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实证研究

2017-06-14朱万里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

朱万里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利用我国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存在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化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丰富了农产品流通途径,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村基础设施 流通效率 农村劳动力素质 信息化水平

引言

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对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强调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农业供给能力提高、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三次产业的融合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科技金融、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进入农村市场已为大势所趋。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性呢?

第一,应明确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的只考虑生产环节,不仅只强调农业生产。农业供给侧改革指的是应把以前我国需求管理的主导模式进行目标和方向的转化,应围绕市场需求,更有效的重组各种资源,降低资源错配的概率,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还应该包括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改革,只有协同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才能让农产品适销对路,农民才能提高收入水平。

第二,要准确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结构改革,除了产品结构改革和区域结构改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改革:三大产业的融合。通过发展新型产业,实现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前的价格政策在保护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沒有合理的需求导向和供求信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库存量越来越大,政府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那么在“去产能,去库存”的改革背景下,如何守住保增长、保收益、保稳定的底线?

既然农业供给侧改革还包括流通领域的改革,那么如何及时捕获市场供求的准确信息?如何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种农业资源?这就需要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平台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要做到三大产业的融合,实现农民增收,就必须想法设法降低农民的成本,而流通中的交易成本是农民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降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才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

国外方面,Alan.McKinnon(2003)以英国为对象,研究了食品供应链的运输效率和交易成本;Ahumada O,Villalobos J(2009)认为考虑到公共健康问题,农产品供应链应加强监管;Rong A,Akkerman R.Grunow MBanker(2011)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证研究了如何控制农产品的质量;Perdana(2012)则强调了信息系统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可以保证食品质量;Techane Bosona(2013)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Myo Min Aung等(2014)认为建立良好的可追溯系统对保证流通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国内方面,彭海红(2015)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之间的关系;陈耀庭等(2015)比较了不同流通模式下农产品的效率差异问题;乔平平(2016)研究了制约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提出了有效的实施路径;王娟娟(2016)提出通过配套体系建设,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的有效途径;寇光涛等(2016)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路径;王娟娟(2016)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构建了新的物流体系,研究了产品流通效率问题;倪超军等(2016)以供给侧为背景,采用2005-2014年我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效率;张蓓(2016)认为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综上可知,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完善、流通领域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等领域,虽有学者研究了供给侧改革下的农产品问题,但缺乏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市场整合度、案例分析或者简单的问卷调查分析,鲜有规范的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因此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研究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问题。

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是对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我国2016-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农产品流通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面板数据模型具有个体、指标和时间三个维度,面板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以及截面数据相比,能够更好的控制个体的异质性,降低多重共线性,提高估计参数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文章使用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由于西藏较多数据缺失,黑龙江、吉林两省使用农场经营方式,内蒙古以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因此文章数据不涉及该四省区。

仿照欧阳小迅(2013)的做法,把衡量各省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设定为农产品流通量(ACE):用“农村家庭人均销售的主要农产品数量×各地区非城镇人口数量”衡量。一般认为,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相关的基础设施(AINFR)、农村人力资本(AHC)和信息化发展水平(AINFO),因此使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解释变量。其中,用农村公路通畅率表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用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表示农村人力资本,用乡村电话和互联网覆盖率表示信息化发展水平。考虑到农产品流通资本存量、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都会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了结论的稳健性,把这些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因此,计量模型最终设定为:

猜你喜欢

信息化水平
分析工业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信息化水平、盈利能力与“第四利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