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英语的传播学特点及影响

2017-06-07李理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用性

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0-0079-02

摘 要:网络传播时代的来临促进了网络英语的飞速发展。作为公认的国际化网络通用语言,网络英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之上的。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英语具备了鲜明的网络性、快消性、实用性等传播学特点。作为新生事物,网络英语对英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不可避免对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英语;传播学特点;快消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H31;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0.079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经历了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网络传播阶段。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传播这一新型传播方式萌芽、兴起,并促进了它在社会传播中的普及。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与传统传播媒体相比(比如文字、印刷、电视广播等),有着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类型。

到2014年,中国已经接入国际互联网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中国互联网发展势头凶猛,成果喜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3-12发布了《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互联网网站数量320万个,域名总数达1 844万个,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即时通信使用率高达86.2%,成为第一大上网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和节节攀高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进入到了网络传播时代。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经历了随之而来的创新和变革。英语是传播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络语言,网络的发展必然导致英语词汇的激增,导致具有自身语言规范特点的网络英语应运而生。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来探讨网络英语的特点和影响。

1 网络英语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与网络技术有关的一切语言,可分为3类:①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比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录、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②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比如网民、网吧、第四媒体、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③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3类,包括常用语及网民自行创造的语言。英语是国际公认的网络通用语,它在网络上的表现手法和使用形式也出现了多样的变化,在词汇、句法、语法、语用等方面出现了全新的创新,更突出表现在各种新词汇和表达的创造和使用上。

2 网络英语的传播学特点

网络英语是新生事物,与传统英语语言相比,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

2.1 网络性特点

网络英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上用来沟通和传播的一种英语形式,它具备所有网络传播的特点。由于网络传播和沟通的参与者多数是年轻人,网络英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年轻化特质。它的网络化程度很高,通常表现为语言形式简单明了,省略、缩略随处可见,约定俗成的网络表达比比皆是。网络英语灵活多变,网民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充实词意内涵,创造标新立异的表达,具有年轻化的个性特点。从构成方式来说,网络英语的词汇和表达多来源于现有的英语词汇,通过合成词或者词义词性变换等构词方式,形成符合网络化需求和特征的网络语言。在传播途径上,依托网络媒介,建立起网状结构的传播模式,与其他语言载体区别很大,自成一派。传统媒体传播是星形结构:中心制作,四面传播。网络传播模式则弱化了信息傳播的中心节点,交互性空前增强,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出现人人传播、人人接受的局面,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传播方式。这一特点也体现在网络英语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上。网民运用数字、符号、外来词音译等创造出的网络英语词汇和表达层出不穷,通过网络传播和交互使用,完成了网络英语创造、使用和传播的全过程。

2.2 快消性特点

网络英语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大部分为年轻人,年轻人在网络信息沟通的应用上体现出强烈的快速消费的特点。他们对信息的搜索快、吸收快、传播快,放弃也快。这些快速消费的特点导致网络英语创造快、传播快,消失得也快。新生事物的信息,因为需要被快速传播,往往没有经过语言精加工的环节,而是原封不动、原汁原味地在网络上沟通传播。为了节约时间,网络英语除了传统的英文拼写和表达外,还借助很多数字、缩略词、省略句、外来词汇拼写等表现形式,凸显信息的吸引力,加快传播速度。同样,由于信息传播热度的快速降温,很多网络英语表达形式昙花一现,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2.3 实用性特点

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是新兴媒介。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和沟通最快捷的方式。这一特征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点:为了追求更快的信息传播,网络语言最大化追求沟通和实用的目的,舍弃了过多的语法、格式等规则束缚,呈现出日益口语化的趋势。这点在网络英语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网络英语中大部分的合成词,奉行的就是“拿来主义”,将2个词直接组合后就得到了需要的新词。数字谐音、字母缩略、结构省略等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语法规则和拼写规则,极大地降低书写的时间成本,提高了传播效率。词性活用、旧词新用以及大量外来词汇的直接音译,也体现出网络英语实用第一的价值趋向。

3 网络英语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英语已经进入了一个频繁创新、广泛使用的新阶段。人们对网络英语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新鲜和好奇,过渡到更加自然的认同感。在网络时代,网络英语的出现给我们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3.1 增强英语语言活力,推动英语发展

网络英语增强了英语的语言活力,有力推动了英语的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有活力的语言之一。人类语言可以分为2大类:①已经消失的、没有人使用的语言,称为死语言(dead language),比如古巴比伦语、古埃及语等;②活语言(living language),即目前还在使用的语言,比如英语、汉语、德语等。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创新性(productivity)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即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和产出他们从来没听说过的单词、短语或句子。英语作为生命力极强的语言,千百年间一直在创新中发展。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词汇约为14万个,现在的英语词汇已经发展到大约50万个,发展前进的生命力可见一斑。当人类进入网络传播阶段,作为反映现实的语言,自然要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网络英语的发展正是英语所具备的创新性的体现。

3.2 加快全球多元文化融合的进程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仍然是英语文化。由于语言间的理解障碍,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曾一度异常缓慢和艰难。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在更新,态度也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对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传播来说,网络英语是极其包容的一个载体。凭借网络传播模式的巨大影响力,网络英语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得到快速传播和广泛认同。对于全球多元文化融合的进程来说,网络英语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器和加速器。

除此之外,网络英语的出现大大强化了语言的实用交际功能。传统理论认為语言有3大功能,即交际功能、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在网络传播中,语言的作用变得异常明确,就是为了快速传播信息。在追求“快”的前提下,语法、构词及拼写规则的省略缺失显得无足轻重。实用主义占据上风,英语的交际功能得到空前强化,极大地推动了语言交际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发展。

然而,网络英语“重实用、轻语法、口语化”的特点和趋势,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网络英语中常见的造词随意、语法不规范等现象,对传统英语语法体系冲击巨大。由于网络传播的参与者多为年轻人,网络英语的实用性已经能够满足他们沟通传播的需求,因此他们缺少了对英语语法进行系统化学习和规范掌握的动机,英语在语言教育和习得上面临着全新的压力。网络英语过度口语化的趋势,也在冲击学术语言的使用。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英语词汇和表达出现在原本应该规范严谨的学术沟通中,使学术传播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大打折扣。

网络英语在强化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其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能。网络英语的创造过于自由和随意,有时仅仅为了新奇,博人眼球,缺乏内在文化底蕴的支持,相当一部分都难以被持续使用。网络英语从创造到使用,都缺乏相应的规范加以约束,甚至一些乱改乱造的网络用语,品位低下、难以理解,也给网络传播和社会交际带来负面的影响。

4 结束语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日益成熟,网络英语的发展也一日千里。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网络英语,正确引导其发展。密切留意网络英语的发展动向,探索建立网络英语的发展规律,帮助英语语言与时俱进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培仁.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7).

[2]刘凤英.网络语言中英语词汇特征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6).

[3]姚力之.网络英语词汇特点及成因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3).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郑晶.网络英语新词的形成途径及成因探微[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5).

————————

作者简介:李理(1981—),女,湖南湘潭人,研究方向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及改革、网络课程建设、英语新闻及西方传媒研究分析。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实用性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职业实用体育》篮球模块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实践性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