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观察

2017-06-09杨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红霉素

杨勇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顽固性气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及持续负压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引流管在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加红霉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3%、8.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8%、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顽固性气胸; 负压吸引; 红霉素; 胸膜粘连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4-6805(2017)14-0128-03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外科急症,易复发。顽固性气胸是指持续性胸腔闭式引流术2周以上仍持续漏气或反复发作的气胸,又被称作难治性气胸[1-2]。治疗顽固性气胸需较长的时间,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胸膜穿刺和长期的胸腔引流,且因为长期漏气不能拔管,患者需长期住院,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损坏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顽固性气胸的关键,胸膜粘连术是一种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顽固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顽固性气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7.3)岁;左侧气胸12例,右侧气胸8例,双侧气胸3例;气胸基础疾病为肺结核3例,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哮喘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肺纤维化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3~76岁,平均(58.3±9.2)岁;左侧气胸11例,右侧气胸7例,双侧气胸5例;气胸基础疾病为肺结核4例,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哮喘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肺纤维化2例。所有患者无既往胸膜粘连术或胸部手术史,气胸侧肺叶压缩均≥40%,无张力性气胸而持续负压吸引无效者,无血气胸、脓胸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负压吸引。患者取半坐位,CT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气胸部位,以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对穿刺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腔壁层,沿着肋骨上缘作一长1.5~2.0 cm的横形切口,将穿刺套管针刺入胸腔,拔出针芯,将无菌胶管置入胸腔内,深度为3~4 cm,将其尖端剪成鸭嘴状并在两侧各开一个孔,以便于引流。除去外套管,胶管外端与3瓶一体式胸腔闭式负压吸引水封瓶,将调压管下端放入水中8~12 cm,使负压维持在8~12 cm H2O,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缓慢调整,直至肺完全复张,停止负压吸引后引流管无气泡溢出,拔除引流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20 ml的2%利多卡因、20 ml生理盐水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内,麻醉胸膜15~20 min后将1 g红霉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3020027)加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内,夹闭导管,叮嘱患者尽量转换不同的体位,以使红霉素均匀分布在胸膜表面,并抬高臀部使药液流向肺尖部,密切观察患者肺部特征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如有胸闷、气促症状应及时开管排气,吸出胸腔内残余的药液。肺完全复张后即可拔出引流管,如果肺未完全复张或仍漏气,可重复注药2~3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者气胸症状完全消失,胸片检查显示肺完全复张,胸腔内无积气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胸片检查显示气胸没有减少,多次注射药物仍漏气为无效[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后复发1例(4.3%),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2例(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轻微疼痛2例,发热2例,产生少量积液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23);对照组中发生轻微疼痛4例,发热2例,产生少量积液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1%(9/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37,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作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退。

3 讨论

顽固性气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其肺功能会严重受损,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方法主要有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胸膜粘连术等[5]。传统的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时间长,疗效差,复发率高,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手术风险大且费用高昂,不适用于老年体弱的患者,胸腔镜手术虽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对设备、麻醉要求高,操作复杂,技术性较高且需单侧肺通气,不适用于基层医院,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有心肺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不宜采用。

胸膜粘连术是治疗顽固性气胸的重要手段,它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理粘连剂使胸膜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使壁层胸膜和脏层纤维化,牢固粘连两层胸膜,达到闭锁胸腔、治疗顽固性气胸、防止气胸复发的目的[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粘连剂有滑石粉、高渗糖、盐酸四环素、红霉素、硝酸银、支气管炎菌苗、链球菌激酶、DNA酶合剂、凝血酶、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自身血、血浆、重组蛋白、纤维蛋白原、医用胶粘合剂氰基丙烯酸酯等,粘连剂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红霉素作为胸膜粘连剂,胸腔内注射红霉素使药物分布于胸膜表面,对其产生强烈的刺激使胸膜发生无菌性炎症,诱发局部充血、水肿和胸膜成纤维细胞增生,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从而关闭胸膜腔,起到治疗气胸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胸腔内注射红霉素一般可在8 d内形成广泛的胸膜粘连,同时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也为胸膜粘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胸膜腔关闭[7]。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十分适用,但对于巨大瘘口、胸膜粘连增厚明显、经胸腔闭式引流术仍无法达到肺完全复张的患者,此方法并不适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愈21例,治愈率高达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后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4.3%,与对照组的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与对照组的3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亦飞等[8]在同类研究中选取了25例顽固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后,有22例患者治愈,3例无效,治愈率为88.0%,随访6~24个月无1例复发,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轻微咳嗽及胸痛者8例,发热3例,产生少量积液5例,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均证明了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负压吸引的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信杰,徐玉荣,马晓辉,等.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18):13-15.

[2]宋勇,刘新星,范炜,等.红霉素联合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顽固性气胸1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84,2614.

[3]谢伟国,江莲,侯昕珩,等.红霉素胸腔注射联合胸腔小导管负压吸引治疗老年COPD合并顽固性气胸[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66-267.

[4]尹向东.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54-55.

[5]朱倩倩,郭曉玲.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183-184.

[6]贾长辉.红霉素联合参芎葡萄糖胸腔内注射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6):623-624.

[7]郭焰.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3):101,103.

[8]张亦飞,冯文鑫,吴智龙,等.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25例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6(2):129-130.

(收稿日期:2017-01-16)

猜你喜欢

红霉素
小小的红霉素眼膏,到底能治多少病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医生提醒:红霉素软膏绝对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有哪些妙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乱用
红霉素两种膏的区别
红霉素与哪些药物不能同服
使用红霉素有哪些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