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边坡治理锚固技术分析

2017-06-14麦明华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

麦明华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岩土锚固技术已逐渐发展为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其在滑坡整治、边坡加固、基坑支挡、坝基稳定等建设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笔者通过相关文献的参考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就锚固技术在现代岩土工程边坡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意于规范锚固过程,提高锚固质量,促进岩土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治理;锚固技术

引言:所谓岩土锚固,是以锚杆埋设于地层后,在其作用下紧密连锁地层与结构物,以此达到加固地层或传递结构物的拉力的目的,进而从岩土体强度和应力状态上予以提升和改善,确保岩土体与结构物稳定无位移或变形情况,减少或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1.岩土工程边坡锚固技术作用机理分析

1.1锚固机理。作为拦挡加固措施的一种,锚固技术的实施是以阻止岩块或土体下滑为目的,其主要是利用锚索或锚杆在紧贴岩土体后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在锚索或锚杆对斜坡软弱结构面实施分割后,便会形成一块块互相联结的板状岩体,进而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整体,有效提升岩土的稳定性。锚固技术对于边坡稳定性的提高,其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来抑制和减小岩土体的下滑现象和下滑力;②通过利用(预应力)锚索或锚杆对潜在滑面上的方向力的增加,便可将作用于潜在滑面上的摩擦阻力得到有效提升。岩土体内部经(预应力)锚索或锚杆作用后,便会形成一个联结的整体,可对自身强度(抗拉抗剪强度和整体刚度)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抑制破坏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可促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的发挥,进而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

1.2锚固形式。在对岩土体实施錨固技术后,可促使其变形进入塑性阶段,同时(预应力)锚索或锚杆自身作用逐渐增强,便实现对复合岩土体破坏性状与塑性变形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改善。(预应力)锚索或锚杆锚固的体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滑架的约束,可促使岩土体在结构上形成一个整体;②(预应力)锚索或锚杆通过分担作用实现对岩土体自重和外部荷载的抵抗,特别是在岩土体发生开裂时,这种分担作用表现更为明显,此时会在(预应力)锚索或锚杆拉剪与弯剪两种复合应力作用下促使胶结材料出现碎裂现象。锚索屈服延迟复合体的变形,避免岩土体整体性破坏或大规模坍塌在短时间内发生;③锚固完成后通过对岩土边坡实施钢筋网片铺设和混凝土喷射,可对边坡稳定性、整体性以及岩土体强度得到有效提高,以防岩土体表面因雨水冲刷而出现坡面变形破坏。

2.岩土锚固技术施工要点分析

(1)施工工艺:施工准备→脚手架搭设→第一次喷射混凝土→锚杆及泄水管钻孔→清孔、验孔→锚杆制作、安放→水泥砂浆灌注→锚杆拔啦试验→钢丝网安放→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养护

(2)施工要点:①锚固钻孔时,需通过固结灌浆法实施地层改良,或采用无水钻孔方式;②下锚前利用清孔处理来达到提升锚杆固力的效果;③施工过程中若钻孔中有地下水流出时,必须采用灌浆法进行堵水处理,以防锚固过程中因浆液流出而影响锚固力与锚固效果;④严格控制钻孔直线度,钻孔过程中应对其实施定期检查,一般情况下,应控制钻孔轴线的偏离不大于钻孔深度的2%;⑤锚杆间距的确定,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以>1.5m为宜,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上下垂直排距应2.5m,水平间距应2.0m。对于岩石锚喷支护;锚杆间距以控制在1.25~3.0m为宜,且不能超过锚杆长度的1/2。

一般情况下,常用锚杆材质有钢绞线、螺纹钢筋与高强螺丝等,其推送过程应确保平顺缓慢,以防杆体发生抖动与扭转现象,同时将注浆管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并控制其距离孔底5~10cm,且插入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95%;锚杆注浆任务的实施,其灌注材料一般为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如为泵送灌入,应确保浆液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当为采用水泥砂浆时,其灰砂比需控制在1∶1~1∶2之间,并须采用一次性注浆方式完成灌浆任务;为改善水泥浆体的工作性能,可在施工过程中掺入适量(具体用量需经试验确定)的外加剂,一般常见的有减水剂、抗泌水剂、缓凝减水剂、膨胀剂及早强剂等。注浆任务的实施,其一般选用内径为Ф12~Ф25的PVD塑料管,与锚杆同时如孔时控制与孔底距离在10cm左右,完成后采用泵入方式注浆,注浆压力一般选为0.1~0.8MPa之间,具有由管路流动阻力和对浆柱的上托力所决定的。

3.岩土工程中边坡锚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1 岩土体的类型与性能。岩体类型的不同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也不同,例如坚硬且完整性良好的岩体结构面的分布比较少,因此由结构面引起的蠕变相对来说也比较小。而软弱的岩石由于预应力对岩层的压缩作用,岩层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变形在短时间内很难大幅度减小,岩体蠕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就比较大。

3.2 锚固时机。本文所说的锚固时机是指边坡开挖后到进行锚固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公路工程边坡为例,其施工过程一般采取至上而下分段开挖的方式,因此边坡加固措施也应分段锚固。由于边坡开挖过程当中会破坏岩土原有的应力状态,岩体会产生卸荷松动,不稳定的岩体便有可能产生滑动,滑动一旦产生就会增加所需的锚固力。因此,选择合适的锚固时间对于加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 外锚段封孔灌浆对预应力的影响。外锚段封孔灌浆时,水化热会导致钢索的预应力减少,具体减少量与锚索吨位和岩体的裂隙率有关。

3.4 环境对预应力的影响。岩体温度直接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进而会对锚固力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促使预应力增加,温度降低会造成预应力减小。除此之外,降雨会导致岩体中的裂缝被水填充,产生湿胀现象,拉伸钢索,增加锚固的预应力。

结语:综上所述,现代岩土工程边坡治理锚固技术的研究是为一项精细而复杂任务,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该技术施工要点进行了技术性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探究了该技术应用过程的影响因素,以此为锚固技术的发展做好技术保障,进而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胜.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3,02:72.

[2]徐斌.浅析岩土锚固技术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2(34):123-125.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与改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用新思路看沿岩土工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