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载跨越发展铸辉煌 一甲子砥砺奋进奏华章

2017-06-10杨明刘佳琪赵君刘小飞王铎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门峡明珠黄河

杨明+刘佳琪+赵君+刘小飞+王铎

2017年4月13日,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

60年前,新中国百废待兴,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黄河三门峡谷摆开战场,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序幕。

风雨一甲子,奋进六十年。几代三门峡水利枢纽人秉承“团结、求实、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使这座肩负国人伟大梦想的水利枢纽焕发出勃勃生机,谱写了一部黄河儿女筚路蓝缕、不畏艰难的创业史,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奋斗史,锐意进取、勇于超越的发展史。

拂去历史的烟尘,回望苍茫的来路,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三门峡水利枢纽人一路走来所留下的那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历史的抉择

黄河,中华民族之图腾;黄河,中华民族之忧患。

“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 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这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大水之后,自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库区)流传开来的一首民谣,倾诉了当年那场水患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黄河水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的忧患”。据史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到民国的2540年里,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临黄河视察,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决定对黄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勘测与规划。该规划首选在黄河三门峡修建一座控制黄河流域面积91.5%、黄河来水量89%、来沙量98%,足可拦蓄上游“涨上天”的特大洪水,并能对下游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起到错峰减量作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末端,这里河床狭窄、地势险峻,河中鬼门岛、神门岛、人门岛将黄河劈为三股雄流,浊浪排空。三门之下又有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中。计划兴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就坐落在这里。

1957年4月13日,肩负伟大光荣使命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

怀着以强国为己任的建设者们,荒野安营、河滩扎寨、披星戴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战果,到1961年4月,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零十个月,向祖国和人民奉献出万里黄河第一坝——一座主坝长713米,壩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开始采用“蓄水拦沙”的方式运行以后,滚滚黄河水,每年携带十几亿吨泥沙涌向三门峡水库,到1964年6月,库内泥沙淤积已达50多亿吨。

桀骜难驯的黄河又一次向人们发出了挑战。

为了增加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排沙能力,减轻水库淤积,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按照“确保西安,确保下游”和“合理防洪,排沙放淤,径流发电”的原则对枢纽进行改建。

1965—1973年,三门峡水利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增建两条隧洞,改建发电钢管,加大大坝泄流排沙能力,并采用独特的“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使整个库区呈现出年内进库泥沙与出库泥沙平衡的状态。至此,一个合乎中国国情、合乎黄河实际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起来了。它的兴建,改变了黄河下游防洪单纯依靠堤防的被动局面,为“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体系框架的构建奠定了物质基础,标志着黄河治理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巍巍大坝铸丰碑

历史选择了三门峡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也创造了新的历史。

如今,经过两次改建、三次运用方式改变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凤凰涅槃,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发挥了防洪、防凌、灌溉供水、调水调沙、水量调度和发电生产等综合社会效益。

(1)防洪。确保黄河防洪安全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特别是1983年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成立后,突出工程管理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了三门峡、故县两个枢纽的防汛投入,保证设备完好率100%。多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运用方式完成了从“蓄水拦沙”“滞洪排沙”到“蓄清排浑”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用流量大于3000立方米每秒时大水冲淤的作用,将泥沙输送入海,使库区泥沙年际冲淤达到基本平衡,从而在335米高程以下,长期保持了近60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在黄河下游防洪体系中,能够很好地与小浪底、故县、陆浑等水库配合防御特大洪水,保障了黄河岁岁安澜。

(2)防凌。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黄河下游先后出现多次严重凌汛,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科学调度,使下游防凌由人为破冰发展到利用水库调节河道流量的防凌新阶段,避免了小流量封河和“武开河”,黄河下游再没发生过凌汛决口。

(3)灌溉供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每年向下游提供春灌蓄水,保证了下游引黄灌区“中国粮仓”的增产稳产。同时,利用黄河水引黄济津、引黄济青,以及为中原油田、胜利油田补水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下游地区与库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4)调水调沙。自2002年以来,在黄委多次组织实施的调水调沙中,三门峡水库均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人工塑造异重流,为下游提供强大动力,不但实现了小浪底水库以下至入海口黄河河道主河槽的全线冲刷,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目前的410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主河槽过流输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黄河逐渐恢复了往昔雄浑的气势、奔腾的活力。

