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成语维译技巧

2017-06-08李雪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围城

李雪

摘 要:由于汉语和维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在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汉语成语维译过程中的困难。本文以《围城》中的成语为例,着力探究该书成语在维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技巧。如:加词法、减词法、引申法等。

关键词:汉语成语 维译技巧 《围城》 加词法 减词法 引申法

一、引言

翻译是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内容变成另一种语言或者语言变体的过程或结果①。由于汉维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表达方式、词汇和语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为更准确地传达原著的话语信息,译者需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所谓翻译技巧是指翻译的具体手法,是指翻译原文时在某些场合需要对译文的表达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和改变。②

成语是汉语和维语这两种语言中共有的,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富有哲理的短语或短句,具有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等特点。汉语版《围城》享誉海内外,艺术成就极高,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司马义·艾孜买提的维译本《围城》则以其高超凝练的翻译手法再现了原作的风采。本文以维汉两种版本的《围城》为语料,以《围城》中的成语为研究对象,着力分析汉语成语在维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并进一步论述译者采取这些翻译技巧的原因,以期为处理类似的成语翻译问题有所裨益,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效果。

二、《围城》维译本中成语翻译采用的技巧浅析

(一)加词法

由于汉语成语寓意深刻,并不局限于字面含义,所以为了确切地表达词义,传达原作的精神,翻译时往往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词组甚至是句子,这就是加词法。例如:

(1)方鸿渐自觉本日运气转好,苦尽甘来,低低向唐小姐道。

χu??j?n ?zini? byɡynki ɑmitini? qo?lɑp keliwɑtqɑnliqini ɑ??iq tuj?ulɑr tyɡ?p,tɑtliq tuj?ulɑr k?pijiwɑtqɑnliqini hes qilip,tɑ? χenim?ɑ kusurlidi.

(2)猜想他在国外花天酒地。

uni? ??t ?ld? hɑrɑq-?ɑrɑb i?ip,?j?-i?r?t qilip kyn ?tkyzɡ?nlikini qijɑs qili?ip.

例(1)中的“苦尽甘来”在原文中的释义是“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其中“甘”比喻美好的事物。译文中为了符合维吾尔语的语法规则,添加了“tuj?ulɑr”和“k?pijiwɑtqɑnliqini,ɑ??iq”和“tɑtliq”形容词后面添加“tuj?ulɑr”和“hes qilip”搭配,符合维吾尔语的表达习惯。例(2)中的“花天酒地”在原文中的释义是“沉湎于酒色之中,过着奢靡的生活”。维译中添加“hɑrɑq-?ɑrɑb i?ip”和“kyn ?tkyzɡ?nlikini”这两个词汇,更加忠实于原文,读者因此更加明白原作者的意图,同时也更符合维语的表达习惯。

(3)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养在张府上。

bundɑq kyjo?ul ?ɑ? ɑilisiɡ? jɑwa?-jum?ɑqliq bil?n itɑ?t qilidu,deɡ?n qɑrɑ?qɑ k?ldi.

(4)方鸿渐闻所未闻,甚感兴味。

fɑ? χu??j?n bundɑq ?eirni ɑ?lɑpmu k?rmiɡ?nliki y?yn,nɑhɑjiti qiz?qti.

(5)早刮过脸,皮破了好几处,倒也红光满面。

uni q?rim?n d?p bir n???? jerini kesipmu ylɡyrɡ?nidi.b?rɑq ,uni? jyz-k?zliri nurlinip pɑrqirɑp k?tk?nidi.

