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论秦始皇

2017-06-09雍容波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仁政秦始皇统一

雍容波

摘 要 文章从暴政、仁政、统一等三个角度来谈秦始皇,从中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及其他一些从政的道理。

关键词 秦始皇 暴政 仁政 统一

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65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ree angles, such as the unity, benevolent and tyranny, to talk to the emperor Qin Shihuang, "popular in the world, in the lost people, lost the world" and some other political truth.

Key words Qin Shihuang; tyranny; benevolent; unity

秦始皇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统一中国,实行帝制,但又焚书坑儒,实行专政,没有争议的是秦始皇是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下面从秦始皇谈起,分别论暴政、仁政与统一。

1 论暴政

历代很多人都称秦始皇是暴君,笔者认为:秦始皇是空前绝后的暴君,是历代暴君之最,中国历史上没有谁能超过他。

秦始皇当政以后,刚愎自用,大权独揽,天下的事情事无巨细,都由秦始皇说了算,丞相大臣等都只能按照始皇的旨意行事,不能有丝毫违背。秦始皇重视狱吏,重用李斯,重用刑罚,不重视儒生,不看重德行与操守。“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①

惹人非议的就是秦始皇实施的焚书坑儒,笼统地否定或肯定焚书坑儒都是错误的。儒生并没有全部坑掉,全国四百六十多儒生被坑掉了。李斯也是儒生,反而得到重用,因为李斯是能被秦始皇利用的,这一类儒生是不会被坑掉的。不是所有的书都全部焚毁了,而是保留了医书等具有实用价值的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秦始皇的统治。儒生即知识分子从来就不属于一个阶级,若是这些儒生代表的是以前的六个诸侯国中的奴隶主,议古非今,为了维护奴隶制度而反对秦始皇所施行的封建制度,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秦始皇坑儒是为了镇压反革命,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因此,秦始皇代表的是进步势力,符合历史前进的脚步。而这些儒生宣扬奴隶制,为奴隶主复辟,代表的是落后的势力。当然,秦始皇的手段也相当残忍,竟然将这些儒生活埋了,连声辩的机会都没有。但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从现代人的角度,对秦始皇进行苛求。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暴政是延续出现的。暴政从来都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达形式,当阶级矛盾尖锐时,别的办法都行不通了,统治阶级就使用暴政来迫使百姓服从,因此,暴政是阶级斗争最激烈的一种产物,是统治阶级为了平息老百姓的暴抗而进行残酷镇压的一种方式。

秦始皇收集了天下的所有兵器,全部聚集在咸陽,并将兵器重新冶炼,铸造了十二个重千石的铁人,摆放在咸阳的宫廷中。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老百姓拥有铁器做成的武器,防止老百姓造反。但是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举木为兵,揭竿为旗,没有铁器做成的武器,用竹竿子、木棍子照样可以造反。因此,任何镇压、暴政,只要不得民心,用尽办法都不能制止老百姓造反。

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暴政与反暴抗,老百姓的暴抗与反暴政,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尖锐、愈激烈,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垮得越快。不管怎么样施行暴政,都不能平息老百姓的反抗情绪,只能激起老百姓的更多怨恨。用高压惩治,等于以暴治暴,形成“暴政—暴抗—暴治”的恶性循环是无法消除矛盾的,暴政是没有出路的,暴政是不得人心的。秦始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秦始皇兼并六国,号称始皇帝,希望子孙后代永续帝位,可他实施暴政,失去民心,导致秦朝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始皇用武力兼并天下,用严酷刑罚统治天下,他的暴政专权失去民心,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的霸王之业会坍塌。

2 论仁政

暴政的反义词就是仁政,仁政与仁术、仁爱都是同义词,他们的关键词就是爱,施仁政的核心就是要爱人民。暴政之所以会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很快垮台,就是因为缺乏对老百姓的爱,缺乏对人民的爱,从而失去了民心,失去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一个没有爱的社会、国家、家庭、制度、政权等,是不能持久维系的,人类历史上证明了历来如此。秦始皇就是一个例子。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来愚弄百姓,让百姓俯首称臣不敢有丝毫懈怠、点滴反抗。秦始皇从修建阿房宫、兵马俑、秦陵、道观以及长城等,无不把苛捐杂税摊派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所招收的工匠、劳力都是无偿地、强制性地为秦始皇服务。后来起来造反的陈胜吴广本是秦始皇被派到边境修长城的,由于天下大雨耽搁了行程,到达目的地也是死路一条,他们不如奋起而反抗,还留有一丝生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陈胜吴广也就是一般的人,论才能比不过孔孟,论富裕比不过陶朱公,他们是出身行伍被派出服役的人。也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于是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

