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发热性疾病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2017-06-09施洪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施洪美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发热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发热患儿中,抽取128例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两组研讨,即对照组65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接受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9%,略低于对照组的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发热性疾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儿童发热性疾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22-02

热毒宁注射液是近年来临床使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表功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热是儿童时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高热状况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1],智力发育受到影响,若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影响生命安全,留下后遗症,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本研究将128例发热患儿纳入研究范围,以喜炎平注射液为对照,进一步观察热毒宁治疗儿童发热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发热患儿中,抽取128例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两组研讨,即对照组65例,研究组63例,兩组检查结果均满足文献[2] WHO规定的儿童发热疾病判定标准。对照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14岁,平均(6.7±3.0)岁;腋下体温38.5 ℃

~40 ℃,平均(39.6±1.0)℃;病程1~3 d,平均(1.9±0.5)d;基础疾病:上呼吸道感染35例,支气管炎20例,肺炎10例。研究组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3~14岁,平均(6.5±3.0)岁;腋下体温38.5 ℃~41 ℃,平均(39.7±1.0)℃;病程1~3 d,平均(1.8±0.4)d;基础疾病:上呼吸道感染33例,支气管炎20例,肺炎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发热≤3 d。(3)临床诊断明确。(4)本次研究前未进行过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有药物过敏史。(2)恶性肿瘤及严重器官障碍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滴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20026249),药物用量按照体重5 mg/(kg·d)进行计算;研究组接受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21117,规格 10 ml/支)治疗,用药量按照0.5~0.8 ml/(kg·d)计算,均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1次/d,3 d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疗效依据WHO规定的儿童发热疾病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显效:给药1 h后,患儿发热明显降低,体温降低幅度在1 ℃以上;有效:患儿用药后体温降低在0.5 ℃~1 ℃;无效:患儿用药后体温降低在0.5 ℃以下。总有效=显效+有效。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状况,并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的3.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临床儿科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呼吸道感染,主要侵及咽部、鼻咽、鼻及下呼吸道,引起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小儿呼吸道感染造成发热症状,属于临床儿科中急诊患儿最常见症状,发热为机体正常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可以消灭细菌、病毒,并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但因患儿语言沟通能力尚未成熟,无法清楚地将症状表达,患儿家属最担心发热、高热会造成抽搐,损伤患儿神经、脑组织等,由此引发的医患纠纷亦不少见,因此,医护人员也需加大重视。大部分家属对患儿发热症状产生焦虑或恐慌状况,急切要求医生给予降温处理,因此造成医生用药不合理,如注射激素、安乃近等过度性治疗。所以,寻求一种安全、合理的治疗方式,属于采用药物治疗小儿发热疾病的重要研究领域。

注射用喜炎平具有清热、解毒、抗菌、镇静、增强免疫力的药理功效。应用于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加速病情缓解,减轻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速退热过程,具有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4]。

热毒宁注射液,由栀子、金银花、青蒿等三味中药组成,采用现代工艺提取炼制而成,栀子、金银花、青蒿均有抗炎、退热、抑制病毒、杀菌等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此三种药物相互无干扰,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相辅相成,可以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菌、解毒、清热等作用[5-8]。医生在平日诊疗中,需采用退热效果良好,且安全的药物,勿滥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退热。热毒宁药物属于新型中成药,退热效果可靠安全。但因此药物含金银花、青蒿成分,针对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需慎重使用,或禁用,以免诱发溶血。

本文中,对照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总有效率为76.92%。研究组用热毒宁注射液总有效率为92.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的3.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儿童发热时可考虑给予热毒宁药物,疗效突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本结果证实,热毒宁注射液能快速解除患儿发热症状,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疗效明显优于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患儿有明显不良反应,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7-11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3]李吉平.热毒宁注射液应用于230例儿童发热疗效观察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11):45.

[4]王晓霞,蔡中文.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儿科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86-587.

[5]刘海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11(27):499.

[6]董金涛,梁丽红.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早期退热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2):149-150.

[7]傅国红.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早期退热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11-12.

[8]丁春杰,曹甦.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195.

(收稿日期: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