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孢菇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2017-06-10李亚男侯俊辛颖燕炳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2期
关键词:对比试验品种

李亚男+侯俊+辛颖+燕炳辰

摘要:研究3个双孢菇品种在辽宁地区的生长情况。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定3个品种双孢菇菌丝生长速度、现蕾密度、子实体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双孢菇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孢菇20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双孢菇;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2-0003-03

双孢菇属中低温性菇类草腐菌,其主要培养料为农业废弃物中的作物秸秆及粪便。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气候也适合双孢菇生长。本研究为探索适宜在辽宁地区生长的双孢菇优质品种,开展品种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双孢菇品种20,192, 192-38,由山东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材料

干牛粪、秸秆、玉米芯、杏鲍菇菌糠、石膏粉、石灰、尿素、碳酸氢钙、过磷酸钙。

1.3 试验地点

试验在凌源市刀尔登镇柏杖子村兴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菇房为塑料大棚菇房,每棚占地面积375 m2,棚室4层床架,实际栽培面积570 m2。

1.4 栽培方法

1.4.1 秸秆处理 用人力或机械(滚压式铡草机、玉米秆揉丝机或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压破后铡成3~5 cm的段或纤维状物。

1.4.2 秸秆预湿及堆料 1) 秸秆预湿。应根据玉米秸秆干湿程度分次加足水分,使其充分吸水,湿到、湿透,均匀一致,保证含水量在65%~70%之间。2) 建堆与翻堆。底层先铺1层厚20 cm的稍干的秸秆,然后撒1层粪肥及辅料,以此类推堆置6层。料堆堆砌成梯形,最后堆顶盖草,以防日晒雨淋损失养分。建堆后7~8 d进行第1次翻堆,要求将四周及底部未发酵的料翻到中间,将中央已发酵的料翻到底部和外围。翻堆时要充分将料翻松,达到均匀。每5 d翻堆1次,方法同上。若料偏生,可增加翻拌次数,直到料熟为止。玉米秸秆堆料约需20 d左右。堆制结束后,培养料呈现咖啡色,松软且有弹性,不粘,无臭,无粪块,含水量在63%~65%。

1.4.3 发菌管理 1) 铺料播种。铺料总厚度20 cm,每平方米用菌种750 mL。采用撒播方法,即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然后铺1层3~4 cm培养料,并轻拍料面,切忌压实,以保湿定植。2) 发菌管理。整个发菌期要密切注意水分和温度管理。若菌种层以下的料过湿,应加大通风排湿,偏干时可喷1%的石灰清水调节,表层覆盖料干燥则属正常;床面温度高于28 ℃时注意及时打开两头薄膜通风降温。

1.4.4 出菇管理 1) 覆土。当菌丝向下长至料床厚度2/3时即可覆土。先用pH值为8.0的石灰水喷湿床面干草层(让菌絲向上生长),再准备覆土材料。在床面上均匀撒2.5 cm厚的深层地下土。2) 出菇管理。一般覆土后10~15 d,菇棚要及时盖草遮光、保温。当覆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菇蕾时,适时喷结菇水,每天结合通风喷洒2~3次,每平方米喷洒1~2 kg,连续喷水2~3 d,使覆土层水分含量达18%~20%;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然后停水,减少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湿润。蘑菇原基形成后便进入出菇期。

1.5 试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试验对3个品种进行对比,设置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9个小区,每个处理栽培面积7 m2,共计63 m2。配方含水量65%,pH值7.5。在培养基、培养环境一致的条件下,记录不同品种播种、覆土、现蕾、采菇时间,按照鲜销采收标准,子实体八分成熟时进行采收,用游标卡尺测量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等生物学性状数据。出菇产量按照前5潮菇合计产量,用常规方法计算各品种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菌及子实体生长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发菌及子实体生长时间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播种时间、覆土时间一致的情况下,品种20现蕾早,出菇相对较早,现蕾时间比品种192和193-8提早5~6 d,采菇时间比品种192和193-8提早3~4 d;品种193-38在现蕾时间与采菇时间比品种20和192晚。

2.2 生物学性状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出菇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3个品种间出菇情况存在差异,品种20在子实体生长性状方面比品种192和193-38生长速度偏快;品种192和193-38的现蕾密度比品种20稀疏;品种20出菇间隔比品种192和193-38早1 d。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见表3。

由表3可知:3个品种菇体均成白色圆形,且无鳞片,品种差异较小。但品种192菌盖肥厚,菌柄直径大,平均单菇质量比品种20和193-38多1 g,子实体生物学性状优于品种20和193-38。品种子实体生物学性状顺序为192>20>193-381。

2.3 产量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产量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从各潮菇产量来看,3个品种均存在产量随潮数的递增而降低的趋势。第1潮菇产量最高;第2潮和第3潮产量水平相当,比第1潮产量分别平均下降8.9%和9.4%;第4潮、第5潮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比第1潮产量分别平均下降23.0%和38.8%。其中,品种20各潮菇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品种193-38较其他品种各潮菇产量相对较低。

2.4 效益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的效益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3个品种均存在效益随着潮数的递增而明显递减的现象。其中,品种20的初潮菇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24.72%;品种192和193-38的初潮菇效益较低,分别为24.68%和24.45%。品种20各潮菇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总效益达到1 226.60元。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3个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20具有菌丝生长势旺盛、爬土能力强、出菇早、产量高的特点,适合床架生产;品种192和193-38相比品种20各项指标相对较差,但品种192具有菇型圆、商品菇较多的特点,可从精品菇市场入手,同样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

本試验是以杏鲍菇菌糠、玉米芯为主料进行栽培的。如果使用其他原料为主料,是否会因原料配比不同而影响各品种产量结果规律,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国良.蘑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杨兴宏.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0(4):59-60.

[3]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4] 王芳,张玉萍,鹿有贵,等.不同基质栽培双孢菇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6(8):1 135-1 137.

Research on Comparative Variety Trial of Agaricus Bisporus

LI Yanan, HOU Jun, XIN Ying, YAN Bingchen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three varieties of agaricus bisporus was studied in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the sam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three varieties of agaricus bisporus was determined in the aspects of growth rate, squaring density,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sporocarp, and yield and benefit situa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has som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garicus bisporus, and agaricus bisporus 20 has the characterisitics of mycelial growing faster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 agaricus bisporus; variety; comparative trial

猜你喜欢

对比试验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CORE—DS型白光测量机对某叶片的测量与对比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体验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