(5)水量调度。为确保黄河不断流,让有限的黄河水发挥最大效益,从1999年起,黄委开始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迄今为止,黄河没有再出现断流现象。其中,三门峡水库在有限的调蓄范围内,严格遵照黄委的水量统一调度指令,顾全大局,令行禁止,为母亲河奔流不息做出了新的贡献。

(6)发电生产。这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实现综合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门峡水电厂是豫西地区承担着调峰、调频任务的主要电站之一。大量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进入21世纪,面对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抗旱保障工农业生产,三门峡水利枢纽依然铁臂担当,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

被万里黄河第一坝拦腰斩断的黄河,在三门峡段陡然平静下来,形成了一个碧波万顷的湿地公园,孕育了一座有“天鹅之城”美誉的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三门峡市。

同时,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用为世界多泥沙河流建设水库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黄河这样多泥沙的河流上修建水库,能不能保持有效库容?能不能正常发电?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之前,国内外都缺乏实践经验,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兴建和两次改建,创造出在多泥沙河流上建坝和“蓄清排浑”的一整套技术,解决了世界性的水利难题。

60年前的三门峡大会战,还造就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水电建设管理专家、学者。他们从这里起步,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从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到小浪底、三峡等水利工程,都留下了“三门峡人”的足迹、汗水与才智。因而,三门峡水利枢纽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赞誉为“新中国大坝建设的摇篮”。

改革奋进创佳绩

历史钟情于三门峡水利枢纽,赐给了三门峡水利枢纽人英雄用武的广阔舞台。由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催生的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迸发出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

1983年7月,为彻底解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因长期未设统一管理机构,给工程调度运用和改建施工及综合效益的发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原水电部决定:以河南省电力工业局三门峡水电厂和水电第十一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为基础,成立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简称三门峡枢纽局)。

该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水电厂及附属设施的经营、管理运用和维修;承担枢纽泄流工程二期改建的组织实施;统一库区治理规划和计划,负责治理工程设计审批;统一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规划和治理任务。

建局之初,三门峡枢纽局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以冶炼、养殖、经贸为主业的局属企业,初步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并逐步完善了职工医疗、离退休管理、幼儿教育、后勤服务等体系。到1995年,三门峡枢纽局不仅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而且在行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三门峡枢纽局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使企业初步形成生产经营性的经营机制,为该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累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1996年5月18日,一颗镶嵌在大河上的璀璨“明珠”冉冉升起——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明珠集团)隆重挂牌。三门峡枢纽局与明珠集团作为水利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之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启了按公司制运作管理、积极探索建设现代企业之路的航程。

1996年,刚成立不久的明珠集团依托国家“政企分离”政策,开始了现代企业的探索之路,涉及的产业由原来的电力、金属冶炼和养殖,扩大到进口贸易、房地产、水电施工、物资贸易,以及出版印刷等。

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营和工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受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宏观政策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谲波诡的市场给明珠人上了一堂市場经济课——企业出现经济效益下滑、负债过重的现象。

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考验,明珠集团选择在改革中突围,在困境中自强。他们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决定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明珠集团建立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确分公司、子公司的权利和责任,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这一经营模式下,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机制体制不断完善,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活力,为明珠集团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形势下,明珠集团领导班子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积极调整思路,果敢决策,确立“电力支撑、结构推动、多业并举、稳健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方面,以电力生产为主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并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深化改革,挖潜增效;另一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这些改革举措,如同良医苦药,使明珠集团祛病健体、充满生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明珠集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多元化投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至2016年年底,明珠集团经营范围涵盖水电开发、水电施工、冶炼和新材料加工、宾馆餐饮旅游、金融贸易投资,以及房地产“六大板块”,企业经济总量与经济效益逐渐提升。

凝心聚力启新程

有志者事竟成。如今的明珠集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整体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60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砥砺前行,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业绩,也为自己赢得了无数闪光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农林水利系统和谐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人在60年的漫漫征途上树起的一座座丰碑。

河奔万里不忘源,树高千仞常思恩。三门峡水利枢纽60年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历程都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习仲勋、江泽民、温家宝等都曾亲临三门峡水利枢纽视察指导工作。

一甲子岁月如歌,印刻的是跋涉者坚韧不屈的坚实足迹;

六十年春华秋实,写就的是耕耘者波澜壮阔的宏伟诗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三门峡水利枢纽必将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三门峡明珠黄河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塞外明珠亮闪闪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
明珠十斛买娉婷
夏明珠
浅谈三门峡库区安全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