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综合防治

2017-06-19杨昌宽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疫病防治

杨昌宽

汉阴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

【摘 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感染率的病毒性传染病,曾在21世纪初大规模爆发,其发病期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使世界生猪养殖业受到重创。尤其在近几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爆发给我国养殖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养殖户的严重亏损使得我国生猪养殖市场很不景气。本文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述,以供猪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猪类繁殖;蓝耳病;疫病防治

1.引言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该类疫病首次于1987年被发现,随后逐渐引起生物学家的重视。蓝耳病的主要症状为母猪生产困难、易流产或出现腹内死胎、病胎现象,对于幼崽而言,其存活率十分微弱,即使有幸活下来,其呼吸系统也会存在着严重的生理缺陷,进而引发一系列呼吸性疾病,因此,相关研究学者将之称为第二大类动物疫病。

2.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1)身患该病的动物通常处于持续高烧发热状态,该类疫病的爆发频率高、伤害强度大,又由于医学的限制导致针对该项疫病的治疗方案不够成熟,进而治疗率极其低下,死亡率大幅提升。

(2)该病通常呈现出地域成片性爆发的特点,尤其是在疫病多发的季节,该病能充分利用高温环境和潮湿空气,以水、食物等必需物质为传播介质,可迅速波及大面积猪群,进而影响整个猪圈的生存安危甚至危害周边其他地区的养殖业。其传播速度快、流行性能力强的特点也正尽显于此。

(3)该类疫病的感染对象十分广泛,几乎没有任何生理限制。但通常来看,母猪和生长发育过度肥胖的猪最先受到感染并成为传染源,然后通过不同猪群间的肢体接触、唾液接触和母乳喂养等方式,传染到发育猪崽和哺乳猪崽等不同发育状况的猪崽身上。

(4)针对该类疫病,当前医学上的抗生素类药物作用极其微小,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尽管给发病猪注射类似药物后,其生理状态暂时恢复正常水平,但在大约4天后,原发病猪的体温将会再次升高且病情加重,主要表现为:皮肤呈现不正常的紫红色,肢端肿大,呼吸急促,走路跛拐,体毛杂乱等,严重时会加速其死亡进程。

3.蓝耳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该病主要表现为母猪受孕困难、生产障碍、幼崽存活率低、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四大症状:

①发病猪的体质十分脆弱敏感,其体温呈现出不正常的持续高温状态,精神消极沉郁。

②发病猪的病情多样,且该类疫病具备很强的抗药性,在80%的疫病爆发区会伴随着产生时域性的病毒灾害。

③病猪在患病期间会表现出食欲不佳甚至不进食的状态,其呼吸道也将受到重度感染,进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溃烂等各种恶性呼吸性疾病,患病严重时甚至会窒息而死。

④病猪的死亡过程非常迅速,通常在其初步感染后至一周内,它体内的储能将会被完全消耗殆尽,进而它将无法维持自己各项正常的生命体征,直至死亡。

⑤对健壮的生猪来说,该病在其体内的潜伏期较长,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全身无力及败血的现象。

⑥部分病猪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情况,其无法掌控自己的生理需求甚至伴随着呕血、口吐白沫等状况。

⑦部分病猪会出现视力障碍,眼睛红肿,且眼角不断分泌白色粘稠分泌物。

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染范围广。

⑨部分母猪难受孕、易流产或出现腹中死胎。

蓝耳病的主要致病根源来自肺部的组织病变,呼吸道等器官能否正常进行运作直接受肺部组织的调控,相应地,肺部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呼吸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讲,肺部受到外来病毒的侵袭会初步呈现炎症,即为肺炎,若在此未能得到有效救治,则很可能引发二次感染,出现心肺肿瘤等恶性病变组织。另外,经过病毒感染的肺部会引发脾脏硬化,肾脏功能衰竭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4.诊断蓝耳病症状的要点

(1)病猪身体高温不下,食欲明显减退或者不吃饲料,进食饲料易发生咳嗽、噎呛等问题,脾肺功能出现严重衰竭,病猪呼吸系统被破坏导致呼吸滞塞或出现腹部轻颤等症状。

(2)病猪尺骨、腕骨、拓骨等活动支撑关节出现胀大、红肿等现象,肢端肥大,用手轻触疼痛难忍,行动瘸拐不便,易发生平地跌倒、走路摇晃等现象,猪声腔共振减小,鸣声低沉沙哑,构音颤震。

