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17-06-08张忠芬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博览读物书籍

张忠芬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有机结合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课内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但有的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书也是学校,应当教会每个学生在书的世界里旅行。”读书应当成为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世界。你可能在遥远的角落里工作,你所在的乡村可能远离文化中心数千里,你的学校里可能缺少很多东西,但是,如果你那里有充足的书籍,你的工作就能达到与文化中心同样的教育水平,取得同样的成果,你不必担心看书会使学生分心而影响学知识。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注重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努力提高阅读质量。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个体完全自觉自愿的活动,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受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共同的制约。所谓外部条件,是指教师的方向性指导;所谓内部条件,是指学生的求知欲、方法和技能等。教师要善于调节影响学生兴趣的制约因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年龄特征是不可分的。一般来说,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发到高涨的过程。一年级小学生识了几百个单字,会读一些句子句群,基本能够理解意思,有了阅读的一定基础。一般从二年级起,就会萌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二三年级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于以图画为主的读物。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逐渐转向文学书籍,对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加。

其次,要注意课外阅读内容的性质及文字表现的形式对学生兴趣的影响。从某大学的一份调查材料来看,小学生阅读目的与阅读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比较结果是:以趣味性和知识性为阅读目的和方向的学生数最多,分别占36.4﹪和35.3﹪;以消遣性和教育性为阅读目的和方向的学生数量较少,分别占15.6﹪和9.6﹪。这组数据可以证明,兴趣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程度。

第三,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决于教师的培养。有的学校和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浓、读书多,有的学校和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这与教师是否注意以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诱导关系密切。

二、博览与精读结合

书籍、文章浩如烟海,要倡导学生广泛涉猎,多读书决不是坏事。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览可以扩大知识面,但如只顾多和快,容易养成读书浮浅不真、粗枝大叶的坏习惯,囫囵吞枣必然消化不良,所得甚少;而如果对任何书籍都强调精读,都要求查字典、做笔记、写心得、反复咀嚼等,这又势必会影响阅读量,学生所得同样不多。所以,要使博览于精读相结合,这是课外阅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要以博覽为基础,指导学生精读。精读的材料以短文和名著为宜,可选散文、诗歌,也可以选短篇故事,材料要尽可能与课内阅读内容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太密切的书刊,泛读即可。当然,对博览与精读的要求,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象,作出切实的计划安排。

三、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工作

1.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教师要善于经常向学生介绍有益的书报,指导学生读好最初的几本书。推荐数量不宜太多,如,小学一年级学完汉语拼音后,可以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读物内容丰富,应该从读物的不同特点出发,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3.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文学作品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此项工作可同中队“红领巾读书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扩展有益的活动,不断总结读书经验和方法,发挥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博览读物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我的妈妈是飞机》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青少年科技博览”科幻画选登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书籍与少年
数学阅读指南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