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情助力对口扶贫“闽宁模式”

2017-06-16孙立波王斌

中国扶贫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家园闽宁官兵们

孙立波+王斌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是1996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对口扶贫协作后共同建设的移民乡镇。20年来,这个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组合命名的小镇,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已从当年地贫人稀、满目黄沙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生机勃勃、人民富裕的生态移民示范镇,成为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的示范镇、样板镇、窗口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68006部队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驻闽宁镇,十几年来,这个单位在完成军事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优势参与闽宁镇精准扶贫帮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闽宁镇从贫困村到富裕镇、从“干沙滩”到“金沙滩”,部队营区也从几十顶帐篷区发展为生机盎然的现代化营区,军地双方在守望相助中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也相互见证了彼此日新月异的发展巨变。

暖心——当好新家园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远离故乡、踏上新途,心里多少都会有种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对于一批批从宁南山区迁居至闽宁镇的贫困移民群众来说,这种情绪里可能还会有些许迷茫和忐忑。

“就知道是朝北走,但新家是个啥样,谁也没见过,日子今后咋过,谁也不知道,一路上乡党们话很少,车里静得很。”四年前从老家向闽宁镇迁徙的情景,至今仍在闽宁镇原隆村六组贫困戶骆金福脑海中历历在目。

“穷家难舍,能带走的都带了,有的人把房顶的木椽和瓦片都没落下。”骆金福老家在固原市开城镇上青石村,他告诉记者,当时同一批迁至闽宁镇原隆村的共有200多户1200人,各家各户、大小家什全部装车启程,浩浩荡荡向新家行进。

370多公里的迁徙旅程走了一整天,傍晚到达村口时,车厢里一路沉寂的移民们忽然兴奋起来——早已在道路两侧守候多时的官兵们敲锣打鼓,举旗拉幅,热情欢迎着他们新邻居的到来。

“看到解放军,心里一下子觉着热乎乎的。”骆金福回忆,部队官兵热情地迎接他们下车,一件件地卸家具,又一趟趟地往新房子里搬,政府统一修建分配的新房也早已被官兵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官兵们把家当搬进屋,还根据主人意见摆放到位。帮助大伙儿安完家已是晚上10点多,他们又给各家各户送来了电磁炉、米面油和蔬菜,给困难户送来了床板、被褥、电视,移民群众到新家的第一餐吃得很安心,第一夜过得很舒心。

骆金福的老伴至今还有个遗憾:当年一位战士在搬床时压到了指甲盖,血流得满手都是却一声不吭,她连追带喊都没叫住那名战士,这几年逢人就打听,但至今仍不知道那个战士的名字。

该部队政委杨忠告诉记者:“老百姓从大山深处来到闽宁镇,我们部队就要当好第一窗口、第一形象,通过我们发自内心的热情,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让移民群众对新家不陌生、有归属感,切实感受到对党、国家和军队的感情,从而对建设新家园、开创新生活充满信心。”

许多移民群众迁到新家后,都想在政府建设的标准住房基础上加盖一两间房,但最难办的就是缺钱、缺物、缺人手。68006部队适时把过去工程建设积余的沙石砖块、钢筋水泥无偿提供给困难家庭,还组织官兵利用训练间隙去给建房人员打下手。

不仅要让老百姓心理上认可,还要让他们情感上有依赖,真正在闽宁镇安下心、扎下根。笔者在该部队群众工作计划中看到,他们围绕扶贫帮困、扶贫扶智开展了“结对互助、精准脱贫”“军民一家亲,寒冬暖民心”“情注贫困生、爱洒民族花”等多项活动,每项活动都有进度计划、有责任主体、有检查督导。

2011年4月,部队政委杨忠刚一上任,就主动联系帮扶了2名贫困学生。据统计,近10年来,68006部队在扶贫帮建上先后出动官兵超过4300余人次,动用运输车辆350余台次,累计帮扶资金和物资近200万元。

治根——为移民群众撑一片绿荫、筑一道屏障

2011年6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五届保护母亲河颁奖大会在此举行,68006部队被授予“保护母亲河特别贡献奖”,是军队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块奖牌,凝结着官兵17年如一日参加闽宁镇生态建设的辛劳和汗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闽宁镇生活了十多年的贫困户马保华回忆,十几年前的闽宁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除了政府修建的新房子外,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经常有庄稼被沙子掩埋、东西被大风刮跑的事情发生,老百姓虽然走出了偏僻大山,但自然环境仍让大家发愁。有的老百姓为了避“风头”,冬春季节风大时回到老家大山住,夏秋时再到移民村里打零工、谋生计,成了典型的“候鸟移民”。

“有木则兴,生态引发的问题就要从生态这个‘根上解决。”杨忠政委表示,“党和政府已经在政策上、物质上给了移民群众很大扶持,我们驻地官兵就有责任从生态上再给邻里乡亲一个最好的呵护。力争让老百姓在新家园安得下心、住得习惯、富得更快。”

从第一批移民群众来的那天起,部队党委就把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提上议事日程,做计划、筹资金、买树苗。然而荒漠戈壁区常年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给植树造林带来了很大挑战。

2003年,第一批500亩树苗栽下后,官兵们像呵护宝贝一样轮流浇水、培土,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树苗的成活率不足30%。

一时的挫败并没有让植树行动停滞,他们请旱地农业专家来讲课指导,组织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林业知识,精选新疆杨、柳树、松树等耐旱树木进行试验种植,还投资给这片实验林铺设了滴灌。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官兵用塑料膜把树苗从根到腰包裹严实;为了防止树苗被风刮跑,每个树苗都被拉上了一道道固定绳;为了改良种植土壤,官兵们先把树坑挖大、挖深,再从几十公里外运来肥土回填栽树。

猜你喜欢

新家园闽宁官兵们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美丽南海新家园
动物们的新家园
聚焦龙凤试点:扶贫搬迁,打造宜居新家园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