例(3)中的“服服帖帖”在原文中的释义是“温顺地或谦卑地服从跟随”,在小说中,张先生夫妇为了让女儿婚后能继续留在张府享福,于是想让方鸿渐做“上门女婿”,想让方鸿渐“服服帖帖”跟随张府,听候他们差遣。于是译作中,译者添加了“jum?ɑqliq”这个词,既忠实于作者的意图,也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例(4)中的“闻所未闻”在原文中表达的是方鸿渐从来没有听说也没有见过董斜川所作的诗,因此译者在此处添加了“bundɑq ?eirni”和“k?rmiɡ?nliki”这两个词语,以充分传情达意,避免读者产生含糊不清的感觉。例(5)中的“红光满面”说的是李梅亭去王美玉家中与侯营长商谈他们的车票的事情,作者有意在这里讽刺李梅亭居心不良的丑恶嘴脸。译作为了刻画李梅亭的人物形象,向译作读者展现出李梅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心思,故添加了“k?zliri nurlinip pɑrqirɑp”,表示眼睛中都充满了贪恋美色的光芒,更加传神地展现了人物形象。

(二)减词法

减词法与加词法的情况正好相反,汉语中有时为了韵律的需要,加重语势使强调部分更加突出,往往需要重复某个词语。但是译成维吾尔语时,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往往需要删掉一些词语,被减掉的词在译文中形失而意存。例如:

(6)道家“视之不见,抟之不得”的真理了。

rɑhiblɑrni? k?rɡili tutqili bolmɑs h?qiqitid?k bilinɡ?n bolɑtti.

例(6)中“视之不见,抟之不得”在原著中的意思是看不见、摸不着,用两个“不”来表示否定,在这里重复使用。译文中为了行文简洁明了,用“Lmas”来表示,更加符合译语的语法习惯。

(7)鸿渐看得面红耳赤。

buni k?ryp χo??j?ni? jyzi quliqi?i?? qizirip k?tti.

(8)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

Muh?bb?ttin ?ɑ?liri ɑqɑr?u?? bill? turmu? k??yry? ?n? ?u bir sɑpɑq yzymɡ? oχ?ɑjdu.

例(7)中的“面红耳赤”包含了“红”“赤”两个词,这两个词意义相近。译者为了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为了更加接近原著的表达意图,采用了减词法,只用一个“qizirip k?tti”来表达。对例(8)中的“白头偕老”,如果译者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会显得行文不够简明。于是译者从“白头”和“偕老”这两个表达同一含义的词语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一个,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

(三)引申法

引申法是指根据上下文特定的语境,不拘泥于词的字面含义或者词典提供的释义③,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对词义做出必要的调整变动。引申法一般包括转译、具体化、抽象化等。在此对引申法做一个总体概述。

(9)鸿渐急得坐立不安,满屋子地转。

χo??j?n tit-tit bolup puti k?jɡ?n toχud?k bolup qɑldi,?j i?id? ??rɡylimig?n jeri qɑlmidi.

(10)苏小姐理想自己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

Su χenim ?zini? ɑnɑrd?k m??zi muzd?k ?irɑji bil?n fɑ? χo??j?ni ?ziɡ? jɑlwur?uzu?ni ojlɑjti.

例(9)中译者采用的是转译的翻译技巧,转译指遇到一些无法或不能直接按表面意义进行翻译的词或者词组,转而用另外的词来翻译,属于引申法的一种④。方鸿渐因为陆老师纠缠孙柔嘉女士,让他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译者为了使译作更加接近作者表达的意图,也为了使读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采用了转译法,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方鸿渐此时的心境。译者在这里采用了“tit-tit bolup puti k?jɡ?n toχud?k bolup qɑldi”一词,比喻方鸿渐此时就像“被烧着的鸡脚一样”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的心境。例(10)中译者同样采用了转译法,由于译作面向的读者大多是以维吾尔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同胞,所以译者在这里将汉语中的“面若桃李”换成了更贴近少数民族同胞的“石榴花般的面容”,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也更加形象贴切。

(11)因此,该另抱佛脚。

?u?ɑ,bɑ?qɑ kitɑblɑr?ɑ murɑ?i?t qili?i ker?k idi.

(12)他说完,如释重负。

U s?zl?p bolup ystidiki m?? pɑtmɑn jykni ??ryw?tk?nd?k boldi.

