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丫的四季

2017-06-07梁燕

少年文艺(1953)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丫百草香香

梁燕

春天的小鸭

奶奶家在村子的最西边,出了门就是一个大池塘,视线越过池塘,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清晨,村子醒过来了,睡眼惺忪中,主人赶紧先打开院门,迫不及待的鸡啊鸭啊鹅啊马上涌出门去,鸡走向打谷场,鸭子和鹅则奔向池塘。到了傍晚,鸡回家了,鸭子和鹅也一摇一摆地踱回来了。当然,也有谁家的鸭子或鹅比较贪玩,一定要等到主人来唤甚至是拿着竹竿来赶才肯回家。

奶奶家却没有鸭子,也没有鹅。小丫好羡慕人家有会游泳的鸭子和鹅,有鸭蛋、鹅蛋,便缠着奶奶也要养。

春天,卖鸭子的来了。自行车后面带着几个摞在一起的平底大柳条筐,筐里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唧唧叫的小黄鸭。一掀开盖子,小黄鸭们叫得就更凶了,每一只都探出头来,渴望到外面去。有力气大的小鸭子想走动一下,马上引得它边上的同伴们都跟着动起来,动得慢了,可就要被挤倒了。

村里许多人都来了,想养鸭子要趁早买下,否则得一个月之后,等卖鸭子的第二次来,这样自家的鸭子就比别人家的小了许多。

卖鸭子的蹲在大筐边,他不爱说话,只是憨憨地笑着。每家挑好鸭子后,跟卖鸭子的吆喝一声,卖鸭子的就在小本本上记下名字:五奶奶、大山、香香、小勇、老林、小丫……等到村子里大部分人家的名字都记下了,平底柳条筐也基本上都空了,卖鸭子的对大家挥挥手:“一个月后我再来!”

奶奶说,以前,卖鸭子的爸爸来卖鸭子时,连名单也不记,各家挑各家的鸭子,一个月后他来收钱,母鸭子是全价的,公鸭子只收一半的钱,遇上残废的就不收钱了。

没听说谁家赖账,卖鸭子的赚钱也不容易,谁会故意骗钱呢?

鸭子小时候全是茸茸的小黄鸭,分不出是公鸭子还是母鸭子。小丫想要母鸭子,可以每天有鸭蛋吃;小丫也想要公鸭子,公鸭子比母鸭子漂亮,个头也大,很神气的。

为了养小鸭子,奶奶早春的时候就种下了一畦莴苣。现在小鸭子来了,莴苣也长出了两三片叶子。奶奶把小小的嫩嫩的莴苣叶子洗干净,切成细细的丝,叫小丫拿来煮好的鸡蛋,取出蛋黄,碾碎,拌上小米或者煎饼,这就是专为小鸭子准备的饭了。正巧小丫嫌蛋黄噎人,只喜欢吃蛋白,于是小鸭子和小丫都各自欢喜地吃起来,在春日里比赛一样拔节生长。

很快,小鸭子黄色的绒毛褪去了,长出别的颜色的毛来,它们从纸箱里走出来,散落在院子里,小丫走路时必须小心,免得踩到它们。

慢慢地,小鸭子的胃口大起来了,幸好,菜地里莴苣的叶子也更大了。等到换毛结束,小鸭子就走出院子,可以在池塘里玩了。

鸭子下池塘那一天,奶奶派小丫到五奶奶家借来了颜料。颜料放在一个红纸包里,是一些灰暗的小颗粒。奶奶把它放在一个破瓷碗里,添了水调开,灰暗的颗粒魔术般消失了,碗中盛着艳丽的红墨汁。奶奶用一根旧毛笔蘸着颜料,把小鸭子的脖子染出一圈红色的“围脖”,估摸着颜料干了,这才赶着鸭子浩浩荡荡下池塘。

这个时候池塘里正热闹,五奶奶家的鸭子翅膀染成了红色,大山家的鸭子每条腿上都拴了根红线,香香家的鸭子右翅是绿色的……每家的鸭子就好比不同的军队戴着不同的标志,一眼就可以分出来了。

