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藏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017-06-16拉杰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拉杰

摘要:随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生活也在互相促进发展,这其中的交流工作离不开高效和准确的翻译工作。正是因为有翻译这项工作的存在,才使得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快速的传播,同时将各民族的思想文化联系在一起,促进各个民族的交流沟通,打破心理与语言上的障碍,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人民,想要更多更好的了解汉族的文化,势必需要通过翻译手段,才能够实现汉藏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事实上,西藏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学习汉语之外,更多的是把教材翻译成藏族文字供学生学习。这其中就涉及到了语言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所以本文尝试就藏语言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藏语翻译;归化翻译;异化翻译

一、藏语翻译中异化、归化的目的、特点及优势

(一)藏语翻译中异化目的、特点和优势。

异化翻译主要是脱离己方主流价值观,对原文的语言及文化差异进行保留,也可以理解为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异域性,这种翻译突破了目标语言的常规性。异化翻译更侧重保留源语文化,实现提高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表达方式丰富度。在异化翻译方面,更倾向于保留源语言文化,让译文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源语言文化。甚至可以选择故意把文章弄得不通顺,让译文读者感受源语言文化。例如,对于“阎罗”一词的翻译,异化翻译对应的是“gshin-rje-chos-rgyl”,但是在汉语中,此为贬义词,而在藏语中,这却是一个中性词。

异化翻译的作用可以被看做是帮助译文读者了解源语言文化,这其实也是读者选择此译文的目的。而且,在进行异化翻译时候,应当相信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智力感受汉语与藏语之间的区别。翻译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源语言文化一起翻译过来,就等于是脱离了原著。所以异化翻译能够为译文读者展示文章所蕴含的诸多深层次含义,不仅帮助藏语学习大量汉语的表达形式,同时也帮助藏族人民加深对汉族文化的了解。

(二)藏语翻译中归化目的、特点和优势。

归化翻译主要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风格较为流畅透明,尽可能回避源语言文化中与己方文化存在冲突或陌生的文化内容。归化翻译可以保证译文内容更加本土化,使得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内容,并且能够很好地避免歧义或者多义的情况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原文与译文之间并不是一一对等的,此时归化翻译就是很好地解决措施,以保证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意一致。可以说,正是因为归化翻译的应用,才能够弥补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汉语中“指桑骂槐”一词,按照藏语翻译是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汇的,如果逐字翻译更是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可以歸化翻译为“bshd-sa-bu-mo phog-sa-mna-ma”。

归化翻译中,要同时解决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障碍。所以把源语言文化移植到己方文化时候,务必需要衡量文化中的思想意识。确保译文表达内容与形式处于读者可接受范围之内,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译文。作为翻译人员,采取归化翻译方式把源语言文化的含义传递给译文读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消除交流的隔阂。归化翻译的出发点是本土化,注重的是译文的地道生动。所以一般会选择修改或忽略部分源语言文化中的独特之处。

二、藏语翻译中的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的同一性

对于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而言,很多学者和专家在此都存在着异议。有些人更倾向于异化翻译,还有一些人认为归化翻译更符合翻译的根本目的和读者需求,还有一些人会尝试寻找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以求在最大限度保证源语言文化的同时还降低译文的理解难度。在此,我认为因为存在不同的翻译目的和对象,所以无论是异化翻译还是归化翻译,都不应当过于肯定自己的观点,否定对方的观点。而且对于汉族和藏族而言,互相之间无论是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还是宗教风俗等多个方面都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所以可见,事实上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在文化方面的共同性被忽略了,只把重点放在了二元对立上。二者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所以需要依靠辩证的方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无论任何矛盾的出现,都是存在“矛”与“盾”两个方面的,并且这两个方面互相之间是由主次的区别的,这一点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上也是可以适用的。开展翻译工作,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把源语言中的文化尽量完整和准确的传达给读者。所以异化翻译更加合适,异化翻译也随之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对于归化翻译而言,其存在在解决语言障碍方面更加有效果,则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尽管异化翻译与归划翻译之间是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但是互相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藏语翻译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源语言的思想模式与文化,异化翻译更为合适,在使用异化翻译完全无法使得读者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开展必要的归化翻译工作了。

三、如何为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确定一个合适的度

在翻译行业,归化和异化翻译一直是争议的关键,争论的核心之处都是究竟是使用译文地道表达还是尽量完全引进原文表达形式,实际而言,把异化翻译或者归化翻译看得太过极端都不可取,在开展翻译工作的时候,应当首先遵守基本的翻译准则,然后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上文有提到把异化翻译作为翻译的主要方式,必要时候使用归化翻译,所以此处的“必要”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此处的“必要”,是继续采用异化翻译的话,读者会完全无法理解译文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结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在保证尽量与原文形式对应的基础上,采用异化翻译,否则则需要采取归化翻译,以保证所翻译的译文不会晦涩难懂,阻碍读者理解。

四、总结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属于翻译界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式,同时互相之间也是出于对立态度。异化翻译倾向于靠拢源语言,倾向于延续原文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因为语言结构倾向于源语言,导致读者理解译文内容存在难度;而归化翻译则是倾向于读者和己方语言,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结构和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己方文化,所翻译的译文对于读者而言更加简单易懂,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在实际的藏语翻译过程中,异化翻译与规划翻译之间并不存在相悖的情况。作为翻译人员,应当按照不同的文本需求、读者受众以及翻译的目的选择归化或者异化翻译形式,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切不可过度使用异化或归化翻译,要注重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既保证能够准确翻译汉语所表达内容,又能够让藏族人民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彭晓彤.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