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

2017-06-08谭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童话儿童情感

谭利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儿童读物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这是因为童话不仅易于儿童接受,而且童话中那些新奇的幻想可以启发儿童的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把学生引入爱听、爱说、爱读、爱写的学习境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但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教师将童话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组词造句方面,忽视了对课本中童话作品的欣赏,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美的追寻向往。教师用成人的视野代替了孩子对文学情感的体验,用字词的训练代替情感的培養,从而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童话的乐趣。有的教师注重童话的教育功能,忽视学生情感体验。“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如《小猫钓鱼》的教学会注重告诉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绝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是从成人的现实原则出发的,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视了儿童的天性。儿童是烂漫的,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就像课文中的小猫一样,对自己身边的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得心灵上的情感满足,获得知识的丰富。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在童话教学中产生的种种审美情感体验,用自己成人化的标准去评价童话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限制了学生对童话中艺术形象的领会,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加强童话教学的策略呢?

1.以学生为本,注重艺术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现代人。所以,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并渗透到童话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人文精神的阳光沐浴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使学生、教师、童话作品融为一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学得知识,让“双基”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

在教授《乌鸦喝水》时,有些教师自己不讲述乌鸦喝水的经过和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学后以表演的形式给大家展示课文,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教师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是兴趣高涨,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就更快更容易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在学习中让别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性,那么,他自己也就会主动去学习知识,努力让自己和他人都得到更多的收获。

2.教师“蹲下”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童话是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所以,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面对童话作品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保留一份童趣,“蹲下来”和儿童站在同一高度,和他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暂时抛开成人的理性化思考并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孩子视野里的童话世界。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童话中的喜怒哀乐,才能深切体会到学生渴望在童话中所需要获取的东西。只有这样,当教师“站起来”进行教学时,他们才会留足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性,满足他们追求自由获取知识的欲望。在童话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启发和情感体验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恰当利用童话表演,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真正的童话作品都洋溢着一种游戏精神,所以小学生在表演童话的活动中,获得的是游戏的自由和快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对作品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很自然地获得知识的收获,智慧的成长。因此,“演童话”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但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表演,不能为了满足学生一时的快乐而表演,为表演而表演。

总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必须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学生为本,在儿童文学的推动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获得智慧和身心的共同成长。为了孩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童话教学技能,加强童话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

猜你喜欢

童话儿童情感
情感
台上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