颜料慢慢就被水洗掉了,到那时用不着重染,每家的鸭子都认识路了,傍晚不用等主人来唤也会自己回家。

颜料掉了以后,鸭子粗看都是褐色,实际上每只都是不同的,有的杂一点黑色,有的杂一点白色,有的嘴壳不一样,体形神态也有差异,细心的主人都可以分辨出来。小丫家的鸭子更是不用费劲就可以认出来,它们每个脖子里都有一圈白毛,尾巴上有两根白翎,村子里再没有比它们更漂亮的鸭子了。

卖鸭子的来收钱了,小丫从奶奶手中拿过钞票,欢天喜地跑出去。

“你给我挑的鸭子最漂亮!而且都是母的!”

夏日的百草

奶奶认识一些草药。小丫感冒咳嗽時从来都是喝奶奶熬的草药,因此,小丫从小就对各种植物既感激,又好奇。

小丫在田野里玩,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就疑心那是一味好药,想要送给奶奶。小丫小心地将那种“珍贵”的植物连根挖起,再用湿泥将根包住,团成鸡蛋大小捧回家。奶奶家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花盆,小丫将漏脸盆、破海碗、锈铁锅什么的都装上土,种上自己的“花”。有一种长在小河边的水草,被小丫移回了家,种在小巷边上,没多久就长成了一大片。奶奶一有空就拔草,可是它们照样长个不停。

端午前一天傍晚,奶奶坐在被夕阳染成金色的院子里包粽子。泡过的糯米涨满了一大瓷盆,放在矮脚的小四方桌上,桌子一角的洋瓷碗里盛着洗好的红枣、花生。奶奶左手边是一个水桶,水桶里浸着碧绿的粽叶;右手边是一个大蒸锅,用来放包好了的粽子。小丫嚷嚷着让奶奶教她包粽子,她一会儿依在奶奶左边,一会儿偎在奶奶右边,一会儿摆弄粽叶,搅拌糯米,一会儿吃粒花生,尝颗红枣,忙得不得了。

奶奶包出三个角的粽子,奶奶也会包四个角的粽子。奶奶说,明天早晨她要出去割百草,小丫起来后自己吃粽子吃鸡蛋。

“奶奶,我也要去嘛。”

“不用你去,你还要给各家送粽子呢。”

到各家去送粽子,小丫喜欢。每去一家,大家肯定都高高兴兴的,每家也会把自家包的粽子送给邻居,送给亲戚。

真奇怪,每家的粽子都有点不一样,有的是形状不一样,有的形状一样的,味道也会有差别,小丫好喜欢不断地遇见不一样的粽子。

“奶奶,割百草干什么?”

“端午节的百草治百病呢。”

小丫还要继续问下去,奶奶却到厨房去了。

端午节的早晨,小丫一睁眼,先闻到了粽子香,唤一声“奶奶”,没人应。啊,奶奶割百草去了!小丫赶紧起床,抓起一个小柳条篮就往外跑。

湖边没有奶奶的影子。

田野上也没有。

小河边还是找不到。

“算了,”小丫想,“奶奶不在,我也会找齐百草的。”小丫蹲下来,一种草要一棵,只几分钟的工夫就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一二十种草。

“原来有这么多种草呀!”小丫为自己的发现激动着,“我很快就能找齐一百种了!”

但接下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不断遇见的总是那么几种。小丫一路走着,一路睁大眼睛盯着脚下,每看到一个新的品种,都忍不住在心里欢呼。太阳升起来了,小丫着急起来:“该去上学了吧?”小丫边找草边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到了村边,小丫远远地看到同学香香站在家门口,香香肯定是在等小丫她们去上学。小丫来不及招呼香香,一路小跑回家。

奶奶正在桌前忙乎着。

“奶奶,我还没来得及找全一百种草呢。”小丫急急地说。

“一百种草?”奶奶忙去看小丫的篮子。

小丫来不及管那么多了,她放下篮子,背上书包,抓起一个粽子一个鸡蛋就跑去上学了。路上小丫才发现那个粽子是八个角的,该是五奶奶包的吧?小丫没仔细看,奶奶桌子上有七八种粽子呢。三个角的,四个角的,八个角的……若是剥开来,又会看到有红枣的、红豆的,还有猪肉的呢……

