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剧的“成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

2017-06-16张子恒徐忠明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

张子恒++徐忠明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扛鼎之作,作者使用独特的叙事与象征手法,描述了二十世纪现代化的美国社会的浮世绘。本文结合美国历史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解读故事情节,同时,笔者从批评的视角分析这一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化的“成功”和“美国梦”的破灭成因, 探究其中所隐含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代背景;成功;美国梦

一、引言

(一)作品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已经有九十余载,该作品甫一出版就迎来文艺评论界的如潮好评。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十周年之际,美国兰登书屋就决定将此小说收录进“现代丛书”榜列之首。至今,《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小说中的优秀小说之最。同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因此荣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文学“编年史家”及“桂冠诗人”的称号,成为美国“爵士时代(Jazz Age)”和“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文学的代表作家,与同时代的海明威、德莱赛、凯瑟齐名,以美国文学四驾马车载入史册。

(二)时代背景。

一九二二年七月,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着手酝酿此部小说。历史上的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正在进行着原始农业社会的逐步瓦解,并且,美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野蛮侵袭这人们的方方面面:原始田园风光逐步地消失殆尽;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形成滞胀窘况;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造成资源短缺;更为致命的是,社会转型的骤变使人们的古朴民风与淳朴情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态浮躁、消费主义盛行、狂欢化甚嚣尘上。简言之,“爵士时代”的负面作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表层及思想深处。

从十八世纪就倡导的“美国梦”历经弗朗克林、杰斐逊、卡内基等美国社会先锋的描绘,画面无限优美:人们奢望这在美国这块充满机会与财富的丰茂土地上,只要遵守现存的社会体制与社会准则,就会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可与物质财富的成功。然而,时过境迁,曾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如此美好的“美国梦”发生了变化,“美国梦”开始逐渐地变成了颓废、腐朽的代名词,人们也不再把最初的“自由、平等、民主”奉为神明。人们最初的艰苦工作、生活的节俭等价值观念逐渐变得淡薄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出现的享乐主义。无情的现实击碎了这样的美国大众美幻之梦,无法面对的骨感现实是这样的:传统信念道德沦丧,拼命工作却朝不保夕,即将席卷全国的一九二九年经济大萧条把大众推到生存的生死边缘。

(三)故事梗概。

菲茨杰拉德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犹如挽歌式的叙事基调,创设了尼克·卡拉韦这个“身兼两职”的人物--既身在故事之中有身在故事之外:一九二二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满怀“美国梦”离开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家乡,夹裹于淘金热的大潮之中来到了当时的新兴城市纽约,彼时的纽约爵士乐流行,股票飞涨,但是贫富差距严重的两极分化,富人沉沦在纸醉金迷当中。综合而言,菲茨杰拉德“一方面书写着重建信仰的愿望,另一方面又揭露了重建信仰的不可能。”[1] ( p .75)尼克为了“美国梦”的实现,放弃写作而进入了证券市场,供职于“诚记信托公司”,并搬入位于纽约附近的海湾区域埃格(egg)村居住,毗邻于神秘富豪盖茨比。而在海湾对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以及她的贵族丈夫汤姆·布坎南一家。浸淫于盖茨比、黛西、汤姆的复杂关系之间,尼克渐渐地迷失在这个充满魅力、爱、抱负、谎言的世界中。尼克常常被邀请参加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大狂欢晚会,意外发现了盖茨比心中的秘密,原来,他一直深爱着已嫁人的黛西,但是,战争的造化弄人,黛西没等到他战后载誉归来,却迫于形势嫁给富豪汤姆·布坎南,盖茨比一直深信他和黛西的爱情历久弥坚、矢志不渝。而尼克作为盖茨比与黛西、黛西与汤姆之间亦真亦假的爱情见证者,最终在历经盖茨比被谋杀及谋杀之一场凄清的葬礼,盖茨比的人生画上了悲剧式“成功”的句号。尼克看尽了这个时期上流社会的糜烂混乱及人与人之间的虚情假意、人间冷暖与居心叵测,幡然醒悟到美国梦的国家化破灭,随后离开这个喧嚣、虚假、浮夸的大都市,黯然回到了自己的中西部故乡。

二、美国梦破灭阴影下的悲剧式“成功”及成因分析

(一)纸醉金迷的美国淘金热与覆灭的先兆。

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是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特殊历史时期。这期间,美国经济经历了从战后的迅猛发展, 到 1929 年纽约股市崩溃后十年经济萧条这一戏剧性的两极变化。一战后的富足、安逸的生活使人们在混乱与喧嚣中头晕目眩;而与此同时, 美国的知识分子却纷纷出走, 进行文化的自我流放, 他们在痛苦和迷惘中度过自己孤独的青春。这是个充满运动、变革、反叛的时代,年轻一代发誓走上与传统决裂的不归路。盖茨比身处如此的洪流之中,注定了他的迷惘、孤独与毁灭。

这部小说的主题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美国梦是什么?”,主角盖茨比无疑是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宗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金钱,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得从一个无名小卒(nobody)变为叱咤风云的大人物(somebody),然后带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那些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当时“享乐主义”腐蚀人们价值观、人生观,数年后,他自己豪宅里所有的乐队、盛宴、舞会、美酒,就是为了追回五年前失去的一切的有力证明,然而,当时美国证券市场的暴跌大局和大萧条的出路端倪铸就了盖茨比这种“成功”的悲剧。

(二)黛西(Daisy)的秉性加剧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盖茨比癫狂的执着于实现自己五年前的远大抱负,即他的宏伟“美国梦”,但他将这一“成功”假托于拥有若即若离的黛西,在盖茨比的混沌意识中“她是他所认识的第一个‘大家闺秀”[2] ( p.125) ,事实上,黛西根本无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黛西仅仅是一个委身于以享乐为人生终极目标的资产阶级体制下的蛇蝎女人,她没有情操,没有思想,没有真爱;她只是徒有华丽外表,而内心浅薄虚伪、冷酷无情、水性杨花。嫁给汤姆·布坎南是因为当时汤姆的财富使然,在当时的窘况时候,她感到“他的身材和身价都很有分量”[3] ( p .122);与盖茨比重叙旧情是因为盖茨比向她虚构的奢华与富贵使然,盖茨比把黛西当作了“他的理想和人生目标”[4] (p .92),盖茨比一方面利用他那虚幻的百万家财给黛西造成一种安全感,“让他相信他来自跟她同一个社会阶层--相信他完全有能力照顾她。”[2] (p.125),黛西的秉性决定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的“美国梦”与成功而牺牲她自己的既得利益。

三、结语

在美国那样的商业时代,人们在物质上追求奢华高调从而变得越来越拜金,精神上的越发荒凉和物质上的丰盈出现剧烈的反差之后,整个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像遵守丛林法则的动物,人们为了达到人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盖茨比与黛西各为了实现他们“伟大”的成功与美国梦而无法做出精神和情感牺牲的决心。消费主义盛行的洪流中和“迷惘的一代”背景下“似乎只有盖茨比怀有梦想并苦苦的追寻梦想”[5](p .193)。此悲劇的“成功”投射出的是当时年代与体制下人们精神的悲凉和思想的贫瘠。

参考文献:

[1]徐娟,任龙.《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神秘意象再探析[J]. 世界文学评论,2015(5)

[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 姚乃强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苏煌. 梦里不知身是客--《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悲剧意识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

[4]王丹红.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分析[J]. 世纪桥,2010(1)

[5]王洪欣.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孤独[J]. 海外英语,2012(6)

作者简介:张子恒(1996- )男,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5级本科生;

指导老师: 徐忠明(1969- )男,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