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潮湿环境中的奶牛增产技术研究

2017-06-09马旭琼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产奶量精料

文│马旭琼(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高温潮湿环境中的奶牛增产技术研究

文│马旭琼(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黑白花奶牛泌乳时,其要求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为10~16℃,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奶牛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甘肃省天水地区夏长冬短,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1.5℃,降雨量为6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835~2267小时,平均相对湿度为68%。每年6、7、8、9月份为高温多雨时期;11 、12、1、2月份为寒冷干燥时期。因此,黑白花奶牛在天水地区一年之中有4~5个月为气候适宜时期,其余月份天气均可能影响奶牛产奶性能。为了改变高温潮湿气候对黑白花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尽可能消除不良气候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综合试验,创造人工条件,降温防暑,改善牛舍内饲养环境,在精料中添加碳酸氢钠(NaHCO3)添加剂。试验于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试验地选在天水市饲养奶牛最典型的秦州区玉泉镇的东十里、东方红、瓦窑坡、玉泉村、石马坪、冰凌寺、皂郊镇的门家河、太京镇的窝驼村共三个镇8个行政村,共有190个奶牛场户,饲养量达680头。按试验目的选择健康无病,产奶量稳定,泌乳中期的1~5胎奶牛共60头。

奶牛圈舍均为土木结构的封闭式畜舍(3.5~4平方米/头),牛床为水泥地面,配备吊扇、碳酸氢钠添加剂用品和干湿温度计。根据奶牛的营养标准,从专业户中筛选,粗粮是干麦草,不计量,精料限量,日喂3次,挤奶3次,均以拴系饲养。夏季适当在运动场运动。

2.方法。

(1)试验设计。根据上一胎次305天的泌乳量基本相似原则,从60头奶牛中选出50头,随机分成5组,并保证组内奶牛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潮湿期设置4组,适宜时期设置1组10头(1组试验了20头,其中3、4、5月份试验了10头,10月份试验了10头),并在10月份根据适宜时期试验牛泌乳三个月的产奶量,筛选10头奶牛,使奶牛的产奶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作为适宜时期补充试验。

(2)试验日期。适宜时期有两个,一是2015年2月22日至2月28日,预试期7天,正试期90天。二是自2015年9月24日开始,预试期7天,正试期31天,两次共 121天。按上年度的饲养管理方式进行饲养管理的作为试验第1组。

高温潮湿时期为2015年5月25日至5月31日,预试期7天,正试期122天,共有4个实验组进行试验。即第2组饲养户按上年度的饲养管理方式;第3组在试验第2组的基础上,牛舍平均每天中午开启吊扇5.3小时;试验第4组在试验第3组的基础上,把精料的2/3以料水比为1∶(15~20)的比例拌成粥状喂奶牛;试验第5组在试验第4组的基础上,在精料中每天添加80克的碳酸氢钠。

(3)试验数据的收集处理。试用期内做好产奶量、采食量(粗料干麦草不计量)、舍内温湿度等记录,试验结束后,总结试验结果,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处理均按《生物统计附试试验设计》进行。

表1 不同组别舍内外温湿度、产奶量、采食量汇总 ℃、%、千克

(4)观测项目。畜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均为每月间隔一天测定。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上午8时、下午2时和晚8时左右在离地面1.5米处测定。

(5)疾病防治。定期做好奶牛畜舍内外消毒工作及奶牛的口蹄疫、炭疽、肺结核等疾病的注射工作。

二、结果与分析

1.试验结果。不同组别舍内外温湿度,产奶量、采食量观察结果汇总见表1。

(1)对于项目前第1组和第2组,比较试验结果,适宜时期的第1组和高温潮湿时期的第2组的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高温潮湿时期温度、湿度均对泌乳牛产奶量有影响,即高温潮湿时期比适宜时期外界气温高8.8℃,湿度高7%;畜舍内温度高8.6℃,湿度高5.7%,头均产奶量低4千克,头均采食量高2.9千克。

(2)高温潮湿时期,试验第3、4、5组与对照第2组产奶量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试验采用综合技术对产奶量有显著影响,试验第3组畜舍内每天采用吊扇开扇5.3小时,舍内温度比对照第2组舍内平均温度低2.7℃,相对湿度低5.5%,头均日产奶量高1.6千克,头均每天少耗饲料2千克;试验第4组在试验第3组的基础上,每天把精料的三分之二以料水比为1∶(15~20)的比例拌成粥状喂奶牛,可比对照等2组头均日产奶量高2.8千克,头均每天少耗饲料3.4千克,比试验第3组头均日产奶量高1.2千克,头均每天少耗饲料1.4千克,试验第5组在试验第4组的基础上,每天在精料中添加80克碳酸氢钠比对照第2组产奶量高4.5千克,头均少耗料4.13千克,比试验第3组产奶量高2.9千克,头均少耗料2.13千克,比试验第4组产奶量高1.7千克,头均每日少耗料0.73千克。

2.经济效益分析。各项产值增加与投入费用及盈利情况见表2。整个试验内试验第3、4、5组,分别比对照第2组头均多盈利1163.5元、2085.8元、2903.2元。因此,高温潮湿时期,采用防暑降温等综合技术后,可降低热应激反应;从而维持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提高了奶牛单产,提高了农户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高温潮湿时期头均增加投资178.5元,头均增加盈利为2050.8元。高温潮湿时期试验组平均比第2组头均日产量增加3千克,增加鲜奶363千克,节省饲料387.2千克,头均日产奶量达20千克;而适宜时期第1组头均日产奶量达21千克,实现了奶牛均衡生产,达到奶牛高产、稳产。

三、小结与讨论

1.小结。

(1)黑白花奶牛适宜时期(3、4、5、1 0月份),外界气温7.7~1 6.5℃,相对湿度5 6.5%~7 3.5%;而畜舍的温度1 3.5~1 8.7℃,相对湿度71.3%~81.9%。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奶牛将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因此奶牛户在饲养泌乳期奶牛时,在夏季应注意降温防暑,在多雨季节应减少舍内用水量,及时清理粪尿,减少奶牛因外界气候因素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

(2)高温潮湿时期,采用以上综合技术措施,是改变舍内温、湿度,降低饲料消耗的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且有三大优点,一是经济效益高,二是投资成本低,三是疾病少,减少应激反应。建议奶牛养殖户根据自己饲养奶牛的技术现状和经济情况,选用试验3、4、5组方法。

(3)试验证明,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不仅对热应激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且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的生产能力。所以,在精料型为主的奶牛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是一个维持牛只健康、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用好方法,建议可将碳酸氢钠作为日粮中的有效添加剂,在养奶牛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2.讨论。当气温处于适宜范围时,畜舍内空气的较高湿度,对奶牛影响不太显著;气温升高,奶牛的散热以蒸发为主,高湿度空气环境严重阻碍着奶牛的蒸发散热,因而加剧了高湿的影响。同时潮湿的环境使饲料和用具变潮发霉,会危害健康,畜舍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80%,务使不超过85%。

表2 各项产值增加与投入费用及盈利情况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产奶量精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山羊短期育肥有高招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