是融合了阅读策略的渗透,严谨优美文字的鉴赏,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思索和再思考、再创造的多角度思考,把阅读教学提升了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段英语;阅读教学;思辨能力

社会对于新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教育中注重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现在的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仍然过份注重考试结果,学习的内容偏重于单词、语法, 机械重复记忆的刻板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被动地学习语言知识,难以通过独立思考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僵化,交流能力也受到了遏制,而小学高段英语课题应当侧重培养孩子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解读,提高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从而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探讨、辩论中提升语言素养和能力的课堂。

一、小学高段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思辨性”(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Critic),意思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课堂教学依托文本阅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丰富的互动中激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意识,将思维寓于对话、阅读之中,使其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就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而言,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水平,影响着他们的潜力发展和提升。

二、阅读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提升阅读方法,渗透阅读策略

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是缓慢回旋上升的一个过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体验感悟的基础之上。因此,就小學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阅读提出问题,探讨质疑。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他们掌握英语课文预习的基本方法,自主扫除生词障碍,学会使用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的基本方法完成概括文章大意、搜索细节、猜测词义的阅读任务。在六年级的Read and Write中,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都慢慢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教学,让教师的教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在完成阅读任务时,根据时间词的提示和事情的发展,学生通过语境的理解,学会了阅读策略的运用,寓思于读之中。

(二)引导文本鉴赏,感悟作者情感

不同的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的意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谈论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谈论,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思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阅读本身就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就是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中,阅读的主体凭着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对文本和环境做出个人的理解。这种阅读具有主观性和个体特殊性。在阅读的课堂中,阅读的主体教师或学生,对于文本都有不同的思考,这思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迸发冲突。而这种冲突是令人欣喜的。所以,教师不能以备课中所设定的预期答案来框定学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左右学生,而应给他们开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而很多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上,对篇章所蕴含情感的感悟却不深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浸入文本的深层内涵,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注重联想思考,发挥“留白”艺术

在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策略和能力的基础上,他们会将个人的理解,生活经验,阅读体验带入到阅读学习的活动中,而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提升,这也与他们发现问题、质疑能力有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形成多角度的思辨和探究。而在语境中的思考培养,将不再停留在单词词组的简单记忆上,而更多的是以鉴赏性的阅读情感,作者的态度等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我们也要适当发挥“留白”的艺术,教师讲课不需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思考,并对阅读文章中未揭示或暗示的内容进行联想和再创造,而这样的再创造过程,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转变评价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单词、词组和句型的教授,原因正是那些考卷上阅读理解的提醒侧重语言知识的理解。 单一的评价方式,死板的测试内容,与“生本”的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转变评价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方式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关键。

英语阅读能力的测试应从内容和方式上都要从多样化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尤其要组中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堂的及时表扬,课后语言输出的鼓励,试卷中增加考验思维的题型;更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强化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评,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坚持说写训练,丰富思想内涵

坚持不懈的说写训练,若仅限于课堂,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毕竟有限,要想达到深层次地拓展,就要加强学生课外的涉略,踏入生活实践去思考和感悟,坚持思辨性的说写历练。良性循环一旦形成,既能激发学生提升课堂效率、积极思考,更能促进学生将思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的人格,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基。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将思辨融入到阅读课堂,对于转变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必将能够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质的飞跃。思辨会成为一把利剑,割开思想的脓包,一定会让阅读教学走向深刻、走向丰润。

参考文献:

[1]李莉文.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1.

[2]黄珊.论英语写作和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江西:学术研究 2013.

[3]周玲等.英语写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基于中学英语限时作文反思日志的实证研究[J].安徽: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