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练习延迟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6如合艳木·阿卜杜瓦伊提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教育

如合艳木·阿卜杜瓦伊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这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用口语练习延迟法,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解释了口语练习延迟法的概念,然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口语练习延迟法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口语练习延迟法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能获得更大的突破,极大程度地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口语练习延迟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教育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并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语言文化具有一定从差异,为实现各地居民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必须重视汉语教学,提高各民族的汉语水平,实现民族间的互动互通。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汉语教学的重点,但在应试教育及其语文教育模式下,汉语教学的成果一直不明显。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广大汉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让其在掌握母语的同时掌握汉语,才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将口语练习延迟法应用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能使汉语教学获得极大的突破。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在具体汉语教学中就口语练习延迟法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学好汉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是汉语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是汉语教育的领头军,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都将自己的民族语言作为母语,教师在向少数民族学生教授汉语知识的难度也要大很多。目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再加上他们对汉族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这就导致他们的汉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课堂上讲述的汉语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更谈不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汉语的普及了。

2.不重视汉语文化的导入。

众所周知,我国的少数民族具有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里面,他们最早接触的都是本民族的语言,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比较深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的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只有对汉语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只重视对汉语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汉语文化的导入和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并熟练的运用汉语。

3.学生汉语基础薄弱。

汉语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他们将自己的民族语言当作母语,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汉语知识。在地域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汉语教材的选择中,不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低下,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就无法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情况。

二、口语练习延迟法的概念

早在1970年美国语言学家就已经提出了口语练习延迟法的概念,他们认为在语言能力中,理解语言能力是一个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极高价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语言的教学者要能激发学者的这种能力,进而从自行的实现语言输出。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通过直接教授的方式进行口语输出,将语言教学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且专注于语言输出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高强度的、反复的口语训练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只有讓学生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再对其进行汉语教学,在听力理解之后进行口语练习训练,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这就是口语练习延迟法的概念。

三、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口语练习延迟法的应用

1.输入阶段。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语言,往往会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说话内容的句型进行简化,这虽然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但是课堂教学和现实的语言交际存在极大的差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正常的汉语交流,他们大多词汇量匮乏。因此,教师在向少数民族学生传授汉语知识时,应该为学生提供真实交际环境下的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且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听力速度训练,循序渐渐地进行汉语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并且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都要按照“由快到慢”这一原则进行汉语教学。

2.输出阶段。

在经过输入阶段的教学准备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输出机会,也就是让学生用书面语来回答听到的听力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很容易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不利于汉语教学的开展。应用口语练习延迟法进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的习惯性口语错误,并且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达到强化学生输出口语的正确语感。在做好输出准备后,就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汉语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加深自己对汉语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结: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对民族融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言是民族融合的辅助工具,现阶段各民族都用汉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将先进的口语练习延迟法应用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静,闫新艳.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外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04).

[2]尹桂丽.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发展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1(06).

[3]温碧华.新疆高校预科生汉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4]孙亚俊.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的”字偏误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少数民族教育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