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2017-06-16范志彬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范志彬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否定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和“快节奏、大容量”的“题海式”训练。改变现有教学模式,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是实现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自主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的主阵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培养与潜移默化过程。而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采取什么样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引导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做好这一环节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系到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多样,有利用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矛盾而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利用学生好胜心强而创设的竞赛情境等等。创设方式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剌激,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生了“我想学”的意念。

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时,课题小组创设了如下游戏性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用你的笔表示数,意思就是说老师出题目,你们认为得数是几,就拿出几个笔来表示。”

师:“有6个篮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学生很快地拿出三个笔。

师:“有2个篮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学生又都拿出了一支笔。

师:“有1个篮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这时,学生一下子愣住了。

师及时地提问:“为什么不拿笔了?”

有的学生说:“因为每人分得‘半个球。”

“那半个球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答:“不能。”

“那能用什么数表示呢?”

学生这下子可真被难住了。这时,分数概念的产生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的学习,成为学生自己学习的需要,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萌发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显然,这种实施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是好的。同时,这也给了我们课题小组很大的启发,形成了“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共识。

二、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乐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可以多组织學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自劳自获的喜悦,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会新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好动天性,把新课内容设计成探索性、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领会新知识。例如,在课题组同课异构的教学实验中,同样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授课教师让学生以一张纸折出自己想要表示的分数,并告诉小组同伴是怎样表示出这个分数的。然后把小组的成果放在一起观察,发现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折一折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分数的概念印象深刻,从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获得从事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要点。

合作交流的常见形式是小组讨论,它最有助于学生在一种开放、放松的思维状态下,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获取知识要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学习,不但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和发展。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小组竞争、组内竞争”,更能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三、指导有效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实验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而且要在不断训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我校教学现状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课题组把“指导有效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重点放在了:课堂练习的教学设计上。在课堂练习的教学上,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两种练习题:一是类型题练习,提高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二是补充条件的拓展题,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补充条件,然后解答。在以上的两种练习中,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相似的问题,用已掌握的方法,加以创新,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从课题组的课堂实施记录和学生作业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练习题应用拓展和举一反三有了很大的提高。此项工作得到了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普遍赞誉。通过此种类型练习题的设计与实验,我们旨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及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使学生“会学”。

教学实践证明,“自主性学习”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它可以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提出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性学习不是学生本人盲目的无组织的自学,而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与培养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建构与养成。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与促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自主性学习方法探析
自主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与运用研究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剖析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措施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