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2017-06-17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CT检查复发结肠癌

宋伟

【摘要】 目的 研究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前进行CT检查, 术后进行病理检查, 术后6个月进行复诊时同样采取上述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观察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9例、Ⅳ期8例, 50例患者经CT确诊47例, 其中Ⅰ期13例、Ⅱ期17例、Ⅲ期9例、Ⅳ期8例, 诊断符合率为94.00%。术后6个月经病理检查确诊复发的患者共15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2例, 经CT检查确诊14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2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结论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 CT检查;结肠癌;复发;诊断;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37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若在早期未进行有效的治疗, 會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进行早期诊断。为了研究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8例, 女22例;年龄43~67岁, 平均年龄(55.28±5.34)岁;其中24例乙状结肠癌, 18例降结肠癌, 8例其他。

1. 2 方法 50例患者在术前进行CT检查。CT检查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 将CT诊断仪器平行于患者进行平扫, 随后静脉注射水溶性含碘对比剂50~100 ml, 进行增强扫描, 检查结束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收集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将病变组织切成薄片, 放置在载玻片上, 使用相关试剂进行处理后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以此来确定病变组织的性质。术后叮嘱患者6个月后回院复诊, 再次进行CT检查和病理检查。

1. 3 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参照结肠癌病理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将CT检查的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计算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CT诊断标准:淋巴结转移或增多, 累及周围组织;肠侧壁呈菜花样或结节状, 向肠腔突出且表面不平整;肠壁局限或广泛增厚且肠腔狭窄呈不规则性;肠腔闭塞或狭窄, 局部黏膜增厚明显;肠腔内黏膜减少或消失;伴有肠梗阻或不伴有肠梗阻;肠黏膜皱襞中断或增厚。

2 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9例、Ⅳ期8例, 50例患者经CT确诊47例, 其中Ⅰ期13例、Ⅱ期17例、Ⅲ期9例、Ⅳ期8例, 诊断符合率为94.00%。术后6个月经病理检查确诊复发的患者共15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2例, 经CT检查确诊14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2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 当人们脂肪及维生素摄入不足时会引发结肠癌, 此外, 具有慢性炎症或结肠存在息肉的患者也极有可能发生结肠癌[1], 结肠癌的发病率低于肝癌、胃癌等常见癌症, 但同样属于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浮肿、消瘦、乏力、低热以及贫血等[2], 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或肠梗阻等严重症状, 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尽早进行诊疗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电子结肠镜、数字直肠造影、大便潜血试验、X线检查等均是临床上用于诊断结肠癌的检查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CT检查逐渐应用在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中, 该技术具有无创、分辨率高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3], 为了评估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本院在结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了CT检查,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结肠癌患者在CT检查中会显示结肠壁增厚, 健康者的结肠壁厚度约2.3 mm, 但结肠癌患者的结肠壁厚度会在9~25 mm之间, 且呈现不规则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4], 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管腔内会出现肿块, 密度比较均匀, 生长呈偏心性, 由于结肠壁厚度增加, 或癌肿侵犯结肠壁超过75%时[5], 会出现结肠管腔狭窄的情况, 对结肠的正常形态造成影响, 通过CT增强扫描会发现患者的肠壁出现异常强化, 若肿块偏大且伴有不均匀性强化, 则可将肿块内部认定为坏死区域。由于肿块位于结肠腔内, 导致肠壁外缘呈现光滑性和锐利性, 若肿块穿透肠壁, 会导致边缘出现模糊影像, 当周围组织被浸润时, 器官表面的脂肪层会逐渐变薄甚至消失。癌细胞通常往远处或淋巴结转移, 肝脏转移的情况也较多。

结肠癌常发部位为直肠和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的部位, 45岁左右的人群比较高发,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复发率与病灶部位有关, 直肠癌、盲肠癌以及乙状结肠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为了提高手术疗效, 在术前进行诊断十分重要。CT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断层扫描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 能够在断层面上显示解剖结构, 计算异常部位与正常部位X线衰减值, 可达到一定的诊断效果, 增强扫描时应用造影剂能够准确判断病变情况, 尤其是CT多期扫描, 能够将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准确掌握, 同时还能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总之, 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图像, 操作简便, 安全性较高, 能准确判断疾病的分期情况, 促进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

本次研究将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术前进行CT检查, 术后进行病理检查,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结肠癌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9例、Ⅳ期8例, 50例患者经CT确诊47例, 其中Ⅰ期13例、Ⅱ期17例、Ⅲ期9例、Ⅳ期8例, 诊断符合率为94.00%。术后6个月患者回院复诊, 同样采取上述两种检查方式, 经病理检查确诊复发的患者共15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2例, 经CT检查确诊14例, 其中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2例, 诊断符合率为93.33%。同时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疾病分期情况发现, CT检查得出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与病理检查相比基本一致, 相比之下, Ⅲ期和Ⅳ期的诊断符合率同Ⅰ期与Ⅱ期相比相对较高, 进一步证实了CT检查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CT检查安全可靠, 在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孙健.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51-52.

[2] 郭晓艳.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12(5):81-83.

[3] 徐艳峰.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 2016, 35(6):171-172.

[4] 杨奇芳. 结肠癌术前CT诊断及评价术后复发的价值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3(8):77-79.

[5] 王凤伟.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0):193.

[收稿日期:2017-01-18]

猜你喜欢

CT检查复发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多有5大表现
助“癌”为虐的细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与大便潜血联合检测对肠癌复发的诊断价值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牛奶预防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