小丫也根本没有留意,奶奶的篮子里只有一种草,就是学名叫做“车前子”的,可以清瘟去火,奶奶叫它“百草”。奶奶以为端午节清晨采到的“百草”药效最好。

秋天的“咯嘣”

深秋季节,田野里一派收获景象。大豆收割了,玉米也掰下来了。小丫不能体会大人的感受,只是觉得这个时候大人们又忙碌又喜悦又豪爽,这种闹闹腾腾,没人有闲暇管孩子的气氛让人很快乐。可惜的是,甜甜的玉米秆早就不能吃了,嫩玉米也没有了,火里烧得香香的黄豆也吃不到了。看来只好等到明年了。

秋收季节,没有嫩玉米,没有新鲜的黄豆,甚至连卖零食的小贩都没有来,日子过得好没劲啊。

赖小勇有法子。

赖小勇的奶奶住在一幢老房子里,她不用炉子,每天用土灶烧柴火做饭。农忙的时候,奶奶就帮赖小勇一家做饭,灶火烧得时间长,灶灰就多起来。赖小勇将带皮的老玉米埋在热灰里,等到外皮差不多都被烤糊了,奶奶的饭也做好了。老玉米仍然埋在灰烬里,一直到开始做下一顿饭了,奶奶才将老玉米拨弄出来。赖小勇拿到它,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

老玉米烤得黄黄的,有的地方有點焦。一个个玉米粒坚硬如铁,但是越嚼越香,几个人一起吃更香。

赖小勇也不想自己一个人吃,他将老玉米带到班上,每人分上十几粒,大家一起吃。

有的同学将一粒玉米放在嘴里半天也不敢嚼,实在是太硬了!这时候,赖小勇就会嘲笑地看着人家,有时候还会骂上一句“胆小鬼”。

被人家嘲笑太难堪了,同学们谁也不愿意落后,很快每个人都会吃这种老玉米了。他们比赛一样,根本不考虑会不会把牙齿弄坏。

下课的时候大家嚼玉米粒,上课的时候大家也嚼。

小丫也是“大家”中的一个。

很奇怪,班主任瘦高个老师似乎没有管过大家,或者是他不让在课堂上吃东西时大家全都没有听到。

赖小勇说,没事的,老师听不见的,老师根本听不见我们吃东西。

小丫也一直以为吃东西的声音别人是听不到的,吃东西也不影响大家听课,所以小丫就一直在课堂上嚼玉米粒,旁若无人地“咯嘣”、“咯嘣”……

一天中午,吃过饭后小丫来到同学香香家。离上学的时间还早,四个女孩坐在香香的床上,腿耷拉在床边,边聊天边嚼玉米粒。现在班上好几个同学提供老玉米,班里老玉米供应充足。

“咯嘣”、“咯嘣”……

忽然,小丫听到在说话声之外,还有连续不断的“咯蹦”声。再仔细一听,这声音就是自己咬碎老玉米粒发出的。

小丫好惊讶,连忙问大家:“你们听,什么声音?”说完就用力嚼碎一颗玉米。

香香说,听什么,不就是嚼玉米的声音嘛!

是呀,就是吃东西发出的声音呀。小丫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意识到吃东西,特别是嚼硬东西会发出这么大的声响。小丫不相信似的再咬一颗玉米粒,“咯嘣”,耳膜处震动起来。

“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现呢?为什么只有我不知道呢?”小丫为自己的发现好紧张。

