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小学中段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6-16高平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课堂教学

高平

摘要:汉语对于新疆地区的学生来说属于第二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汉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识字,学生只有过了识字关才能够为后续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当前新疆双语教育不断的推进,但是由于新疆地域条件、教学条件、生活条件、语言环境等因素,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中段学生在识字方面和汉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识字更为困难。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教学对策,提出了有效优化学生汉语识字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识字;教学;课堂

当前新疆地区正在持续的推进双语教学,并逐步的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汉语对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来说属于第二语言,在文字的表述上能够对文字进行表意,而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则属于拼音文字,二者的差距是较大的,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并不容易。汉语教学不管是听、说,还是写和读都和识字离不开,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汉族识字教学中仍旧问题重重。识字教学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同时也在整个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成为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难题。在新疆南疆等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的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小学中段学生汉语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识字教学法分析。

汉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需要对学生的识字、课文讲授等做到充分的考虑,另外还需要对使用何种教学法进行考量。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任务,在识字教学方面,当前新疆地区采用的识字教学法都是最基本和最为常见的。分为集中、随文、部件、注音识字集中。但实际上这集中识字教学效果却是各有长处的,其中集中识字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识字量是最大的,能够使得学生解决快速阅读的问题,随文识字则能够将语境更为生动的展示出来,故巩固性相对是比较好的。而当前的小学中段汉语识字教学多采用的是集中识字,这种教学方法虽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生字,但同时也非常容易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和单调,故学生的识字的速度快但遗忘的速度也较快。

(二)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概率较大。

汉字属于字形变化比较大的一种语言,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难度就较大了,而中段的小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出现错别字的概率是较大的。尤其是笔画缺少、结构排列错误的现象经常性的出现,而实际上到了高年级的时候汉字笔画就会更为复杂,如果中段识字教学中没有及时的对所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修正,则会导致高年级的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

(三)汉语识字教学脱离了实际语言环境。

语言属于文字根本,所以汉语识字教学也应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在汉语语境中如何进行运用。但是从当前来看中段识字教学中复杂的字较多,虽然这些复杂的字并不是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却属于常用的汉字。

二、导致小学中段学生汉语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落后。

在小学中段汉语识字教学中抄写是最为常见的,教师让学生反复的抄写虽然是为了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汉字,但实际上经常性的抄写就会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厌烦的心理,最后产生消极的识字反应。另外一种常见的汉语识字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这种机械性、讲解和示范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使得学生对汉语识字失去兴趣,最后导致汉语识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

(二)教师对识字数量的盲目性追求而忽略了识字的质量。

虽然当前小学中段汉语课程量较大,教师们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去赶教学速度,教学效果很少被考虑,教师每日都在讲新课而很少带领学生去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汉语识字质量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最终对学生汉语识字整体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

三、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汉字识字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丰富识字教学方法。

教师的识字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更多的掌握汉语识字内容,比如小学生比较喜欢动画、图等读物,所以教师则可布置一些课外的拼音读物,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汉字知识面了,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将辨析识字法引入到汉语识字教学中,汉语当中形近字是非常多的,而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这些形近字有很多的困惑,而汉语教师则往往会忽略这些问题,所以汉语教师则应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汉字之后,再采用辨析识字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这些形近字之间的不同处和相同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少的发生错误。

(二)在汉语识字课堂上适当的运用民族语进行生字的解释。

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并没有达到能够对课堂上教师所说的全部汉语进行理解,笔者发现虽然很多的小学中段汉语教师是民族教师,但是教师却韩少用民族语言进行汉字的解释,最后就导致了学生虽知道了汉字意思,但是却并没有对汉字理解,更不知道汉字相对应的民族语义是什么,所以作为汉语教师则应该在汉语课堂上适当的运用起民族语言进行汉字含义的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

汉语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对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学习汉语要识字,只有识字过关才能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汉语教学的成败。由于汉字的特点,在少数民族《汉语》课堂教学中,识字是小学低年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推进,很多地区实施了在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条件、生活条件、教学条件、语言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维吾尔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其民族语言的影响,在汉语识字学习困难方面与同龄的汉族小学生相比差异较大,他们识字学习更困难。怎样才能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好汉语,胜任目前新疆的双语教学模式,仍是目前民族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玉霞.关于民族小学汉语识字及写宇教学特点的探析[J].速读(下旬),2014(8).

[2]依斯马依力·艾肯木.维吾尔族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X小学四年级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课堂教学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欢乐的课堂
少数民族的服装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