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2017-06-16张丽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库车大事记经济体制

张丽

一、设计思路

从视频《一带一路看库车》由库车的变化看中国的变化,由库车经济体制改革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导入。

在课程的结构上,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探索与深化及对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推进。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更加关注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更接地气的史料,激發学生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从“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等三个子目展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环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课标做了大胆的整合、取舍,分别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探索与深化、对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入手,但在内容上与教材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实及伟大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及深化。

(2)理解改革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辩证的看待经济体制与改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借助库车大事记和历史变迁的史料分析探究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教学方法】

依托库车大事记这一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史实,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以小大见深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的理论及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视频《一带一路看库车》思考库车的变化得益于什么?我们从库车的变化看中国变化,从库车的经济体制改革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大事记1:1956年3月库车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计划经济体制正式在我国确立。为什么计划经济确立起来却要变革呢?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大事记2:1958年9月10日,库车第一个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成立。10月1日入户农户31610人,占总农户的99.94%。

师:和全国一样库车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搞的轰轰烈烈,人民公社有什么特征?

——“一大二公”

这种体制之下的带来的什么样问题?

——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冒死要包产到户。农村存在这些问题,城市情况又怎样?

大事记3:库车县水泥厂是1976年成立的国有制企业,水泥生产能力只有7000吨,从1976年至1981年一直处于亏损状况,政府连年补贴。

师:通过库车水泥厂的状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经济体制上存在着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没有积极性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大事记4:1978年12月中共库车县委政策领导小组成立。下设落实政策办公室复查“文化大革命”的案件3496件。

这反映的什么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全面拨乱反正。这次会议上还有哪些内容?

(1)思想路线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工作中心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正是这次会议的召开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1.必要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2.可能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改革的进程:

(一)改革的探索: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大事记5:1982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以“棉花大王”为题,报道了库车牙哈公社村民热合曼·克比尔种棉花2.5亩,亩产皮棉128.5公斤的事迹。

合作探究:相比较人民公社体制下,牙哈公社出现哪些变化?

大事记6:1980年库车部分社队实行包产到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2年推行到全县。

请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合变化并根据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材料三:1980—1990年全县农业产值每年递增10.82%,农民收入从1980年的长期徘徊在百元上下,增至1985年327.7元,1987年472.82元......。

——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2.城市经济体制。

材料四:1985年政府简政放权,水泥厂采用先进的回转窑工艺,生产能力提高到2.5万吨。同时,企业打破职工吃大锅饭的局面,实行按劳分配,1986年企业开始盈利,1990年产值575.33万元,实现利税49.46万元。

根据材料归纳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

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体制上: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意义:

增强了企业活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成就非常显著。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二)改革的深化。

自主学习: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如何建立起来的?

1.背景:

国内:

(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

(2)南方谈话奠定思想基础

(3)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发展

国际: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2.过程。

(1)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十四大

(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

(4)理论进一步完善:十五大。

(5)基本建立:21世纪初

3.意义:

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对改革的认识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2.生产力的进步必将推动进一步改革。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库车大事记,从库车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由库车的经济体制改革看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感受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更离不开改革。

【板书设计】

一、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可能性

二、改革的进程:探索、深化

三、对改革的认识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依据课标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取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改革的背景上花的时间过多,导致在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上稍显仓促,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猜你喜欢

库车大事记经济体制
大事记
新中国70年大事记
汉龟二体五铢钱问题探究
库车纪事
改革开放大事记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库车城市风貌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