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是活跃地理课堂的法宝

2017-06-08路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谜语学科课堂

路艳

地理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小学科,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甚至是学生、个别教师,都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科上。对于语数外理化的重视程度居高不下,从而忽视了对地理等小学科的学习,导致个别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成绩不理想,更谈不上地理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兴趣,失去了关注度,要想学好,就太难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主要原因就是,地理课太难了。

因此,地理学科要在当前的状况下求生存,争取更加宽阔的空间与舞台,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获取学科的生存空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文科记忆性较强的特点,又具有理科理解性、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懒得的背,或者不好动脑子的学生来说,地理就是一个“拦路虎”。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提升活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导入环节。因此,必须重视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兴趣,从而使学生一上课就投入到学习中。例如,“美国挑起伊拉克战争真的是因为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吗?”“日本这个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就像侦探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并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

再如,在教学“大陆漂移说”时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严寒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样,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探究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一定是认真而专注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的,就是因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成语、古诗词、谚语,助长兴趣,事半功倍

巧用成语,能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顿时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地球运动时,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描述海陆的变迁,用“百川归海”说明外流河最终要流入海洋,用“杀鸡取卵”说明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等。使用这些准确、生动、形象的成语,不但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古代的诗词歌赋,应用得法,也可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能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例如,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来学习地球的运动,生动形象;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习黄河,朗朗上口;借用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习长江,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等等。又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地形的写照,“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就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等等。类似这样的古诗词、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用谜语教学,启迪学生兴趣

谜语不仅寓意奥妙,耐人寻味,而且能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推断能力。在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

四、应用影视资源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合理引入科学探究等影视资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积極性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地理,非常适合地理教学应用。选用影视资源,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选择好合适的教学插入时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谜语学科课堂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欢乐的课堂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超学科”来啦
识字谜语
写字大课堂
谜语
谜语两则
谜语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