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以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为例

2017-06-19朱华华王萍萍

关键词:工商大学新生维度

于 频, 朱华华, 王萍萍, 周 明

(重庆工商大学 通识学院, 重庆 400067)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
——以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为例

于 频, 朱华华, 王萍萍, 周 明

(重庆工商大学 通识学院, 重庆 400067)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学生心理适应性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2015级学生的总体适应性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独生与多子女家庭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总适应维度和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CCSAS、SCCS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大学新生适应性和自我和谐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自我和谐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是指新生进入大学阶段后,根据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环境的改变,与新环境产生互动,最终适应大学环境的心理构建过程。绝大多数新生进入大学后,一般能通过1~3个月的心理调节,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个别学生的心理调节会持续更长时间。新生在心理适应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现象,如焦虑、压抑,如果这些现象得不到缓解和消除,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1]。本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为例,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2]、《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性别、民族、专业类别等多项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了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分类指导对策,为制定针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

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有7 000余名,抽取3 500名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经管、文法、理工、艺体各专业类别新生人数比例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 2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样本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

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自我和谐量表》(SCCS)按原量表题目顺序合并为一个联合量表,对重庆工商大学2015级3 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2 调查方法

新生进校3个月后施测,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査员向被调査者说明调査用途并发放问卷,要求被调査者半小时内自主完成问卷。施测结束,由调查人员当场回收问卷。

2.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和多重检验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本研究样本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各项因子的标准分(t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表2)。

表2 本研究样本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注:变量t表示各因子标准与全国常模两组数据相似性大小,下同。

本研究样本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的结果显示:各维度差异不显著,说明重庆工商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情况总体良好,处于正常水平。

(2) 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学习适应维度、自我适应维度、满意度维度以及总适应上,男大学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新生(表3)。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t检验分析结果

注:df即自由度,表示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自度量的个数;Sig.(2-tailed)表示进行两侧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水平,下同。

原因分析:性别角色决定了女生性格相对内向、敏感、依赖性更强,男生开朗、理性、独立性更强,所以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自我适应维度、满意度维度以及总适应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男生在抽象思维和理解性记忆上普遍优于女生,女生在形象思维和机械性记忆上普遍优于男生,所以男生的思维方式更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女生自我发展的限制仍然比男生多,女生面临的各方面压力更大,导致女生在各方面适应能力和适应速度低于男生。

(3)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表4)。

表4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t检验分析结果

此结果说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各民族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时,表现出的各项心理素质基本相当。

(4) 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情绪适应维度以外,其他维度及总适应都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方面,艺术类显著高于经管类和理工类(P<0.01);在学习适应方面,艺术类显著高于经管类、文法类和理工类(P<0.05),且经管类和文法类要显著高于理工类(P<0.01)(表5)。

表5 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低于0.05,下同。

原因分析:艺体类的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压力更小,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类校园活动中,更容易适应大学环境;理工类学生因为专业难度较大、课业负担较重、业余时间在学习上花的功夫更多,会感受到比其他类别学生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刚入大学的新生,原本以为可以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到了大学才发现课业难度超出想象,就会产生气馁、倦怠、恐慌等心理不适。

(5)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学习及情绪适应维度外,其余维度及总适应都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和总适应上,来自大、中、小城市的大学新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新生得分(P<0.05);在校园适应和择业适应维度上,来自大城市的新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新生得分(P<0.01)(表6)。

表6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原因分析:大中城市经济更发达,教育水平更高,文化氛围更浓,人际交往方式更开放灵活,故来自大中城市新生的总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得分更高;大城市的新生见多识广、爱好广泛、思维灵活、家庭人脉丰富,小城镇和农村的新生家庭经济压力大,从小的教育条件差,书本以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较少,故在校园适应和择业适应维度上大城市学生较小城镇和农村的新生得分更高[3];我国高校基本建在大中城市,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适应学校环境,而小城镇和农村学生从小生活环境较单一,生存条件较艰苦,对大中城市的生活环境、节奏感到很陌生,适应起来相对困难[4]。

(6)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除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外,其余维度及总适应上,非贫困家庭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分(表7)。

表7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t检验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多维度上都有体现;在择业适应维度上的显著性说明,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直至大学毕业,家庭经济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维度上的显著性说明,贫困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7) 大学新生是否来自单亲家庭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来自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的新生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的大学新生在心理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8)。

表8 是否是单亲家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t检验分析结果

现今社会中单亲家庭已不在少数,学生们能接受家庭现实情况;现在大学生独立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性相对减小。

(8) 大学新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检验。对大学新生中的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适应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除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外,其余维度及总适应上,独生子女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得分(见表9)。