例(11)中,译者采用的是转译的翻译技巧。小说中方鸿渐被邀请去当地的中学里做演讲,于是他慌忙翻书寻找演讲的材料。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维吾尔语,可能使目的语读者无法领会原著的意图,所以译者在这里将“另抱佛脚”翻译成了“bɑ?qɑ kitɑblɑr?ɑ murɑ?i?t qil?i kir?k”,使读者一目了然。例(12)中译者采用的是词义具体化的方法。所谓词义具体化是指原文中某些词组的含义比较抽象或者比较概括,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引申词义,将它们译为比较具体的词或者词组,以确切表达原义。译者在这里用“m?? pɑtmɑn jykni”比喻负担很重,“pɑtmɑn”是一种新疆旧时的计量单位。这样不仅贴近少数民族的生活实际,使读者一目了然,而且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13)哪里的话,应当“同舟共济”。

bu qɑndɑq ɡepi?iz,bɑrni t?? k?ry?imiz ker?k.

(14)今天好运气,真是死里逃生哪!

byɡyn ɑmitimiz o?din k?ldi,?zrɑilni? ɑ?zidin qutulup qɑlduq.

例(13)中译者并没有按照汉语成语的字面意义翻译“同舟共济”,而是通过转译的翻译技巧,用“bɑrni t?? k?ry?imiz kir?k”来表示赵辛楣与方鸿渐两个假“情敌”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可能使读者不清楚作者的真实意图。例(14)中译者采用的是词义具体化的方法。“?zrɑilni? ɑ?zidin qutulup qɑlduq”表示我们从“死神阿兹拉斯”的嘴中脱险,义为“死里逃生”,在这里翻译得既贴近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背景,又不失原作真实的思想感情。

(15)在以前,他会一五一十全禀告父亲。

ilɡiriki ?ɑ?lɑr bolsɑ u bu i?lɑrni? h?mmisini jipidin-ji?nisiɡi?? dɑdisi?ɑ s?zl?p b?rɡ?n bolɑtti.

(16)他就会抚慰儿子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者未必成良师。”

mɑ?ɑ t?s?llij berip ɑrtuq?iliq bɑr j?rd?,k?m?ilikmu bol?du,ilim ?hlini? h?mmisi jɑχ?i oqutqu?i bolu?i nɑtɑjin deɡ?nd?k k??yl k?tyridi?ɑn ɡ?pl?r jezil?ɑn χ?t kelidu.

例(15)中译者采用了词义具体化的方法来翻译“一五一十”这个成语。“jipidin-ji?nisiɡi??”是比喻事无巨细,全部向父亲倾诉,在这里运用得十分恰当。例(16)中译者运用了转译的翻译技巧。如果从汉语的字面意思来翻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法准确地表达其含义。而译者揣摩出原著的含义,用“ɑrtuq?iliq bɑr j?rd?,k?m?ilikmu bol?du”进行了灵活翻译,简洁明了。

三、结语

《围城》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凝结了钱钟书先生大量心血。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寓意深刻,正如作者在小说结语中所说,“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围城》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铺设安排,都离不开成语的运用,成语的运用贯穿小说的始终。在将本书翻译成维吾尔语的过程中,译者司马义·艾孜买提准确地把握了小說的主旨情感,以恰当的翻译手法,完美地诠释了原作,尤其是其中成语的翻译让人赞叹不已。本文通过分析司马义·艾孜买提译本中的成语翻译技巧,为我们日后的汉语成语维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使我们能更加准确运用各种维译的翻译技巧,掌握翻译的精髓,从而达到更高的翻译水准。

注释:

①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1.

②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110.

③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117.

④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118.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司马义·艾孜买提.围城(维译本)[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3]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温江萍.汉语成语维译技巧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

[6]陈胜利.《围城》的翻译策略及其成因[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7]彭杰.《红楼梦》成语维译方法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8]李媛媛.浅析《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维译技巧[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许瑞玲.《围城》维译的显化现象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围城”始于内心,亦终于内心
围城犹存,不必纠结进退 希望仍在,人生始终精彩
社交电商的“围城”
雾霾
看《围城》的那些年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围城之围城
读《围城》有感
围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