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2017-06-09陈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内固定应用价值

陈华

【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性颌面骨折临床治疗中微型钛版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分别给予微型钛板治疗、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有效57例,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合性颌面骨折的临床治疗上,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理想,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复合性颌面骨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13-03

复合性颌面骨折为常见颌面疾病之一,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机械损伤为常见的骨折原因。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骨折后出血较多,软组织由于水肿,可能会压迫呼吸道,是患者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治疗上,多给予患者不锈钢丝、颌间结扎固定,虽然效果较好,但口腔清洁难度大,且治疗后恢复时间较长,稳定性不佳,对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1]。在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材料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治疗上逐渐应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探讨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合性颌面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21~67岁,平均(43.5±3.2)岁;骨折原因上,交通事故伤25例、高处坠落伤25例、打架斗殴及其他原因10例。对照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44.6±3.5)岁;骨折原因上,交通事故伤24例、高处坠落伤26例、打架斗殴及其他原因10例。入院后,患者均给予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准确定义骨折类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钢丝结扎内固定,用直径0.4、0.6、0.8 mm医用不锈钢结扎丝,弹力橡皮圈、带钩牙弓夹板,按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切开骨膜,并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对位采用骨钳夹,并于骨折断端两侧0.5 cm处打孔,钢丝对角交叉穿过,打结固定并将钢丝残端剪去,术后给予加压包扎。

给予观察组微型钛板,采用厚度0.8 mm和1.0 mm两种厚度的微型钛板,按照形状不同采用4~6孔的L型、Y型和直板型,及其配套的钛螺钉,外径2 mm,长度6~8 mm。入院后,患者先经急诊科或本科室给予局部伤口清创缝合,如果存在其他脏器損伤,则转到内科治疗,待患者病情缓和和情绪稳定后,再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发病2周内实施手术者有52例,发病2~3周内实施手术者有8例。术后,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并口服安素、脂肪乳、氨基酸等加强营养支持,积极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患者颌面骨折复杂程度,综合判断微型钛板后是否需要颌间结扎固定与弹力牵引,2周12例、3周28例及4周20例。根据颌间固定于弹力牵引状况,1周内合理调整钢丝松紧度,术后3个月内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客观评价骨折愈合状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咬合关系、解剖复位情况作为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三项指标。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级。其中,治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断端解剖复位良好;有效:术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术后咬合关系未恢复正常,且骨折端移位[3]。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3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微型钛板的优劣势分析

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上,微型钛板复位固定能够正确复位骨折,且能维持骨折部位的三维稳定性,达到骨折区解剖复位,改善患者预后[4]。微型钛板良好的成型性,确保其与颌骨表面贴合,维持骨折后的稳定性与生理动度,促进骨折断端部位成骨细胞的生长,达到骨折愈合的目标。微型钛板类型多样,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可按照患者骨折部位的受力环境,选用L型、Y型号或直板型,并且可永久性留存于患者体内,防止传统钢丝或钢板骨折内固定后再次损伤组织。微型钛板体积小,钛板厚度、大小均不同,能完全适应骨折处的力学环境,不过也具有抗扭力与稳定性不足、韧性不足等缺点[5]。在周围组织牵引张力过大时,可能出现变形,且手术骨折复位不理想。所以,对于复合性多发颌面骨骨折患者来说,可采用颌间牵引或辅助颌间固定,从而确保颌面部外形良好。

3.2 手术入路的选择分析

一般而言,闭合性上颌骨骨折患者多选择唇龈沟切口,以充分暴露上颌骨前壁、外侧颧突、颧弓根、眶下壁、腭突、上颌骨的鼻突及梨状孔周围骨壁,沿颧弓根深面,适用于弓凹陷性骨折、Lefort Ⅰ、Ⅱ型骨折及上颌骨不规则性骨折等多种骨折类型。而本研究较多的开放性骨折,在临床上多采用原外伤伤口。不过,注意事项为面神经分支、眶上神经、面动脉分支和支配眶周的血管等,均要注意保护,避免术后出现面瘫及额面部麻木等不良症状。

复合性颌面骨折合并下颌骨骨折时,则手术切口通常选择于下颌前庭沟、下颌角,而下颌骨升支处骨折,可采用耳屏前“拐杖”切口。不过,由于骨折表面腮腺及面神经走行问题,在临床处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要求其熟练掌握腮腺手术及面神经解剖技巧,避免出现面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或者由于过分牵拉而发生口角歪斜、额纹变浅、不对称等面瘫表现[6]。

3.3 术后是否弹力牵引的判断

微型钛板固定颌面部骨折,术后是否给予弹力牵引,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多数患者可不行弹力牵引,特别是下颌骨单发骨折患者。但是术中骨折解剖对位欠佳,局部周围肌张力较大者,可给予弹性牵引。本研究的患者为多部位、多发性的复合性骨折患者,大都患者给予弹力牵引。本研究的结果显示:(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4例,发生率6.67%,对照组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维CT复查显示,微型钛板骨折复位均良好,骨密度均匀,符合相关的愈合标准。

3.4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术中处理不当,术后会出现以感染为主的并发症,本研究患者中出现感染患者,每日行庆大霉素盐水冲洗伤口,并且给予下唇局部压迫包扎治疗,患者2周内愈合,并且3个月后螺旋CT检查显示未出现骨不连等现象。根据相关的研究,术后感染与创伤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创伤越严重,则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越大[7]。因此,本研究认为,术中操作时,操作者需尽可能保护骨折部位周围的重要组织,尽可能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一旦出现感染,则及时在微型钛板固定骨折部位与软组织贴合,减少骨折断端暴露于环境中,促进伤口愈合。

另外,骨折部位松动牙齿的处理,传统理论认为需要全部拔除,但当前不少研究者主张,对于稳固的牙齿及后期可修復的牙齿,均可保留下来,并且利用牵引复位固定[8]。本研究中不少患者也出现了牙齿脱落和松动现象,但是未能给予保留,出现了牙齿脱落或松动等问题,均给予了相应的处理,确定无法保留后再行拔除处理。

综上所述,复合性颌面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在目前的治疗上,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认为,与传统材料相比,微型钛板具有体积微小、可永久留存于体内等诸多优点,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涛,王健.微型钛板在复杂颌面部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44-46.

[2]卢子正,耿义群.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115-116.

[3]阎志毓,叶星,梁晓杰,等.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436-438.

[4]陈晴晴,杜俊兰.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4):507-509.

[5]司晨晨,丁晓梅,徐佳,等.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79-1181.

[6]陈剑峰,李圣国.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4):420-421.

[7]杨锦秀.微小型钛板在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3-4.

[8]张琳琳,王靖虓,郑志伟,等.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行颌面部骨折治疗的 46 例临床病例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4):627-629.

(收稿日期:2017-01-08)

猜你喜欢

内固定应用价值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解剖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导致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