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诗歌教学的情感体验

2017-06-16宋艳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

宋艳黎

【摘要】“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因此诗歌鉴赏是审美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将现代诗歌与散文以及古典诗歌相区分,结合现代诗歌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学习诗歌中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渗透的基础上结合文体特点,鉴赏现代诗歌传递情感的独特艺术手法。

【关键词】现代诗歌;以情入境;以境化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诗歌与散文对举,对这两种问题的教学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即“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将目标进行并列陈述,使得诗歌区别于散文的教学独特性无法得到展现,直接导致在课堂实践中诗歌体裁的特殊性没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彰显。同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诗歌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使得现代诗歌的教学与古典诗歌的区分度不够。现代诗歌在承袭古典诗歌特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在内容、手法、表现力与意境方面需要学生有一定幅度的文学思维跨越,因此虽然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解读较为简单,但在内容解读上较之古典诗歌难度有所加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现代诗歌教学的特殊性,应当注重从这些区别中去把握现代诗歌的独特审美体验。

一、以情入境

钟嵘在《诗品》中曾言:“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意在说明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表情达意的最高形式,令读者涵咏体味。現代诗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穿越现代诗歌浅易的语言外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然而学生的情感投入需要一个情感铺叙的过程。

(一)配乐诵读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诗与音乐渊源深厚,诗最初为歌词,配乐演唱,现代诗歌的教学不妨还原诗与音乐的原初关系,选择适宜的音乐伴奏来诠释诗歌的意境,辅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快进入诗歌意境。

配乐诵读虽然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出配乐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是为诗歌选择契合度高的配乐。在音乐伴奏中,学生齐读时常出现的节奏快慢不适宜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在第一遍朗读结束之后,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把握。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自发的情感体验,在正式讲解诗歌之前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伴奏中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在脑海中呈现诗歌所表现的画面与情境,尝试对作者的情感加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在这样连贯的情绪引导之下,学生便很容易进入诗歌情境之中。

(二)创设情境

现代诗歌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是隐藏于其中的情感却是深不可测,理解现代诗歌的关键在于理解诗人的心境,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铺垫情感,来逐渐达成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经典的现代诗歌都是诗人内心受到强烈触动,有感而发,因此情感真挚动人,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与诗歌相关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经历,不仅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投入感,而且可以成为之后解诗的基础,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中,诗歌背景介绍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直接关乎学生对诗歌具体内容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再别康桥》中诗人在康桥学习与生活的时光是解读这首诗的必备注脚,不能理解康桥之于徐志摩,就无法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起伏变化,以及弥漫于整首诗歌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当诗歌的创作背景不成为理解诗歌情感的必要因素,便可在导入中唤起学生类似的情感经历,拉近与诗歌的情感距离,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雨巷》的写作心境并不是很明确,因此诗歌的主题历来存在争议,在处理这类朦胧诗时,应当以同理心引导学生唤起自身体验进入诗歌的情感中。“在人很少时,偶尔有个人会与你擦肩而过,那一刻距离的拉近会让人产生可以和那个人成为知己的错觉。”这是一位青春写手曾经描摹的一种心境,许多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时常会有这样的微妙情感体验。由这句话与《雨巷》建立起心境联系,较之情感的直接引入,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的状态较为良好。

情感铺叙使学生饱含情感进入诗歌的境遇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因此,作为现代诗歌情感体验的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更多的方式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探索。

二、以境化情

与“以情入境”的感悟不同,“以境化情”是情境感悟之后的理性反观,即诗人是如何在诗歌中传达这种情感的。诗歌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通过凝练的语言加以表现的,但表意通常因不连贯而呈现跳跃性的特征,以意象来沟通外界与内心,现代诗歌一脉相承。因此,要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内涵,不仅要对其精练的语言进行剖析鉴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加强对其中重要意象的理解。意象与意境分析是在感受了诗人所表现的情感之后的一种思维反向,明确诗人是如何将这样的情感融化在客观与主观交融的意象中的。经过这一步,学生便可以找到创作、解读现代诗歌的钥匙。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一中就将“情感与意象”作为现代诗歌单元标题,将意象与情感紧密联系。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不像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那样表意鲜明、广为读者接受,诗人取象较为广泛,在意象的解读上并不如古典诗歌典型意象确定,存在着多种解析角度。因此,教师需要加以点拨,不至于对较为新鲜的意象分析漫无边际,力求在个性解读中寻找共性的情感体验。

小结

在审美能力拔高关键期的高中,现代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单元,应当起到相应的审美教育作用,而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是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的,这便是现代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贺爱春,卜卫东.一支带刺的玫瑰——关于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
诗歌本体研究的扎实拓展
——评王泽龙《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研究》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读后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在后现代的诗兴中“劫持” 自己——读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诗与思的自我中心构建——以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为中心
现代处境与诗意开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