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缅油气管道带动沿线发展

2017-06-15

时代金融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发电厂缅甸原油

央视网消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

中国邻国缅甸,电力短缺严重,一些乡村甚至连电线都没见过。不过最近,央视记者来到缅甸中部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镇,却看到这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敏因村是过去一年中敏建市当达镇新通电的第五个村子。村子已经通电半年,村民们正在不断添置新的家用电器。55岁的吴博达是村里第三个买冰箱的,他利用新买的冰箱开起了一家小超市,在目前气温达到40℃多的热季,冰箱里的冷饮很畅销,而他家里做饭也用上了电饭锅。

吴博达说:“通电之后我们做饭,即使刮风,我们一样可以用电饭锅煮饭,而没通电之前,我们烧柴煮饭,为防失火,一刮风我们就要停止煮饭,那时候就算家里来了客人,也没办法招待。”

现在的敏因村,一到傍晚,村里就会亮起路灯。村民们可以围坐着看电视、孩子们可以在电灯下写作业,与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

吴博达说:“过去一到晚上,女儿如果要出去,做父母的会很担心,每次出去都需要父母护送,现在好了,路上有了路灯,村民们都不用再为此担心了。”

有电了,生活方便了,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在敏因村,像花生剥壳机、榨油机、轧草机等机器,目前还在使用柴油机,不过榨油厂的老板已经开始考虑改用电动机生产了。敏因村榨油厂老板玛诶诶莫说:“我们正在准备改用电动机,估计最少会节省一半的成本,用柴油机的话,每天要消耗一加仑的燃油,要花3500缅币(合17.5元人民币),如果改成电动机生产的话,最多不过1500缅币(合7.5元人民币)。”

而在距离敏因村40公里开外的敏建市区,城市面貌也悄悄在改变。近几年,很多与电力有关的生意变得更加红火。敏建市电器店老板莫莫凯介绍最近两三年里,电器销售量增加了两到三倍,顾客都来自附近区县。”目前敏建市周边的280多个村子当中,通电的超过了90个,高于缅甸的全国平均水平。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那么缅甸中部“用电荒”的老难题,是如何缓解的?其实这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变化。

央视记者王悦舟在报道此新闻时说:“我身后的是在敏建建设起来的一座装机容量133兆瓦的天然气发电站,在当地还有一座装机容量90兆瓦的天然气发电站也已经投产使用,这些发电厂的发电量可以支撑五座像敏建这样的城市。”

敏建市电力局长吴梭登介绍,天然气发电厂没建成之前,我们必须依靠国家电网提供电力,那时电力输送到我们这边时已经很弱,现在有了天然气发电厂,不仅可以满足本市的需求,剩余70%的电力还可以并入国家电网,送往缅甸其它地区。

居民用电得到了保障,当地还将建造一座炼钢厂,预计年产量40万吨,将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企业。由于钢铁生产需要巨大的电力,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日子好过了,生产发展了。敏建这个过去不为人知的小地方,正在实现经济上的腾飞,这一切和中缅油气管道密不可分。

作为“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先导项目,中缅油气管道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包括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其中,原油管道设计输量为每年2200万吨。而天然气管道已经于2013年投产,不仅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还通过6个下载点向缅甸输送了16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当地发电厂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让过去饱受缺电之苦的地区获得了充足的电力。除了改善生活和生产状况,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很多就业和援助。在管道建设期,最多同时聘用缅籍员工600多人,220多家当地企业参与建设。进入运行期以来,聘用缅籍员工达到了800人,占全部工作人员的七成以上。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入2300多萬美元在管道沿线开展社会经济援助178个,包括学校、医院、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并开展了50多项自然灾害捐赠。

2017年4月10日,在缅甸总统吴廷觉访问中国期间,《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在北京签署;几乎同一时间,一艘装载着十四万吨原油的油轮停靠在原油管道的起点——缅甸马德岛开始卸载原油,这也标志着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这条管道必将给两国带来更加充足的能源供给。

猜你喜欢

发电厂缅甸原油
发电厂的类型(二)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缅甸非常之旅
“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来龙去脉
GE携手First Solar共同打造新一代光伏发电厂
自动化在发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