(3)病猪双耳内侧、颈部外侧、腰部等有不规则红斑,有时表现为紫斑,腹线、系部、飞节、悬蹄等部位部分皮肤用手按压后不能出现暂时性的苍白色,按压部周围部位回血极慢,肤质坚硬,似有结块。

(4)患病时间长的病猪个头、体重、体长等均与正常猪无异,平均体温也与正常猪偏差不大,但是病猪鬓毛易脱落,出现斑秃,体毛分布杂乱,病猪通体颜色呈现不正常的苍白色,且部分部位有病斑分布、呼吸急促、音色滞塞、食欲不振。

(5)孕期病猪常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低沉,或者充满攻击性,孕期病猪较正常孕猪更瘦弱,毛发脱落明显,乳房干瘪,易产病胎、死胎。

5.针对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5.1饲养管理方面:

①提高备用母猪与受孕母猪的比例,增加备用母猪数量有利于疫病爆发时的策略调整,有备无患。

②断乳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超过35天为宜。因为28天前的仔猪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免疫力极低,容易大量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布鲁氏菌等感染性极强的寄生菌,通过延长断奶时间,有助于猪崽在吸收母乳营养时接收抗体的传输进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③减少断奶、换料、长途运输等行为。外界突然变化带来的刺激会影响生猪内部激素分泌量,内分泌失调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从而表现出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④生猪养殖户实行规范性、条理性、集约性管理,并做好应急措施。养殖场猪群在一天内转移应该彻底,以防止部分生猪出现“孤岛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猪质量问题。在饲养方面,应该实行科学性、制度性的管理,根据生猪自然特性建立与之相配的管理方案,如规律性地对养殖场进行杀菌消毒,保障卫生问题,减少猪群杂乱性及无规律活动以防止串种,避免处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集中养殖,以防治病毒之间的相互传播和不同阶段易引发的疫病相互传染蔓延,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2 医学防治方面:

其一,疫苗方面:

①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研制出了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多价灭活苗,能够有效生成相应抗体,提高二次免疫。

②引发蓝耳病的副猪嗜血桿菌有明显的结构特征,根据其构成物质与组成结构可以自行研制疫苗,可以通过注射抗原或者抗体在根本上抑制蓝耳病的爆发。

③建议对3、4、5周幼龄的猪仔接种疫苗,以防止成年后的免疫力薄弱。

其二,药物方面:

现代医学已经成功研制出对治疗蓝耳病的药物,通过服用含有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成分的药物可有效治疗蓝耳病。如:经临床经验,2015年10月份在汉阴县某养殖小区一养殖大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中有一头母猪突发食欲废绝、伴随呕吐黄色内容物,阴部出现轻微水肿发绀,阴道粘液增多,似流产征兆,体温39.2℃,对症治疗效果不佳,3日后继发呼吸困难,后经治疗无效于衰竭死亡。经送检做生物学鉴别诊断,最终检测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呈阳性。遂采取对全场猪只运用莱茵生物公司生产的蓝耳病灭活疫苗8头份进行紧急免疫,对已发病的8头母猪采取支持疗法,每天运用清开灵、维c、能量合剂等,配合少量抗生素输液一次,连续治疗7~10天,8头患病母猪全部治愈。

6.结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传染率高、发病时间短、病程长且死亡率高,控制不好将对养殖业起到毁灭性的打击,但由于此病病症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已很好的防预与治疗措施,应该联系生猪养殖户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在发病前期,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找到正确解决措施,并及时进行隔离病猪。在发病中期,根据病情采用正确适量的药物,并且防治病猪的二次感染;在发病后期,找到发病原因,根据原因做相应策略调整,寻找管理漏洞并且及时填补。

参考文献: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211-213.

[2] 何忠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要及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2):127-129.

[3] 吴志明,刘桂芝,李桂喜.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宝典[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6,114-118.

猜你喜欢

疫病防治
我国种鸡主要疫病防治现状和对策
肉猪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林下养鸡与疫病防治技术
蛋鸡养殖和疫病防治
家畜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猪场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研究
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研究
关于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猪疫病防控及治疗措施分析
动物疫病防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