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如此,都只有靠爱来维系才能长久。只有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人民才会怀念你。而暴政缺乏对人民的爱,纯粹靠武力来维系,撕裂了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使人民离心离德,像一盘散沙,其结果必定是国家四分五裂。

西方国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人权,而我们中国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者的内核都是爱,爱人民。两者都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提出的口号不同而已。前者符合西方人的文化与习惯,后者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旗帜本身、口号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就是旗帜有没有得到响应,口号有没有得到真实的实施。

3 论统一

中国自秦始皇开始,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高度的专制,历史上的任何专制都不能超过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③什么都集中统一,方便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于中央的集中管理,这些都是秦始皇的功劳,但往往“真理跨出一步就是谬误”,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物极必反,好事变坏事,统一中国,统一制度,秦始皇功不可没,但什么都搞统一,老百姓没有拥有铁器的权利,没有议论的权利,一切都是高度集权,一切都得取决于上面的旨意,老百姓只有俯首称臣、甘受愚弄的权利,这样就造成了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滅六国,结束了诸侯间互相攻击,相互诛伐的混战局面,统一天下,安定民心,威震四海。正是由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才使中国人有了“大统一”的思想,才使中国成了几千年以来,人们希望统一,追求统一的民族传统,没有任何中国人希望分裂。我们经常形容自己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当中,我们的祖国是家大、业大。从秦朝以来就形成的“大统一”、“大集体”意识导致中国人热爱团结,热爱集体,热爱祖国,习惯于大兵团作战。这是中国集体主义产生的根源,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由此产生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固然是一种历史趋势,但秦始皇统一中国造成了人们“大统一”、“大集体”意识的一种客观基础,从盘古开天地,五帝统治中国,尧、舜、禹统治中国,是一种部落统治,中国到了夏、商、周时期,才形成了国家统治,不过都是一些很小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有的只是大小诸侯国,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国,直到秦始皇才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所以,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大统一”、“大集体”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任何分裂都不得人心。人们希望、盼望统一的想法从来就不曾改变。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开始用金属铸造货币,后来汉代制币业又有所发展,嫌秦币太重不便于携带,造就了一种用白色的鹿皮制造成的皮币,这是介于金属钱币与纸币之间的一种币。

秦始皇还统一了汉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与秦始皇统一文字功不可没。为了方便秦始皇遍游名山奇川,寻找长生不老药,修建了道路交通,并且始皇规定了天下所有的马车都共用同一个尺寸的轨道,这样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增进了民间的交流。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使中国人的人心统一。就像当今社会推广普通话,也是为了统一,使人们能够便捷地互相沟通、联络,把人心凝聚起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六个诸侯国家,都有各自的标准,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拆台,而秦始皇所颁布的很多措施就是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使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标准,而不会各行其是,这样才会凝聚人心。欧洲欧共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有了统一的语言——英语,而中国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就有了统一的语言与文字,所以,才使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统一制度,统一道路,统一文字、统一政治模式等,这是中国集体主义思维的起源,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全民总动员容易发动起来,就离不开这种“大统一”“大集体”的思想。

秦始皇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自豪的文化瑰宝——万里长城、秦始皇陵,这些都是组织了几十万人,高度集中,才能修建如此伟大的工程。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广泛集中群众才能创造出这么伟大的业绩。但如果只强调集中,集中过分就变成了专权、暴政,独裁、专制与民主、自由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统一是好事情,但搞久了,老是一种制度、一种思想,使人民觉得不自由,若在统一的这个过程中,不根据形势的变化,人民的需求,采取措施,来丰富统一的内涵,则这样的统一就会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就会导致老百姓的埋怨、厌恶直至反抗。

秦始皇为什么会失败?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暴政,暴政与仁政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失去了民心就是暴政,得到了民心就是仁政。统一是好事,但凡事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好事就变成了坏事,统一的措施就变成了暴政的措施, 就变成了限制老百姓的措施。于是,老百姓就产生了怨言,甚至仇恨。统治阶级的统治能不能长久都系于老百姓,就要看施政的结果使老百姓满不满意,舒不舒服,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与衷心拥护是一个国家、制度赖以存在的合法基础。前面,秦始皇结束了六国的战乱,建立了统一的国家,采取了统一的措施,获得了民心;后面,秦始皇走极端,施暴政,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天下。

注释

①②③司马迁著.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8:73,72,57.

猜你喜欢

仁政秦始皇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淝水之战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忆师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秦始皇拜荆条
孟子说仁德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