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漯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

2017-06-16张亚丽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张亚丽

摘要:漯河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面向市场,创建长效机制,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目标,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漯河的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探究

近些年漯河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漯河始终坚持产业与文化共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也获得巨大成功,文化产业成为漯河新兴的战略产业,朝阳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具有无限潜力,但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漯河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到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我国将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漯河要抓住机遇,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再结合自身实际,让漯河的文化产业达到新的高度,实现产业升级。

(一)漯河文化艺术事业一片繁荣。

“十二五”时期漯河文化事业进步巨大,新的历史时期漯河要响应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创新的战略部署,继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漯河的文化产业更是前景美好,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普及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对群众的开放力度,继续支持送文化下乡活动,继续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形成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架构,这些都能极大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让群众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为漯河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漯河新闻业发展步伐较快。

新闻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仅仅是一种宣传工具,媒体报道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业必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媒体定位不同,创办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新闻业也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创新,业务种类增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漯河新闻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所占经济比重得到提升,从业人数和新闻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出版物销量剧增,创造的经济价值不断创新,这都显示了漯河新闻业的快速发展势头。

(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协调。

作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联系的广播电视业,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成为党指挥下的政府和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工具,要走产业化道路面临着重重困难,漯河广播电视产业化在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迎难而上,立足本土,根据自身优势,体现出本土特色,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壮大,强化产业意识,提升竞争力。漯河广播电视事业利用广播等文化形式,大力推进漯河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做到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大众化、多层次化,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抓信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强大的广播电视产业。

(四)旅游产业整体提升,产值不断创新。

漯河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众多的文化景观,如贾湖文化、许慎文化、三国文化、小商桥文化等景观都是天下闻名。漯河旅游业与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把漯河知名品牌南街村、双汇集团等企业融入到旅游业中来,漯河旅游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就业,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漯河旅游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旅游业培育为漯河支柱产业,丰富和优化产品体系,着力提升品质,打造精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漯河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结构还需调整。

当前,我市主要文化行业有: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服务业等。这些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档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漯河文化企业的规模也较小、基础较差,没有龙头企业,文化从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比重较低,文化产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协调,新兴文化产业增速赶不上发达地区,质量高的、多样化的、原创性的内容受到制约,导致产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由于文化产业结构不太完善,文化产业单位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致使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的格局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从而制约着文化资源的流动与整合,使得文化生产和服务基本游离于市场之外,也让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不能与市场融合,游离在市场之外。漯河文化产业还需进一步调整,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二)漯河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还需加强。

“互联网+”为现代生产生活提供了新机遇,它代表着新的经济形态,引发了社会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了便捷、低成本、多渠道的技术平台,推动着文化产业向高层次的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为文化产品创造新的服务形式,加速了文化资源的集聚、整合、流动。

目前,漯河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工作已经起步,如漯河市政府门户网、许慎文化专题网、舞阳县政府网、旅游局网站、许慎文化网等宣传漯河地域文化的网站均已开通,并且点击率还较高,但由于人力不足,投入不足,使得内容更新慢,内容不够丰富,与大网站或热门网站相比相差甚远,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发展迅猛异常的时代,必须加快漯河地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三)漯河文化产业规模有待做大做强。

党的十七大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省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漯河作为河南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更应将文化资源转化产业资源,培育文化产业竞争力,漯河文化資源丰富,特别是民间建筑、老“字号”、民间杰出传承人、民间故事、民俗等几个专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河南甚至全国都有一定位置,但这些资源却没有很好地整合,形成规模,打造成知名品牌,文化产业发展要以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为基础,如果文化产品不能形成规模,当然也就无法形成产业,漯河目前的文化产业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还是投资少,规模小,信息封闭,生产协作差。

參考文献:

[1]揭志强,我国地区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01).

[2]代小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3]黄鹂, 黄爱民,产业链视阙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J]中国商论,2015(12).

[4]成乔明,文化产业当前发展中零和价值对偶范畴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01).

[5]郭星,信息化时代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