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盘游戏对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2017-06-10梁宇雪陆笑笑葛佳惠任子娴鲍谧清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沙具沙盘表达能力

梁宇雪 高 源 陆笑笑 葛佳惠 任子娴 鲍谧清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沙盘游戏对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梁宇雪 高 源 陆笑笑 葛佳惠 任子娴 鲍谧清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沙盘游戏疗法主要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沙具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沙盘游戏是一种基于想象的治疗方法,以荣格的人格理论为基础,借助向个体提供一个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以联结和表达个体无意识。沙盘游戏已被证实对儿童的行为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力,本研究旨在证实沙盘游戏对儿童的书面表达能力有积极的提升作用。

沙盘游戏;书面表达能力;潜意识

一、引言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的认知、学习多半是借助游戏进行的,游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性活动,是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沙盘游戏受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及其理论的启发,在于创造一个安全、不受干扰的环境,让个体的无意识投射出来,与意识进行无声的交流,并与治疗师的无意识在沙盘中进行交流、感受,以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沙盘游戏为实验手段,研究儿童在沙盘游戏治疗之后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变化。

二、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基本资料

D,13岁,相较于同龄人体格较高大,学校大队长、足球队队长。3岁前跟随奶奶生活,其后随父母居住苏州,心智较早熟,喜欢与年长的人交朋友。喜欢画画,拿过许多奖项,在课余时间学习电子琴和英语新概念补习班。较擅长与人交流,与同学关系良好,不喜欢数学课,但数学成绩最优异。父亲在高校工作,平时工作较忙,母亲是个体经营户,平时与D交流较多,家庭教育方式较开放。前测韦氏量表-词汇部分得分:41。

H,12岁,是学校足球队成员,喜欢看书。幼时有和外婆外公生活在一起的经历,现和父母、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一个一岁的妹妹,对妹妹的出生并不反感,很是喜爱妹妹。父亲在上海上班,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对H的陪伴时间较少。未上小学前一家人租房居住,搬家频繁。母亲工作较繁忙,现在是一名微商,母亲自述以前陪伴时间较少,现在意识到需要给予H更多的关爱,并有意增加陪伴时间。H自控能力不强,比较贪玩,成绩起伏较大。前测韦氏量表-词汇部分得分:43。

(二)实验方法

1.实验工具

沙箱:规格为57×72×7cm,沙箱为蓝色内壁,内盛半箱净海沙。沙具:共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品与果实、石头贝壳等类别。数码相机:对来访者的箱庭作品拍照。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记录表:记录沙盘作品特征(作品主题、玩具使用、空间配置、自我像、沙的使用)及沙盘过程(与治疗者的互动、制作过程)。

2.实验程序

每周两次,周一与周五,对两位被试均进行个体沙盘治疗,一般实验程序为:感受沙子—制作作品—体验作品—对话交流—拆除作品。

被试D于初始沙盘之后,每间隔一次沙盘,在拆除作品后做写作练习。

3.评判标准

所有被试作文由苏州高校语文教师统一批改,该教师不为被试的任课教师。作文评分标准为江苏省学生作文评分标准:书写6分,内容18,语言表达16,结构段落10,总分50分。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个体沙盘

1.D的实验结果

(1)初始沙盘情况:初始沙盘是最能体现被试对沙盘的态度、陪伴者的态度,当前的问题,治愈的可能性和方向。被试在第一个作品里使用了大量的植物和建筑类来呈现内心世界,学校建筑表达了被试内心喜爱的世界,从与被试的交谈中了解到,学校附近的人物沙具与被试现实的人际关系一致。红色房顶建筑是被试的家,有爸爸妈妈在里面,前面被其他的房屋建筑遮挡,还有篱笆拦着,且左右沙盘被植物、桌子等拦隔起来是“限制”体现,表示被试不希望父母窥视或者是干扰自己的内心世界。

(2)实验变化:在建立关系阶段(1-3次沙盘)较多使用篱笆、树“限制”某物。较少与陪伴者交流,并且对沙具的描述较为简单,多为“漂亮”“好看”“有趣”这样空泛的形容词。沙盘主题创伤较多,但是在第三次沙盘中出现了桥梁、小路“连接”的表征,川流的车辆按照某个方向行驶形成“旅程”,意味着被试已经开始转变,接受陪伴者的治愈并主动的开始成长。在建立起足够的关系后,本着沙盘游戏非评价原则,给被试创造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的原则,陪伴者引导被试在描述沙盘时的表达,引导被试回忆对沙具的选择与内心的感受,注重加强被试的内心感受与语言表达的一致性。在转化与成长阶段(4-5次沙盘)中较多使用建筑类和交通工具类,人物类和植物类生命体沙具明显减少。交通工具呈现“旅程”明显增多。在第5次沙盘中,被试摆放了一个加油站和建筑工地,在加油站旁是住宅区,在讲述到住宅区时,说道不应该这样摆放,对住宅区的人太危险了,容易发生危险。体现出被试已经有了和内心的交流,开始思考沙盘中的合理性,有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在治愈整合阶段(6-8次沙盘),沙盘以治愈主题为主,大量的使用了植物类、动物类沙具,其中有照顾婴儿的奶奶,有朝着“寿星”猫头鹰聚拢的动物们。在这几次沙盘中,被试触沙的时间与次数增多,且与陪伴者交流增多,主动与陪伴者分享学校生活。在讲述沙盘时,能完整的讲述沙盘的故事,且故事内容均为积极美好的。

