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

2017-06-14郭效红张峰郑春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郭效红++张峰++郑春峰

摘要: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是基层农机工作的保证,通过对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建议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基层农机服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6.008

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县级以下直接为农机化服务的机构、组织和个人。我县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县级农机管理机构、农机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机销售维修服务机构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国家有关促进农机服务发展的政策,制定本地区农机化发展规划,提供农机技术服务,农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监管农机市场,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对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监督管理本地区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

1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有固定的机构组织和服务场所。县级农机服务部门是政府设立的,农机主管部门有单列的,比如:XX县(区)农业机械管理局,也有与农业部门合并的,单列的一般设有二级机构,包括农机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化培训学校等。除农机监理站负责管理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其他的二级机构只具有公共服务职能。乡级有的为XX乡(镇农机管理站),有的是农业服务中心的一个职能部门,如:河南省平舆县乡(镇)办事处设有农业服务中心,由在编人员负责搞好农机化服务。农机销售维修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都是私营,不够稳定,随时有关门停业的可能,不能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持久的服务。

(2)有稳定的队伍和经费保障。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服务机构,都是政府给予一定的编制,设立一定的岗位,由财政按全额、差额供给。以平舆县为例,平舆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是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12人财政全额供给,农机监理站编制15人,农机推广站编制10人,农业机械化学校编制10人,均是事业单位编制,由财政全额供给。

(3)有专业技术支撑,为农机化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以平舆县为例,目前有农机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师16人。农机修理技师16人,高级工20人,中级工5人,在技术指导和服务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化工作能力,如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检测、“三夏”小麦跨区作业、“三秋”机械化深松深耕、秸秆还田、机械化种植与收获,尤其是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能够较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4)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加快一些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推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近年来,平舆县共推广大中型拖拉机 20 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 000多台,玉米联合收割机 3 000多台以及配套农机具 80 000多台,推广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等先进技术。这些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使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小麦的耕、种、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69%,全县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6.2%,使我县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

2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定。由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人事体制的不健全,事业单位定编、定员、定岗不到位,编制没有落实到人,入口关把不牢,在人员多于编制的情况下,仍不停进人,导致县级农机管理服务机构超编严重。而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人数进行预算,造成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人员工资得不全,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创造性,个别同志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选择停薪留职,外出创业。

(2)编制少、无场地、经费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农机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得到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受到编制少、无场地、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显得力不从心。截至2016年底,平舆县现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156万kW,各类拖拉机达到8万多台,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近10万人。在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有2辆执法车,对全县8万多台拖拉机,8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安全检测、纠正违章,显然力量不足,致使大多数农业机械得不到有效的安全检验。拖拉机培训无场地,培训手段落后,要对全县近10万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平均每人每个工作日要培训50人,加上农机手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大多数的农机手得不到正规系统的培训,因此有一部分农机手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致使机具效率低,甚至造成农机事故。由于缺少经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演示、示范、推广,造成技术棚架或推广应用缓慢。农机手认识有限,在购买新机具时,经销商常常夸大机具性能,不宣传机具的性能局限和弊端,農民不能正确的使用新机具,农机具的先进性无法充分展现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3)公共服务组织结构不够健全。目前,县级农机公共服务机构相对比较健全,而乡村一级的农机公共服务机构严重缺失,乡一级的农机服务机构,改革后的仅保留的一个农机服务人员,村一级只有依靠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毕竟是农民合作组织,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由于乡村级是最贴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是“三农”的直接服务者,最了解农民情况,最让农民信任,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数量、种类、服务内容、机手的操作水平最清楚,是农机新技术应用、新机具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技术培训的依靠者。他们的缺失,使得农机化工作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正如农机化司司长李伟所说:“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排头兵,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先锋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训练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的‘新阵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生力军”。但是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全县256个村委,有合作社55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机从业人员不足全县的5%。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不够广,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4)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具调查,我县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机从业人员30多人,95%以上分布在县级服务组织,高中文化程度68人,其余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而且这部分人中90%以上为农机手。特别是一些农机手接受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据统计,全县农机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10%的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5)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一些地方设置的综合站仅有1~2名农机技术人员,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财政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3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以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

(2)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政府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稳定队伍,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解决培训机构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用地,支持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3)加强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

(4)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好典型和好经验,激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农机公共服务工作中。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