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7-06-17朴俊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

朴俊杰

【摘要】 目的 研究氨甲环酸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8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3例。手术时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研究组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39, P>0.05);研究组术后12 h出血量、术后12~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6.0894、2.3809, 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 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8, P>0.05)。结论 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可有效的对血液起到保护作用, 预防血凝块和血栓的形成,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保护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56

对于老年患者来讲, 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 而且手术时间长, 出血量比较多, 因此, 必须要采取异体输血的办法。而老年患者失血的耐受性比较差, 而且异体输血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 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血液进行保护,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主要针对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氨甲环酸的作用而展开分析与研究, 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 年龄57~74岁, 平均年龄(65.7±5.2)岁;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 年龄56~77岁, 平均年龄(65.8±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体质量指数为16~22 kg/m2。②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分为Ⅱ~Ⅲ级。③所有患者术前无贫血症状, 未服用过任何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④无氨甲环酸过敏史, 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连接心电监护仪以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 ?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生理盐水, 麻醉维持:异丙酚3~6 mg/(kg·h), 瑞芬太尼维持量为0.1~0.4 ?g/(kg·h), 术中可根据情况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以有效的维持肌松[1]。研究组给予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1 g与9 g/L氯化钠溶液100 ml充分稀释, 于术前30 min开始滴注, 至手术前15 min滴注完毕, 切皮开始后以10 mg/(kg·h)持续滴注直至手术结束。术中要交换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有效的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变化, 当出血量超出血容量15%或者红细胞≤70 g/L时即可输注异体血。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术后12~48 h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和脑血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39, P>0.05);研究组术后12 h出血量、术后12~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6.0894、2.3809,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8, P>0.05)。

3 讨论

在正常的人体血液中, 有着很高的抗纤溶酶含量, 而且其含量高过纤溶酶的含量, 因此, 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纤溶性的出血, 而机体受到损伤, 相应的血管会出现血凝块或者血栓, 纤维蛋白会立即吸附纤溶酶原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 形成大量的纤溶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有效的将血凝块进行分解[2]。而在血凝块形成前, 就给予纤溶抑制剂, 其分解的效果远高于血凝块形成后纤溶抑制剂的使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纤溶在手术开始后就会立即被激活, 因此, 在切皮前就要使用抗纤溶药, 才能有效的预防术中血凝块的发生。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 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的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而对于出血量比较多的患者, 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出血的患者, 代偿能力不够, 而且循环没有一定的稳定性, 必须给予异体输血。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39, P>0.05);研究组术后12 h出血量、术后12~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6.0894、2.3809, 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 研究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8, 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倪进荣等[3]在《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 对于失血的耐受性比较差, 为了预防在术中输血的过程中对免疫功能带来影响, 在术前采用氨甲环酸实施血液保护, 具有重要的意义[4-8]。

综上所述, 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对血液起到保护作用, 预防血凝块和血栓形成, 而且不会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富林, 黄宇, 尹东, 等.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 2016, 37(10):1570-1572.

[2] 马金辉, 孙伟, 高福强, 等.氨甲环酸在人工关节外科领域的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11):847-851.

[3] 倪进荣, 王立新, 陈新军. 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骨伤, 2016, 29(8):713-717.

[4] 张杭州, 白希壮, 梁庆威,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10):887-890.

[5] 张弛, 乔志, 刘宏建, 等.术前单一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 31(4):900-902.

[6] 涂丹, 舒勇, 胡建平, 等.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医学信息, 2013(17):141-142.

[7] 董鋒, 严实, 禄代锋, 等.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9(4):331-334.

[8] Lu Y, Cheng L, Guo W, et al. Ability of lower teardrop edge to restore anatomical hip center heigh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hin Med J (Engl), 2014, 127(22):3915-3920.

[收稿日期:2017-03-09]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液
755 nm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