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语教学“三招”

2017-06-19邱文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招词语教学高效

邱文杰

[摘 要]词语是夯实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基石。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通过辨析对比、揣摩联系、拓展补充等,深入开掘出词语背后的意蕴,从而使词语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词语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4-01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正确理解词语意思,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灵活运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更有效呢?

一、辨析对比

词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样的词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词语也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对词语的真正理解和感知,教师就要善于从辨析对比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对词语进行涵泳。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蜜蜂》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在学习“推测”一词的时候,许多学生把握得不够准确,有学生认为“推测”就是“猜测”,有学生认为“推测”就是“推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就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辨析对比。教师让学生把原句的“推测”一词与“猜测”进行比较,并思考:“在这儿,为什么用‘推测而不用‘猜测呢?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经过比较,学生认为“猜测”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想;而“推测”是有缘由的,是在有一定道理或者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的推想。这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近了一层,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这样教学,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在辨析对比中获得了对所学词语的深刻认识。

二、揣摩联想

词语的运用与文本的意境是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本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学生如果凭借工具书或者辨析对比等形式仍不能获得对词语的真正认知的话,教师就要善于从联想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所学词语进行揣摩,从而真正体悟到词语所要表达的意蕴。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时候,文中有這样一句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教学的时候,针对“翠色欲流,流入云际”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如果只凭字典里的解释或者教师的口头描述,那么学生很难真正懂得其内涵。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可以借助联想或者想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为了使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不那么枯燥乏味,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又特意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草原上小丘的图片。这样一来,在图示的推动下,学生借助联想与想象,很快就理解了“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的意思。这样学习词语简单、轻松,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这样教学,不仅赋予了文本中的词语以极强的画面感、动态感,而且词语所赋予文本的内涵也被激活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补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即使是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表达意义也不一样。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对所学词语的深刻感知,教师就要善于从拓展补充的路径出发,引导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地走向丰富与完善。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在教学的时候,在“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随遇而安是指其他昆虫对住宅的要求不高,怎么样都行。”有学生说:“‘随遇而安是指到了哪就住哪,很随便。‘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是说蟋蟀对住宅要求很高,不能满足于这些。”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引领学生继续思考:“‘随遇而安除了运用在这里外,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经验纷纷发表看法。有学生说:“‘随遇而安还可以运用到人的身上。比如,有的人就喜欢随遇而安,不思进取;有的人就不肯随遇而安,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又趁机进行了“随遇而安”一词用于人方面的知识的拓展与补充,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在“随遇而安”一词的学习上,教师没有局限于教材文本,而是引领学生结合生活阅历与知识经验,补充或者拓展词语的内涵或者外延。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维和立体的层面关注文本内容,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活化词语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作为学生阅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学的方法有许多。教师要不断探索,深入开掘,使词语教学真正在课堂中出彩。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三招词语教学高效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