(3)结束沙盘:结束沙盘中是体现被试经过一系列的沙盘治疗后与初始沙盘的不同及变化,有被试回归现实的体现,更多是治愈后的体现。在这个作品中,虽然有用手指画道路“限制”沙具的位置,但行走的商人,营业的饭馆,烤火聊天的小朋友们都体现出了沟通交流。与初始沙盘的阻断和拦隔不同,结束沙盘更多的是体现了被试经过沙盘治愈以后,愿意打开心扉与他人交谈,其中,更多指的是与父母的交流。

2.H的实验结果

(1)初始沙盘分析:初始箱庭就像心理分析中初始的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呈现了来访者当前的问题状态,又呈现了来访者治愈的可能性。H在作品1中使用了一些交通标志将两个湖泊半包围起来,将道路隔出一个界,四周遍布汽车卡车,汽车卡车杂乱排放着,却又被交通标示沙具框定起来,各类的汽车就像她能量的碰撞,她想要做很多事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心绪又很乱,整个沙盘偏向未来,她努力去维持这个秩序。而桥梁连接着人,表明被试渴望沟通;作品2中使用了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沙具来呈现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两艘帆船在碰撞,力量的撞击;蝴蝶飞到屋檐上后翅膀坏了,飞不下来了,蛇埋在沙里睡觉,老鼠被锁在笼子里,被试感到了束缚限制,却又没有力量去挣脱,但被试放了两条龙面向过去,被试认为龙很有力量,很厉害,并表明自己想做龙,表现出被试对精神世界力量的追求,桥梁连接着塔和佛像,表明被试渴望沟通,想要有力量去改变。被试想要去沟通交流自己内心所想的,但受到了限制,渴望有力量去改变。

(2)实验变化:在前三次的沙盘游戏中,以陪伴为主,更多的在于和被试建立起关系,呈现出被试的问题。采用非评价原则,营造出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间几次陪伴者更多的询问故事、情景以及沙具和被试自己的内心感受,引导被试更多的去表达,对场景、现实的表达以及内心的感受。被试在前两次中语言表达比较乱,从不主动说起什么,等到陪伴者询问时才会回答。随着沙盘一次次的进行,被试与治疗师的交流越来越丰富,会主动谈及其在学校的趣事和家里的趣事,而且被试用词也越来越准确,由之前“我们老师对我们特别有趣,也非常好。”变为现在的“我们老师人特别搞笑,会和我们讲好多有趣的故事。”在描述沙盘时,也从一开始的“我喜欢”、“好”、“可爱”变为“我喜欢它的颜色,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做饭让我觉得很开心,很舒服,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被试在描述时不会再用几个简单的抽象的词来形容,而是会更具体更准确的形容,其表达也越来越流畅。

在建立关系阶段(1-3次),被试每次都使用了桥梁,分别是人和人之间,塔和佛之间,房屋和房屋之间,表明被试渴望沟通,渴望和外界交流。被半包围的湖泊,拦下来的卡车、被围起来的塔、围墙、锁起来的老鼠表现了被试的内心受到了限制、束缚,而龙、碰撞的船、教人去战斗的警察学校则又表明了被试对力量的渴望,渴望打破这种限制、束缚。在斗争与转化阶段(4-5次),被试在第四次时多采用人物,主题为聚会,人物之间可以正常沟通,问题得以解决。第五次沙盘多用交通工具,中间汽车都朝向同一方向,朝向未来,力量向外,被试为了让车有秩序,很努力的去做了交通标志,不让车泛滥,说明被试心绪很乱,被试说这段时间很多人来看她的妹妹,她有时候很开心,因为这样有人陪她一起玩,有时候有点不开心,因为觉得有点吵,而且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内心有点乱。而在第六次沙盘时,被试多用了水、花草,能量增多,蝴蝶表明被试在蜕变。石头是母亲,而左边和右边则分别代表了自己和妹妹,彼此之间是一样的。而在第七次中,中间的神在守护着这个沙漠,一群人过来旅行,而自己则是那条求救的狗,虽然有一条狗累倒在地了,但最终还是获救了,并且一群人都寻找到了水源,而那一家人虽然会意见不合闹矛

盾,但也是不可分开的。被试治愈主题占多数。

(3)结束沙盘。

四、讨论

(一)图1为被试沙盘的主题变化情况

图1

实验将被试的沙盘评分定为1-完全创伤,1.5-一半创伤一般治愈,2-完全治愈。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在初始沙盘(建立关系时期)被试沙盘主要表现为创伤,在转化阶段有着些许波动,但是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最后治愈整合阶段被试的沙盘呈现积极治愈主题,体现出沙盘游戏对被试内心的积极影响。

(二)图2为被试在韦氏智力测验表中,词汇部分的得分变化

图2

为了使数据具有说服力,被试的测试数据均由陌生人(非陪伴者)完成。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经过沙盘游戏对被试的治疗,可以明显看出两位被试的词汇表达得分都明显增加,对词语的理解程度也更加深刻。

(三)表3.1为被试D的练习作文得分

表3.1 为被试D的练习作文得分

表3.2 为被试在沙盘实验前后作文得分

为了使数据具有说服力,在实验期间被试并没有做其余写作练习。

由表3.1与表3.2可以看出被试的作文得分在沙盘游戏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沙盘游戏促进了被试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结论

沙盘游戏对儿童的书面表达能力有积极影响作用。通过沙盘游戏做媒介扰动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与自我潜意识的交流,从而达到对书面表达能力的增强。

[1]李江雪,申荷咏.沙盘游戏的理论与应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24(3).

[2]魏顺枝.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6(3).

B

A

1006-0049-(2017)12-0017-02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沙盘游戏与儿童表达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1610332064X)。

猜你喜欢

沙具沙盘表达能力
高校沙盘游戏辅导室的建设
团体沙盘游戏在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4~8岁儿童对不同种类沙具的选择偏好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