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现实启示

2017-06-16罗楚颖张婷婷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中央苏区

罗楚颖++张婷婷

摘要: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人民大众体育运动,是社会主义体育的探索与先行。其中,赤色体育会作为中央苏区最早建立起的体育组织,鼓舞了全民运动精神。本论文旨在分析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特性,探讨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现实启示,将其精神意义引申、借鉴于当今时代,为江西现代体育事业建言献策,以达到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关键词: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现实启示

一、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由来与渊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简称“中华赤色体育会”)于江西“五卅”运动大会的总结会上产生,中华赤色体育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时间最早,级别最高的全国性体育运动的领导机构。

当时,江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的发端之地,肩负着“进行苏区工农劳苦青年群众集团性的赤色体育运动,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重任。为了大力发展革命力量,增强军民体质,苏区各级领导政府积极展开赤色体育运动的宣传活动,带头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值得一提的是,赤色体育运动在体育竞技的基础之上,将体育竞赛的目的、任务和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以军事为主线贯穿体育赛事的始终,将中央苏区体育文化引领至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繁盛时期。

二、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特性及意义

(一)群众性。

早在1932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便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革命斗争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党中央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体育事业。中央机关组建了由领导干部牵头的球类代表队。以篮球为例,分为中央政府篮球队、中共中央局篮球隊、国家政治保卫局篮球队等,毛泽东、周恩来、项英等苏区领导还担任过体育比赛的裁判。

(二)科学性。

在中央苏区,红军学校以及“学生队”、“教导队”负责培养各级水平的体育骨干,并且成立了各种运动队。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运动队还编印了较为规范的体育教材,如《田径教学法》和各种《赤色体育规则》等,对体育动作进行了详细解释与科学分析,范围包括田径与球类的竞赛训练方法、比赛规则、运动场所的整理布置,更以图解形式作出旁佐。 这个时期,赤色体育运动号召全体苏区青年女子体育锻炼,这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性别藩篱,女子体育运动得到了空前重视。通过跳绳、秋千、踢毽子等活动,强健了女性体魄,为苏区提供了储备干部,充分体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让她们适应“战争的动员”。

(三)创新性。

赤色体育运动充分考虑了苏区当时的体育设施和自然条件,将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赛形式和活动内容很好地与当地现实条件结合,体现了苏区政府因地制宜的体育发展思维,极富创新意识。因由国民党当时对红军的围剿与封锁,红军运动员们只能就地取材,利用木材制作用以训练的体育器材。值得一提的是,赤色体育运动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继承、发扬与创新,开创了新兴的体育项目,如过独木桥、抢山头、爬云梯等,并促成了由广大农民组成的“铁血团”等体育组织。

三、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启示及应用

通过对赤色体育运动的特点梳理,我们可以将其引申于、应用于当代江西的体育事业。其一,体育教育应当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娱乐教育,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发挥“意见领袖”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体育运动成为群众性活动。其二,注重体育运动的合理安排与科学指导,将磨炼意志、强身健体、练习胆略和提高文化素质融为一体。既要因地制宜,实行体育教育精准化,也要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健身渠道。其三,充分发挥江西的本土优势与地理特点。强化优势项目赛艇、皮划艇的训练力度与强度,同时,重视弱势项目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带动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其四,发扬地区特色体育文化。大力推广“红色体育”品牌,开展推进端午划龙舟、舞龙庆春节、清明荡秋千等民间体育赛事。此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间或发生龃龉,亟需调整体育产业的总体布局,进行体育产业改革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经济链发展。

在赤色体育精神的引领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以竞技体育助推群众体育,以群众体育反哺竞技体育。一方面,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群众体育的普及之上,进而带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在群众体育的普及中得到提高,不仅能够反作用于群众体育,更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与需求。在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激励之下,有助于建设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对于构建江西全民健身体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近代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367.

[2]曾飙.中央苏区体育史[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9:95-104.

[3]曾飙.再论苏区体育工作方针—兼评苏区体育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86-87.

[4]秦椿林,孟文娣,等.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865-868.

[5]中国体育文史论文集(第八卷)[M].北京:中国体育文史学会,1991:50.

注:本文系江西省体育局2016年度科研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论中央苏区赤色体育运动精神的当代意义》,课题编号:2016020。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中央苏区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传播春天信息的好特稿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