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7-06-16叶玉龙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语文

叶玉龙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等是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几乎涉及一切心理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理念中,阅读教学应该研究阅读在教学中有何重要意义、研究阅读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么,阅读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去体现呢?

一、阅读在教学中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在教学中扮演着致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阅读就不存在学习活动。任何学科,都离不开阅读,每一种类型当中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所以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每一门学科都是通过阅读在大脑中形成定式,再通过分析而得出结论。

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阅读更为突出。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机,深厚的阅读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好奇、好动、爱玩,要善于启动他们纯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既我爱读,我想读。

有了兴趣,还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行动的先导,是动力,也是阅读的归宿,我们只有定出明确的目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克服随意性、盲目性,以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过程是学生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能过早地追求统一的认识和结论,应该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存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认识过程显现出来,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答案,只要不超出思维范围,都应予肯定,把激发阅读兴趣和明确阅读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阅读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以阅读为中心,就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新理念何体现,我认为应从传统的讲解上升为对话,而对话必须围绕学生、文体、教师之间来展开。

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克林柏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所谓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精神上的相遇。

教学对话有三方面:一是昭示着民主平等;二是从对象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换;三是促进着生活方式转变。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所確定的呈现方式都是“蓝本”,都是“作品”,既然是“蓝本”,那么学生只有摹仿;既然是“作品”,那么,学生只有信奉。除此之外,其他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或是不被允许的。在对话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文本”之于学生,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应该是走进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在“文本”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种情怀……相信人生的许多感悟,就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当然,教材文本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感悟文本的丰富性和多意性,最后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课程的主体,特别是阅读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指师生阅读文本中介进行的平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是必要的权威,而又不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作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倾诉者和欣赏者。这样,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学生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时间的“流”中,能够清晰地折射出:师生关心、问辨、循循善诱、生命唤醒、心智启迪、情怀儒染、灵魂交融;建设性、创造性、生成性的冲突;得到认可与欣赏;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得以扶植和倡扬,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解放 旨趣,得到最美的凸视和弘扬;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纯洁、丰富、博大、幸福的氛围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精神相遇而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在对话过程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建构着一种朝着进一步求和之境开掘迈进的阔大和开放;构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建构一种师生同往的曼妙丰盈的审美人生。

参考文献:

[1]孙建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札记[J].云南教育, 2002, 第28期.

[2]王会永.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6,第6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阅读教学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