“那么,老师是能听见我嚼玉米粒的啦?”意识到了这一点,小丫多么难过。

小丫再也不在课堂上吃东西了。

冬日的手套

周日的午后,雪悄无声息地落起来。开始只是试探性地飘着小雪花,很快雪就变大了,一片片形状各异的雪花急吼吼地扑向大地。下午三四点钟,外面已经白花花一片了。

大路上响起了孩子的嬉笑声,小丫再也按捺不住了,她穿上厚厚的外套,换上不怕湿的棉鞋,戴上妈妈亲手织的漂亮的毛线帽子和手套,迫不及待冲到雪里去。

大家嗷嗷叫着,打雪仗,堆雪人,用脚在雪地里踩车轮印……叫声笑声引来更多的小伙伴,雪下得正紧,但孩子们的热情更高,没有人舍得离开。

很快身体就热了起来,手套摘掉了,帽子摘掉了,甚至有男孩子连外套扣子也解开了。天空中飘着雪花,大地上奔跑着孩子,孩子们在玩雪,雪也在和孩子们玩。

不觉间天就暗了下来,大人的呼唤渐次响起来,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在奶奶的嗔怪中,小丫收拾干净身上的雪,进到热腾腾的屋子里。鞋子就脱在门口草垫子上,奶奶顺手放到紧靠房门的炉灶边烘着。大半个人高的灶上正放着大肚子汤锅,盖头拿掉了,锅口袅袅地升腾着一股热气。小丫探头去看,是她最爱的红豆羹呢!红豆羹噗噗一声,泛起一两个小泡,像是害羞一样。餐桌上,菜已经摆好,却还拿碗倒扣着,怕跑了热气,只等着小丫去品尝……

忽然,小丫无意中摸到了口袋里的手套,怎么只有一只?她心里一惊,赶紧摸向另一个口袋,也是空空的。

那可是今年妈妈特意为小丫织的啊!是一副漂亮的墨绿色手套,手背上用白色毛线编织出一棵大大的杉树,手套加了软软的衬里,这样粗针的毛线手套就不会透风。妈妈单位离奶奶家远,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上次妈妈回家时还是秋天,却给小丫准备了冬天的帽子、手套。妈妈帮小丫戴上,把小丫的手握在自己的大手里,用力握紧一些:“小丫,冬天里不要冻伤了手啊!”小丫喜欢那棵大杉树,也喜欢被妈妈握着双手的感觉。

可现在一只手套不见了,小丫慌乱起来,就像妈妈不见了一样。

外面漆黑一片,雪还在落着,奶奶已经把红豆羹盛到了碗里,小丫退回到门口,她好想出去找一找。奶奶却没发现小丫的异常,她把红豆羹端到了桌子边,把菜盘子上倒扣着的碗拿掉:“小丫啊,快点来吃!”小丫从门缝里朝外看看,小丫再转身看看奶奶,天完全黑透了,奶奶是不会同意小丫出去找手套的!

沮丧从小丫心里蔓延出来,把雪的快乐都赶跑了,把红豆羹的幸福也赶跑了。小丫只希望明天快快来到,希望可以找回丢失的那只手套。

第二天一大早,小丫一到门口就愣住了,门口的雪有她半个人那么高。世界一片白,厚厚的雪盖住了她们玩过的所有痕迹,哪里还有那只手套的踪影。

踩着大雪去上学的时候,小丫只戴着一只手套,第三天,还是只有一只手套,第四天第五天,小丫都只有一只手套。

为什么不告诉奶奶手套丢了呢?是害怕奶奶责备?可是奶奶那么温和的人,根本不会凶凶地骂小丫呀。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妈妈知道的话一定会为小丫打一只新的。小丫也说不清为什么,她只是隐隐觉得,如果她不说,那么奶奶心目中那个可人、细心的小丫就一直在;如果她不说,那么一切就都如从前一样。

初春时节,路上的积雪渐渐化了,路边的枯草上,有一天忽然露出了一只有着大杉树的绿手套!原来它一直在和小丫躲猫猫,躲在了雪下面,躲了一个冬天。

原来什么都没有丢!小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激动地捡起手套,那一刹,去年丢落在雪地上的快乐,似乎也全捡回来了。

猜你喜欢

小丫百草香香
百草枯到底有多毒
农业农村部: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九百岁的魔法师都没见过的
神农尝百草
好大一棵苹果树
香香国
神农尝百草
香香树保卫战
情狐生死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