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

2017-06-09蒋云琴林丽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效果分析

蒋云琴 林丽美

【摘要】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PDCA护理模式护理对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疗效。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 h、术区引流管、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营养评分<18分等因素情况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选择PDCA护理模式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几率,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

【关键词】 PDCA; 重型颅脑损伤; 感染; 效果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6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08-02

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危害着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并且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高,患者死亡率也极高。PDCA的临床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不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并且可保障医疗安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现在对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PDCA护理模式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70例,女30例;年龄30~72岁,平均(39.4±4.9)岁。损伤原因:50例交通伤,15例跳楼伤,22例生产意外伤,其他伤13例。观察组男74例,女26例;年龄31~74岁,平均(39.6±5.5)岁。损伤原因:48例交通伤,16例跳楼伤,24例生产意外伤,其他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方式。具体如下,P计划:由护理人员、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组成感染控制小组,针对护理工作中不足的问题,进行改进,制定例会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及工作制度的操作规范及评价标准。D执行:感染控制小组根据给部门提供的数据寻找患者受感染因素,并严格实施措施,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C检查:对感染控制小组各成员实施的结果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抽查,查看实施的实际情况。A处理:根据督查结果,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修正提出新的改进措施。把此次PDCA的结果作为下次的目标,临床路径得以顺利实施并不断循环,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的情况。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阳性即可判断为颅内感染。住院期间出现以下项目超过4项(包括3项),即可判断为肺部感染:(1)白细胞升高;(2)发热;(3)脓痰、痰多、呼吸加快、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4)小片状阴影现于患者肺部X线片中;(5)痰中培养出致病菌;(6)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尿细菌定量培养中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或者菌落数≥105 CFU/ml即可判断为泌尿系感染。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区引流管、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营养评分<18分等因素情况下感染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种影响因素下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区引流管、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营养评分<18分等因素情况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今我国颅脑损伤中重型颅脑损伤就占据了18%~20%,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并且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患者常出现并发症情况,有极高的死亡率[1]。在临床治疗中治疗困难,对患者的护理复杂,故在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精心合理的护理措施。这不单单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可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巩固,进而对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2]。

1954美国管理专家戴明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PDCA循环模式,主要是对质量细节量化,监控过程环节,全程互动以确保质量体系运作[3]。PDCA循环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4]。研究表明,近年来PDCA循环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5]。

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给予PDCA护理方式,使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得以提高,护理过程更加程序化,在护理成员层层把关下,可促使护理人员积极处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6]。研究表明,PDCA的临床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不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并且可保障医疗安全,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7]。

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颅内感染为11例,肺部感染为35例,泌尿系感染为26例,合计感染例数为72例。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为8例,肺部感染为31例,泌尿系感染为22例,合计感染例数为61例。观察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 h情况下感染率为25.49%,术区引流管情况下感染率为38.23%,脑脊液漏情况下感染率为55.17%,气管切开情况下感染率为93.11%,留置尿管情况下感染率为37.83%,糖尿病情况下感染率为55.55%,开放性颅脑损伤情况下感染率为55.00%,营养评分<18分情况下感染率为93.75%,观察組患者手术时间>4 h情况下感染率为21.21%,术区引流管情况下感染率为15.38%,脑脊液漏情况下感染率为13.15%,气管切开情况下感染率为65.27%,留置尿管情况下感染率为15.55%,糖尿病情况下感染率为27.02%,开放性颅脑损伤情况下感染率为16.66%,营养评分<18分情况下感染率为41.66%,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因素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PDCA护理模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几率,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莉萍.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探索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J].现代医院,2015,4(11):27-28.

[2]龚龙飞,沈峥,邓丽萍.神经外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5,4(12):32.

[3]翟云霞,张丹芬,贾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侵入性导管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4,2(6):71-72.

[4]罗瑞华.重型颅脑损伤转诊前的急救护理[EB/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6(18):101-102.

[5]吴小波,苏星,仲悦萍,等.抗血栓压力泵治疗对颅内压影响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5(20):121-122.

[6]孙荣凤.Autar量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3(5):52-53.

[7]王智霞,岳爱霞,徐国强.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7(11):60-61.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感染效果分析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