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2017-06-09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

中国畜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兽医学畜牧安徽省

文│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文│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

2016年以来,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在安徽省科协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我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战略机遇,紧扣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主题,充分利用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强大的智力资源,积极搭建创新驱动助力平台,通过科协与学会、学会与企业、企业与专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会的功能建设及完善,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畜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认真领会,提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认识。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对中国科协和安徽省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相关意见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一致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可以为安徽省畜牧业赢得更多的创新资源,能够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可靠的高端智力支持。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将这项工作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加以部署和落实,多次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制定了2016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为使需求能与省科协精准对接,组织专家根据安徽省畜牧业的现状和各地市县的具体情况,对需求的专业领域方向进行了梳理、细化和科学分类,确定了重点服务的地市县和企业。

2.夯实基础,确保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稳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很少有现成的经验且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因此,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在认真总结2015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基础上,创新摸索,灵活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

一是确定服务对象。根据省科协安排的任务,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确定了18名首席专家与23家企业进行对接和帮扶,作为创新驱动助力计划企会协作对象。

二是成立专家团队。明确了每个对接企业由一位专家牵头负责,每个会企对接都成立了由牵头专家为组长的专家团队,共组建了23个专家团队。组长根据企业需求,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挑选相关专家,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市级常务理事和地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团队,并制定相关技术对接服务方案。

三是建立协作协调机制。在省科协的统一领导下,科协、学会、企业和地方畜牧部门加强协作和协调,各负其责。学会秘书处负责科协、学会、专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督促活动按时按质开展,并建立了企会协作QQ群;地方科协和畜牧部门为专家团队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为专家团队工作提供必要的科技服务内部环境;专家负责技术服务方案全面落实工作。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在学会网站开辟专栏,积极宣传协作过程中涌现的好典型。积极向省科协、省畜牧主管部门推荐典型模式和优秀专家。2016年年终省学会在统一考核评比的基础上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

3.注重方式,确保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顺利实施。以2015年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制定的《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实施“科技创新助力计划”方案(2015—2018年)》为行动指南,组织企业、对接专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及方案,狠抓落实,确保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顺利实施。

学会要求对接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广泛调研,了解企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技术瓶颈,通过与对接企业的深入研讨和交流,进一步凝练对接项目,明确对接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并及时检查指导任务落实情况。设定考核目标,建立考核机制。

对确定的23家对接企业,由学会负责人带领专家团队到企业进行挂牌,企业、学会和地方科协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组织10家企业积极申报了2016年安徽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其中安徽省金安禽业有限公司、安徽泾县三百里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无为县三公山特种养殖场、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淮北正洋生物科技公司5家企业获批立项。学会针对这次项目的申报情况还专门召开了理事长办公会议,要求学会秘书处督查立项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好对接和服务,对于没有立项的企业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一年来,共对接1个市级科协、1个县级科协,共23个企业,动员了近百名专家参与活动,转化了3项科研成果,提供咨询建议30多条,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开展技术培训30余次,累计培训人员2000人次。

2.获得5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奖补项目。省科协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扎实有效开展,对全省2016年度取得突出成效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予以奖补,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申报了10个项目,其中5家企业获得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同创新奖补资金的资助。

3.为地方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建立和完善了高水平的“专家库”,为地方和省政府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受地方畜牧部门的邀请,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有50多人次参加了地方畜牧业发展规划制定、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

4.帮助地方企业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1)学会专家与安徽省金安禽业有限公司对接,打造皖西南蛋鸡产业的金凤凰。通过合作,加快了该公司蛋鸡产业转型的步伐,重点在蛋鸡产业链的两端进行升级,一方面提高了蛋鸡生产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鸡蛋的附加值。通过创新助力工程项目的实施,增强了该公司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4月,在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尤渝晖、宿松县副县长黄钊等见证下,挂牌成立了“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驻宿松工作站”。

(2)学会与芜湖诚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企业在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指导下,实施了发酵床养殖生猪舍的建筑设计研究与运用;发酵床(垫料)的制作与管理技术研究与运用;香猪改良及配套饲养管理技术运用;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技术;玉米酒糟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技术等多项研究工作。通过合作缓解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问题,拓宽了企业的发展思路,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学会与亳州市乾元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接,协同企业开展“白苦败痢口服液”“宠物护理保健中草药制剂”等研发工作,帮助企业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寻找挖掘创新点,破解企业创新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不仅解决了所服务单位技术难题,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学会与安徽天行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围绕乌骨羊的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疫情防控、品种改良和繁育等方面的开展科技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三、获得的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会的重点工作,争取科技系统和农业系统的领导支持是工作推进的关键。

2.统一企业和专家的积极性。专家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深入一线,主动服务,搭建好平台,做好服务;企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尊重和用好专家,加强和专家的联系和交流互动;学会成立督查小组,跟踪对接情况,让企业和专家唱主角。

3.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确保工作实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4.注重各方协同配合。在省科协的统一领导下,学会定位于具体实施。同时要加强与各级科协、有关企业和地方畜牧部门协作和协调,各负其责。

四、问题与建议

1.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限于人才、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对科技助力创新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要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催生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对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全面了解,二是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三是推动大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2.考核机制不完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启动仅两年,创新助力平台建设和相关的激励机制、考核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很难使对接工作完全落到实处。建议整合全省资源,形成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长期设立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专项基金,用以奖励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专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工作标准,启动省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创建工作,扩大受益面和影响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燎原之势。

猜你喜欢

兽医学畜牧安徽省
《中兽医学杂志》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成长相册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学报》征稿简则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