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信访督查组如何督查

2017-06-20孟亚旭

华声 2017年9期
关键词:督查组案子实地

孟亚旭

中央信访督查过程中,曾有地方官员担忧,难免有抵触情绪。不过,随着中央信访督查组工作的开展,地方改变了态度。

5月16日,国家信访局公布了48件信访事项的督查情况,分别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和湖北6个省份,国家信访局6个督查组于4月10日至19日赴上述地方,这是国家信访局2017年首次实地督查,也是2015年以来第八次实地督查。前不久,记者全程参与了对山东省的督查。

几乎一天督查一个案子

4月10日上午,中央信访督查组一行11人,在北京南站登上G41列车,终点是山东济南。这11人,来自国家信访局、住建部、湖北恩施州信访局、新闻媒体等不同单位。

据了解,此次6个督查组,每组成员有11人至12人,由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人大办公厅、国家信访局及部分省份派员,中组部挂职干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中央信访督查组山东组抵达济南后,又吸纳了山东省信访局、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的人手,变成了“中央和省的联合督查组”。

当日14时20分,督查组就听取了山东省对将进行实地督查的8个案子进行调度的情况汇报。之后,督查组成员“兵分两路”,分别由国家信访局信息中心主任、中央信访督查组山东组组长杨燕伟和国家信访局投诉办副主任、中央信访督查组山东组副组长高海宾率队,每组4个信访事项,同步展开实地督查。

记者全程跟随见证了由杨燕伟率领的督查组是如何展开督查的。从4月11日至16日,该督查组辗转济南、青岛、烟台三地,几乎一天督查一個案子。

在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案卷材料、实地查看现场、约谈相关单位和人员、走访信访人的基础上,督查组要进行会商,再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反馈意见。

4月17日,“兵分两路”的督查组重新会合,利用两天的时间整理资料、推敲每个案子,对每个实地督查的信访事项形成3个文字材料,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查清的事实、发现的问题及督查组反馈意见和地方整改落实情况。

上述材料要在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公开,并移交到相关业务司室,同时还有一份将报给中央领导,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记者注意到,约见信访人时,区县、基层的工作人员不在现场。督查组称,此举是为了防止信访人碍于情面,或者因担忧打击报复而不说真话、实话。

据了解,这次列入实地督查的8个信访事项,信访人对前期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共7个,越级进京上访的有1个。不过,包括高某在内,有3个在督查组到来之前得到了化解。

督查中督查组也明确告诉地方,不能打着中央督查的旗号特事特办:“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能因为我们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就突破政策法律界限,必须要依法依规办理。”

“我们不是来找茬的”

“每次督查,最大的考验就是怕地方上不配合。”杨燕伟说。抵达山东的第一天,督查组就明确向山东方面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认真介绍案子的相关情况,不要故意回避问题或者隐瞒问题,做到实事求是”。

但督查并非一帆风顺。4月12日,督查组在青岛市与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就督查案件展开座谈。当天下午,面对督查组一行,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坐了满满一屋子。

“土地审批通过后,市国土局又发现土地存在纠纷,是工作人员的疏忽还是其他原因?当时为什么没发现土地有问题?”面对督查组的发问,办事处的一位副主任并未直接作答,而是把问题归咎为“司法拍卖有瑕疵”。

“这个案子的工作专班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员都有哪些人?”督查组发问后,几十人的会议室内,迟迟未有人发声。

“准备工作不充分啊!”在现场,杨燕伟声音陡然高了一些,“刚才督查组提到的所有文件资料,请相关单位抓紧提供给我们。”

“请大家不要误解,我们督查组是来帮助大家的,我们一起把信访事项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分析梳理问题的症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在地方相关部门向中央信访督查组汇报的现场,督查组多次表明来意,“我们不是来找茬的”。

地方不太配合的情况,杨燕伟并不是第一次遇到。2015年1月,他第一次带媒体到安徽某镇进行实地督查时,也曾遇到棘手的情况。

当时,因镇里一企业违法采矿导致不少民房破损,且严重污染环境,信访人多次走访、网上信访均未果。由当地县委书记主持的汇报会上,责任单位并不配合,提供的书面材料也非常模糊。

甚至,相关职能部门告诉杨燕伟,该企业没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矿山刚刚搞基础建设,也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之后,杨燕伟要求当地公安机关提供该企业申领炸药、环保部门处罚单据等相关情况,发现上述部门所言不实。

“这个事情相关部门是有责任的,首先企业违法生产,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在汇报会时不说实话,是欺骗督查组。”据了解,事后就上述信访事项,安徽省前后共问责多人。

此前,中央信访督查过程中,曾有地方官员担忧,“中央来人”会变相鼓励更多的人越级走访,甚至会使信访人借机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媒体曝光会给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难免有抵触情绪。

不过,随着中央信访督查组工作的开展,地方改变了态度。

这次被督查的青岛市李沧区,一位副区长就认为“这是一个好事”,并“没有抵触情绪”。他表示,可借此机会一方面将多年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化解掉,同时改进工作上的不足,促进做好信访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也可以通过督查组跟信访人讲清楚,帮助我们给信访人做工作”。

不会“一督了之”

“作出‘先建设后补办手续决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相关责任单位在信访群众反映问题的10年间,履职尽责是否到位?汇报材料上说10月份解决问题,但哪个部门办?什么时候办到位?材料中没有具体的、落到实处的措施,请相关人员详细说明一下。”

4月15日上午,在烟台市,督查组听取基层对督查案件的汇报,会议开始没多久,督查组成员、湖北恩施州信访局局长向辉就连续抛出多个关键问题。

其实,会议开始前,督查组成员刚刚与信访人在其家中见了面。79岁老人董某的房屋,曾在2006年因政府重点工程被拆迁,2008年入住安置房后,房产证却迟迟不能办理,今年3月12日,国家信访局曾回访当事人,他说“至今无证,不知道具体原因”。

向烟台市抛出的那些问题也早有准备。记者了解到,中央信访督查组规定,给地方反馈意见要准确、政策把握要准确,到达实地之前就要对案情分析、研究,把所有疑点、难点、关键点以及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列出来,听地方汇报时就可以心中有数,才能提出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最终,在15日的汇报会上,区政府对督查组这样表态:“预计10月底可办好房产证。”

如果督查组走了之后,地方并没有落实怎么办?为防止“一督了之”,督查组走后会对地方的整改落实方案持续跟踪。地方落实后,通过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上传处理意见、群众满意后,案子才算最终了结。限时没完成,需报告原因、后续工作计划。

猜你喜欢

督查组案子实地
杨 诚作品
金块藏匿在哪儿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曝光台】打赢蓝天保卫战
【曝光台】打好蓝天保卫战
实地海棠雅著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