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2017-06-15卞文志

时代金融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就业机会传统产业动能

卞文志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北京发布数字经济下的就业与人才研究报告上篇《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及下篇《迈向2035:攻克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战》。上篇报告指出:数字技术从商业逻辑、组织形态、劳动能力及价值观四个角度对就业人群、就业领域、就业方式施加“新增、强化”及“弱化、消失”的二元影响,报告还预计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总就业容量4.15亿。下篇报告则归纳出在数字经济下,中国企业在资深高阶人才任用上的“三重难关”和新生代人才任用上的“四力挑战”,应在高阶人才管理上,专注人才本身诉求,扶植其支撑系统。在新生代人才管理上,需要触动——赋能——授权——连接四步走,塑造人才自驱动——自成长——自实现——自聚合的自循环。

就业压力要靠发展新经济动能纾解

据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该公司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而波士顿咨询联合阿里研究院日前共同发布的《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则预测,到2035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规模将达近16万亿美元,就业容量将达到4.15亿。李克强总理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高度肯定新经济,他指出:“网店是‘新经济,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而对处于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的我国来说,传统产业面临淘汰过剩产能、去库存的阵痛,分流富余人员将成为必然。由此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要靠发展新的经济动能来纾解。

之所以说要靠发展新的经济动能来纾解,一方面,新经济可以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用新动能带动传统动能转型升级、焕发生机。近年来,不少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让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更大的市场被创造出来,新的就业机会随之产生。对很多身处传统产业的劳动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就业技能在新岗位获得工作,他们不必到陌生的产业领域寻找出路。另一方面,新经济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阿里巴巴、滴滴、京东、小米、百度、腾讯等新经济的代表,都显现出创造就业机会的能量。滴滴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滴滴出行平台为全社会创造了1750.9万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中,238.4万来自去产能行业。新经济帮助来自传统产业的劳动者获得新的工作机会,有力抵消了淘汰过剩产能所减少的就业机会。

另有数据表明,在互联网行业中,每1个岗位消失,就会新创造出2.6个新岗位;每部署1个机器人,就会创造出3.6个新岗位。这意味着,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需求和新产业链,更多的就业领域被激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在数字经济时代,只要立足创新驱动,并为之创造便利条件,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和传统动能的焕发生机才会实现,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劳动者也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今后一个时期,“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是数字经济2.0的核心特征。20年后,中国总劳动力的50%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即八小时固定工作制将被打破。

2017年1月7日,由阿里研究院主办的“远见2046——第二届新经济智库大会”在北京举行,波士顿咨询现场发布了题为《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未来》的报告。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场详细解读了数字经济特征。他认为,根据这份报告,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近16万亿,总就业容量4.15亿。其中,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近16万亿美元,就业容量将达到4.15亿,包括新零售板块以及服务、物流、云计算等在内的整个阿里新经济生态体系将创造超1亿的就业。

数字技术在带动新商业模式中激活就业

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阮芳表示:“在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深入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使新的组织内外协作模式顺畅运行。同时,数字技术对人类劳动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数字原住民们还拥有新的數字时代工作价值观。”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数字经济对就业生态施加了“新增、强化”及“弱化、消失”的二元影响。

其具体表现是,在就业人群上,掌握特定的专业技能 (尤其是应用数字技术),以及具备机器智能尚无法大规模取代人类的人际交互、创造性等素质成为重要就业壁垒。机器智能化及平台就业使就业者的身体素质、所处地域不再构成制约,带来全球化的广泛协同和对劳动者的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上,数字化基础服务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跨界机会大量产生;数字技术还带动新商业模式,从而激活新领域就业。被数字技术改变商业逻辑的部分行业及职能领域就业机会面临转型、锐减、甚至消失;部分标准化、程序化的非脑力工作也将被技术低成本所取代。在就业方式上,产生平台型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自由人相互联合、“按需聚散”、履行契约,拥有多份零工的斜杠青年亦能展现价值。而“数字原住民”一代成为就业主力军,他们的新就业文化和价值观也对传统组织雇员关系构成挑战。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数字经济就业生态与传统就业生态将保持并存发展、融合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关人士举例称,在出行行业里面,工业经济出租车公司共有200万出租车司机,今天以滴滴披露出来的数据,注册司机已经超过1500万;快递物流方面,邮政时代达到10亿件次已经触顶,今天看到整个电商包裹达到300亿,互联网分布式计算让整个商业组织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领域银行卡支付,形成交易峰值就是1.5万笔每秒,双11的时候12万笔每秒,每年都在刷新这个记录。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告别公司、拥抱平台的阶段。目前,大量互联网公司形成了平台经济体,第一类是纯粹原生互联网平台经济体,基本上提供数字内容,进行数字贸易。另外一类,像滴滴、淘宝把这样一个比特网络跟实物经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经济体。其实,数字经济平台的能力在现实中早已有所展现,而这种力量阿里展露的最为明显。2016年3月,阿里曾披露,零售平台年度商品交易额超越3万亿,每天在线商品超过10亿件,淘宝诞生了500多个原创服饰品牌、500多个运动品牌、上千个独立家居品牌,以及6000多个创客项目和200多个正在孵化的原创IP。

通过阿里平台成长起来的品牌韩都衣舍,目前已经成长为山东济南市增幅最快的企业之一。目前,韩都衣舍从创业之初6、7人发展到今天的1700多人,如果按照未来10年运营1000个品牌规划,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将需要6000到8000人。除了直接带动就业,韩都衣舍在全国拥有200多家服装生产供应商,面料、辅料供应商达到上千家,韩都衣舍间接拉动了供应链就业及物流行业的就业共约5万多人。同样享受数字经济平台红利的还有七格格、妖精的口袋、老板电器、广东骆驼等淘品牌或者传统产业公司。未来20年,4亿劳动力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

猜你喜欢

就业机会传统产业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对就业歧视的救济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杜绝学历歧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平等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