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疏离感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

2017-06-15古思奕李彦章赵小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量表老年人研究

古思奕 李彦章 董 玲 赵小淋 吴 霜 代 琦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 成都 610500)

老年人疏离感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

古思奕 李彦章 董 玲 赵小淋 吴 霜 代 琦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疏离感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疏离感量表(GSAS)、老年抑郁量表(GDS)对8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老年人疏离感在性别、居住地、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感情、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应激事件上有显著差异(P<0.01)。②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不同抑郁程度的老年人其疏离感差异显著(F=48.19,P<0.01)。结论 老年人疏离感受性别、城乡来源、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影响。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关系密切,抑郁程度越严重,疏离感越强。

疏离感;抑郁

除了研制量表外,疏离感研究主要集中在疏离感影响因素、与犯罪、问题行为(如酗酒、药物滥用等)、心理健康等的关系及干预方面〔1~5〕。我国近年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疏离感进行研究,如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的编制、现状调查、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特点与自我效能、家庭功能等关系〔6~13〕,针对老年人疏离感的实证研究很少。老年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通常会减少,现存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如孩子离家、丧偶等〔14〕。抑郁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老年人中检出率较高〔15〕。近年我国对老年人抑郁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抑郁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居住环境、情绪调节等的关系方面〔16~19〕。研究〔20,21〕证实老年人抑郁受人际交往、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等的影响,而这均可能涉及疏离感。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疏离感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抽取四川省范围内年龄≥60岁、无认知功能障碍的800名老年人。回收有效问卷733份(91.63%)。其中男200人,女533人,年龄60~96岁,平均(70.41±7.48)岁。

1.2 研究工具 ①老年抑郁量表(GDS-15)〔22〕主要评估老年人的抑郁症状。量表共15个题项,“是”和“否”两级计分。梅锦荣〔23〕对GDS-15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显示量表的信度、效度较高。本量表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0~4分被认为无抑郁症状,5~8分是轻度抑郁,9~11分属于中度抑郁,12~15分则属于重度抑郁。②疏离感量表(GSAS)〔24〕主要测查人际疏离感和个体对自己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参与活动的不确定性。由15道题组成,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1~4四级计分,分数15~60分,分数越高,疏离感越强。Yang等〔25〕对GSAS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显示有良好的信效度。③自编一般情况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

1.3 施测过程 首先在学校培训心理学系大学生为调查员,然后通过随机抽样对四川省范围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鉴于老年人的特殊性,测试采用一对一的施测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或是不能自己阅读者则由主试阅读,被试进行选择。回答完毕后,问卷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F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老年疏离感在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上的差异 老年疏离感在性别、城乡来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家庭成员感情、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及有无重大应激事件上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 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的关系 根据抑郁得分把老年人分成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症状组仅13人,故把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组进行合并),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老年人的疏离感因抑郁程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无抑郁532例,疏离感得分(29.98±5.40)分,轻度抑郁154例,得分(37.36±5.96)分,中/重度抑郁47例,得分(37.36±5.40)分,Scheff事后比较显示,老年人抑郁症状越严重,其疏离感得分越高。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

表1 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下老年人疏离感的差异比较±s)

各组数据均有缺失;A,B,C代表不同亚组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疏离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6〕。随着个人的老龄化,社会角色的丧失使男性与社会疏离的感觉比女性更加强烈〔14〕。而且本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及经济较为困难的老年人疏离感较强。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快,居住在城市的老人生活质量总的来说比农村高,而生活质量是社会质量的一部分,社会质量高的居民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问题的适应度更好,疏离感水平往往较低〔27〕。提示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疏离感的降低有保护作用。家庭功能良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疏离感,这与青少年疏离感的研究结果也较为一致〔9〕。

本研究所指的应激事件指在过去一年内生活中是否发生自身重病、丧偶、离婚等重要事件。相比没有应激事件的老人,近期发生应激事件,且健康状况差的老人在遭受挫折、伤痛后更容易体验到无助感、无奈的复杂心态〔28〕,疏离感会更高。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人抑郁程度越高,其疏离感越强。提示减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助于缓解其疏离感。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随机抽样方法可能不能完全代表老年人群体。其次,本研究调查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对问卷题项的解释有偏差。最后,未来需要结合纵向研究进一步分析疏离感和抑郁关系。

1 Gupta MA,Gupta AK.Cutaneous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mediation b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J〕.J Psychosom Res,2013;75(1):55-9.

2 Rayce SL,Holstein BE,Kreiner S.Aspects of alienation and symptom load among adolescents〔J〕.Eur J Public Health,2009;19(1):79-84.

3 Ewertzon M,Lutzen K,Svensson E,etal.Family members' involvement in psychiatric care:experiences of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pproach and feeling of alienation〔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0;17(5):422-32.

4 Tummers LG,Den Dulk L.The effects of work alienation on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work effort and work-to-family enrichment〔J〕.J Nursing Management,2013;21(6):850-9.

5 Gravells NP.Alienation covenants and commercial restructuring〔J〕.J Business Law,2013;5:510-33.

6 杨 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2;34(4):407-13.

7 张珍珍,陈佩佩,路立红,等.听障青少年疏离感与抑郁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5;(6):35-8.

8 雷 鹏,瞿 斌,陈 旭,等.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3):352-8.

9 徐夫真,张文新.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4):154-7.

10 蒲 敏,许学梅,崔晶晶,等.大学生自我疏离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进展,2014;(4):129-35.

11 周婉婷,陆运清,韩晓楠,等.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科教文汇,2015;(8):149-52.

12 黄 海,李翠景,桂娅菲,等.大学生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674-7.

13 邱 剑,杨奇伟,安 芹,等.青少年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3):238-41.

14 裴晓梅.从“疏离”到“参与”: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J〕.学海,2004;(1):13-120.

15 王兴华,王大华,申继亮.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3-4.

16 董胜莲,陈晓艳,陈长香,等.老人院老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93-4.

17 刘丽婷,胡海霞,高玉霞,等.国内外原发性老年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47-9.

18 郑 铮,冒 杰,孙越异,等.家庭结构对老年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1):1016.

19 邓暑芳,李小英,贺 棋,等.自助互助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245-6.

20 张 燕,张 丽,唐根富.农村老年人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31-3.

21 戴必兵,彭义升,李 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横断面研究〔J〕.老年心理卫生,2014;28(3):192-6.

22 Sheikh JI,Yesavage JA.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recent evi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er version〔J〕.Clin Gerontol,1986;5(1):165-73.

23 梅锦荣.老年抑郁量表和普通健康问卷(简本)信效度的研究〔J〕.中国精神科杂志,1999;32(1):42-4.

24 Robinson JP,Shaver PR,Wrightsman LS,著.王丹宇,王登峰,王 辉,译.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M〕.台湾:远流出版社,2000:470-3.

25 Yang D,Wu XR.Construction of alienation scale in adolescent students and assessment of its theory〔J〕.Chin J Clin Rehab,2005;9(24):218-20.

26 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1):70-6.

27 张海东,毕婧千.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4):94-109.

28 杨 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71-7.

〔2015-12-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413705008);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No.CSXL-151101)

李彦章(1971-),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古思奕(1993-),女,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和消费心理学研究。

B844.4

A

1005-9202(2017)10-254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0.087

猜你喜欢

量表老年人研究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