表9 是否是独生子女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t检验分析结果

原因分析: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宽松,生活条件较好,从小受教育、受关注程度较高,个性发展充分,自我悦纳性、自我满足感更好;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学生居多,经济情况略差,多子女家庭的家庭人际关系复杂,子女背负的各种压力更大,在学习上更能吃苦[5]。

3.2 本研究样本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自我和谐量表》中得分的相关分析

对本研究的样本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自我和谐量表》中的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见表10。

表10 得分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的样本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P<0.05)。进一步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与《自我和谐量表》得分相关分析见表11。

表11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与《自我和谐量表》得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样本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的人际关系适应维度、校园适应维度、自我适应维度得分与《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其余分量表得分与《自我和谐量表》得分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应性越好的新生,其自我和谐程度越高。

4 结 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重庆工商大学的新生总体适应能力良好,与全国常模水平相当。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民族、独生与多子女家庭两个变量在总维度及各子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变量在总维度及各子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新生适应大学环境的一定规律,为教育者解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提供了依据。

5 对策建议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提高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和引导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效措施。

5.1 人文关怀,树立女生群体自强自信

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各级各类学校女生数》中,普通高校本科生中的女生已占51.78%,成为大学里最大数量的群体。帮助女大学生在初进大学时发掘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将为女大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要启发她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大学学习、生活,鼓励她们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目地加强自身锻炼,培养她们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去迎接各种挑战。可以建立女生心理之家、女生活动室,组织舞蹈、形体训练、器乐、化妆等各类女生喜闻乐见的课外培训、活动,为女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5.2 促进学风,培养理工学生专业兴趣

针对理工类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新生进校时就要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一是以“打预防针”的形式,给学生授好大学“第一课”,向他们介绍专业发展、前沿科技、就业前景、从业要求,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二是邀请成功校友、高年级优秀学长等现身说法,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建立专业归属感、认同感;三是组织适合新生的专业学科竞赛,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5.3 素质拓展,提升农村学子综合素质

来自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以及总适应上较其他生源地学生得分更低,所以要特别关心这类新生,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学生会、社团、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以及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有益的尝试中学会心理调节,从而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以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

5.4 精准资助,解决贫困学生后顾之忧

大学新生中的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研究发现贫困生几乎在所有的维度上得分都显著偏低,他们除了面对与其他同学共性的适应问题,还背负着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新生入学后,应立即启动贫困生甄别工作,以便学校尽早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以及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其后顾之忧。甄别过程中既要公开透明,又要注意保护贫困生的自尊和隐私。同时,也要为贫困生组织专门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适应期的心理困惑。

5.5 个性培养,助非独生子女成长成才

本研究调查发现,非独生子女占比62.2%,是人数占比相当高的一个群体,涉及女生、农村学子、贫困生等多交叉人口变量。对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帮扶,要建立有效的家校联通机制,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特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为其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5.6 心理适应,铸造自我和谐幸福人生

研究发现的新生心理适应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大学入学阶段是大学4年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适应情况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高校心理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站在为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2):81-86

TAO S.Adolescents’Adjustment dur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sp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0(2):81-86

[2]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量表手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System” Task Group.“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Scale Handbook[M].Beijing: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05

[3] 李德芳,陈丽,宁维卫.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77-82

LI D F,CHEN L,NING W W.Differenc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reshmen’ Adaptation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Students[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9(3):77-82

[4]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SHE D D.Investigation of Freshmen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of Intervention Harmful Groups[D]. Baoding:Hebei University,2011

[5] 余秋梅,舒亚玲,王荔.云南省大学新生适应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34):97-99 YU Q M,SHU Y L,WANG L.Yunnan Province Freshmen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J].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15,7(34):97-99

责任编辑:罗姗姗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Freshmen’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Taking Grade 2015 Students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 Pin, ZHU Hua-hua, WANG Ping-ping, ZHOU Ming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The study employe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 (CCSAS) and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 (SCCS) to carry sampling investigation on the 2015 freshmen‘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norm of 2015 freshmen’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i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was no difference with the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such as gender, profession, home location,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single and families with many childr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otal adaptation dimensions and sub-dimens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carried the related analysis on CCSAS and SCC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and the self harmon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college freshme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self harmony

10.16055/j.issn.1672-058X.2017.0003.022

2016-11-18;

2016-12-05. * 基金项目:2015年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基金委托项目(1553017).

于频(1979-),女,山东乳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44

A

1672-058X(2017)03-0116-07

猜你喜欢

工商大学新生维度
重庆工商大学学科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重获新生 庇佑
重庆工商大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光的维度
新生娃萌萌哒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