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监考

2017-06-20刘艺达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神监考刘老师

刘艺达

班主任刘老师总是喜欢搞新花样。这不,今天上午的语文阶段性测试,老师要施行无人监考。(两句话直接入题,不蔓不枝)新鲜!我都上四年学了,还是头一次听说“无人监考”。(“新鲜”二字与紧随其后的感叹号一起构成了相对强烈的心理感受,后一句中“头一次”则点明了小作者感觉新鲜的原因之所在,同时再次点题。)

考试前,刘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语重心长”,既写出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又写出了刘老师对此事思考已久)“同学们,德贵自律。考试不仅是对你们学习情况的检测,更是对你们品行的考验。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追求真善美,没有哪位同学甘愿做一个卑微的精神上的侏儒。今天的考试施行无人监考。没有老师监场,相信同学们更能静心做题,工整书写,凭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抄袭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小作者描述的刘老师的话很有讲究:先总说“德贵自律”,点明“无人监考”的用意即在于培养同学们的自律意识,从内在处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而后以“相信”承接,无形之中给学生戴上了自律的“紧箍咒”,接下来提出殷切的希望,帮学生提升自律的信心。可谓层层递进)说完,老师开始分发试卷。试卷发放完毕,刘老师便径自走出教室。(“径自”一词写出了老师的毫不犹豫,也凸显老师对同学们的信任。)

我满腹狐疑,往窗外瞅瞅,见老师果然走了。(“满腹狐疑”“往窗外瞅瞅”寫出了“我”的将信将疑,与前文的“头一次”遥相呼应)再看同学们,一个个凝神静气,有的审题,有的已经开始答题了。(“凝神静气”一词很是传神,写出了同学们考试时的精神状态)我不敢怠慢,也做起题来。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前面的几个题势如破竹,自以为成竹在胸,绝无问题。(“势如破竹”“成竹在胸”两个词与前半句“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互相呼应,互为解释,用得很准确)可是做着做着,竟遇到一只拦路虎。(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可是”转得好。“拦路虎”则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写出了小作者遭遇的困境)题目要求写三个与回忆有关的成语。我双手托腮,眉头微皱,搜肠刮肚,好半天只想出了一个——抚今追昔。(此处“双手托腮”“眉头微皱”“搜肠刮肚”形象地写出了“我”思而难得的窘状)我的右手在大腿上搓来搓去,身子微晃着,暗自后悔。(此句的动作描写颇为传神,让人读来如在眼前)本来嘛,老师曾让课下搜集与纪念相关的词语的,可昨天晚上和小表弟玩得起劲,把这事儿给忘了。唉!早知道今天考这个题,就是不睡觉我也把它查一查。早晨来到学校后怎么也不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呢?都怪自己太大意!(这几句标点用得很是精彩。两个叹号,一个问号,把“我”后悔的情状显现无遗)我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同位的试卷,他居然都写上了。这时,我只需欠一欠身子,或歪歪头就能瞧个仔细。(“窃来”何其容易)可是,能那样做吗?我抬头看了看同学们,有的凝神静思,有的奋笔疾书,没有一个左顾右盼的。(同学们的行为无形中对“我”起了正面的影响作用)再看看窗外,依然不见老师的踪影。此时,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我脑中争辩。一个说:“你在最后一排,抄一个没人看见。”另一个说:“你忘了老师的叮嘱了吗?亏你还知道那么多诚信故事。”一个说:“不抄这次的第一就难保了,妈妈承诺的精装版《哈里·波特》就泡汤了。”另一个说:“为了两分就不要人格了吗?那长大了还能有什么出息?”(此处心理描写很是传神,真实再现了一个小学生本真的内在心理活动)我感到握笔的手心微微出汗,定了定神,终于把目光重新锁定在下面的题目上……(“终于”写出了这个“决心”下得不容易啊)下午,试卷发了下来,意料之中的,我得了93分,因为二分之差屈居第三。看着两个空着的横格,我没有气恼,倒似乎那是我清白的象征。(因“意料之中”,故“没有气恼”。“空格”对应“清白”一语双关,妙!)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书本上说的:“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问题,但要实施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正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书上的语言才真正在“我”心中“活”了过来。)

无人监考,真绝!(既首尾呼应,又写出了“我”对此事的真切感受。言简而意深,“真绝”!)

总评

本文紧紧围绕“无人监考”展开,不蔓不枝,且一波三折,真切再现了“我”在无人监考前后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小作者开门见山,只用寥寥数语就点明了事情的起因和自己当时的感想,简约又不失起承转合之妙,很是难得。老师离场后,“我”的情感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势如破竹的自信与愉悦,而后是遭遇“拦路虎”的困顿与懊悔,接着是“抄”与“不抄”的犹豫与坚定,最后是面对成绩“失利”的悦纳与释然。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六个字,却有照应主题之妙,使全文构成了一个圆融的整体。整篇习作暗合了“凤头、猪肚、豹尾”的章法。

这篇习作,最为突出的地方在于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与心理描写。无论是“双手托腮”“眉头微皱”,还是“右手在大腿上搓来搓去,身子微晃着”都让人如见其人;对考试准备不足的懊悔和在“抄”与“不抄”之间的思想斗争更让人有亲历之感。没有真切的感受和平时的历练,很难写得如此传神。

另外,本文在词语与标点使用上也挺精彩。文中用了大量的成语,足见小作者有较好的语文积淀。感叹号和问号的应用,可谓恰到好处,较好地体现了“我”情绪上的变化。

(刘会忠)

猜你喜欢

传神监考刘老师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诗中人物贵传神
监考时……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监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