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2017-06-06孙思航李宁

法制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混业经营启示

孙思航 李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单一的银行存款的理财方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国民和相关企业的投资理财需求。通过论述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发展历程和当下面临的问题,来阐述我国进行混业监管的原因和基础。再论述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来为我国进行金融监管提供制度上的参考。

关键词: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116-02

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金融行业以来,先后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无序的混业经营”,“有序的分业经营”。当前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公司企业融资需求和城镇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现在逐渐地出现了自发的混业经营现象,这说明建立混业监管的制度、发展混业经营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

一、我国实行分业监管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法律制度选择: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时期(1992年10月以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四大专业银行、中國人民保险公司,设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结束了大一统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当时国务院为了打破专业银行对融资的垄断,提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实行银行业务多元化。

(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法律制度选择:分业经营的实施与共同监管时期(1992年10月-1998年6月)。

(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法律制度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时期(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

(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金融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金融需求不大。因此,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就能适应我国的发展需求。

(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金融市场较为单一,而且当时只有央行承担着金融监管职能。

二、我国分业监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跨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连通了证券业和银行业之间的互动,央行批准保险公司可按照规定购买中央企业债券则积极地促进了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又催生了诸多新型跨界金融产品,众筹、P2P网贷等产品的兴起让各界意识到混业金融已是势不可挡,也让始终落后于金融创新的监管面临挑战。

(二)现今外国资本大量进入我国,我国金融业的客户同样是由单一的本国客户变成了我国客户与外国客户,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大型金融公司和外国的客户的需求也是催生了多元的金融需求。

(三)有了大量需求就会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地去获得丰厚的利益。当前我国的金融领域已出现了“混业经营”来规避法律规定,这会产生监管真空,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产生了挑战。

三、美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实行分业监管的背景1933年的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把信贷业务与证券业务严格分离,这标志着美国全面进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期。1935年的银行法又强化了美联储的独立性。《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联邦证券法构成了美国的证券立法体系。州保险法和1945年出台的《麦卡伦·佛格森法》构成了美国的保险立法体系。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美国的金融监管总体上是不断强化的趋势。

(二)美国由分业到混业的背景

1.国内经济滞胀1950年到1960年是美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各个阶层收入的差别都在逐步的缩小。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美国也产生许多社会矛盾,1974-1979这五年间,经济年均增长率呈现负值,年均失业和通货膨胀率都分别达到6.7%和8.6%。经济“滞胀”使得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下去。这一体系主要建立在对美国货币持有信心的基础上的,该体系的根本是美元的信誉。在国际贸易中,当各国都把美元作为储备资产时,美国需要向世界大量输出美元才能满足各国的贮备需求和国际贸易结算需求。但是,随着50年代末“美元过剩”以及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问题,美元不断贬值。

2.国际竞争加剧。在这种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滞胀”影响美元信誉,另一方面,随着欧洲货币和日元等货币出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了冲击。各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结算货币的种类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除了在国际货币领域美元面临严峻挑战外,各国之间的金融竞争也开始加剧。国际资本的流通总是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从管制严格的地区流向管制宽松的地区。就美国而言,原本严厉的汇率和货币管制已经不适应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

(三)1999年金融法案确立混业经营制度。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的通过不仅标志着金融监管制度的改变,也预示着美国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即开始转向“效率与竞争”的方向上来。该法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经营的规定

该法案准许资本充足率较好和管理良好的国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证券交易,但国民银行的分支部门不准从事保险和不动产业务。对于证券活动而言,该法案规定银行所经营的证券业务必须服从联邦证券法的管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银行从事一定数量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就保险活动而言,银行经营保险活动需要提出申请,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保险活动。

2.加强金融监管的规定

一方面,该法案加强了OCC(货币监理署)、FRB(联邦储备委员会)、FDIC以及SEC(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准许上述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限制,对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进行严格管制。同时赋予被监管机构一定的选择权,对于监管机构的任何变化,他们都有权作出选择,决定相应的监管部门。

另一方面,该法案设立协商制度,有利于美联储委员会与财政部长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共同分享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内容。通过改进美国原来的伞状式监管模式,确立了新的功能性监管结构,联邦政府继续加强对保险业的金融监管。此外,该法案之后美国设立了“伞状监管体制”[1]。

四、美国由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银证合作”[2]所谓银证合作,就是指银行可以从事证券行业的业务。当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商业银行,它们与国有银行不同。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益,而且能够在获得利益的同时能够分散自己的风险。美国实行的混业监管曾使美国银行焕发了活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来分散风险,从而使我国的国有银行轻装上阵,顺利地在国外进行了上市。商业银行有很大的资金量,允许商业银行在合理限度内进行证券投资,这可以使商业银行获利也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针对我国当下的情况,可以向银行先开放一些领域,之后再逐步扩大银证合作的范围。

(二)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专属机构 2010年3月,美国参议院继通过《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法案》后,又推出一项金融消费者保护改革方案,力图稳定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3]。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在我国推行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的背景下,金融产品消费者对识别金融产品的优劣好坏缺乏识别能力不够。消费者要进行理性投资,但缺乏相关的信息,要进行维权却不能找到正确的部门来解决问题。因此,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投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利是很有必要的。

(三)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20世纪70年代末幵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促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务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趋势更加明显。相应的美国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通过了一系列的放松分业管制的法律,如1980年的《放松存款机构管理与货币管制法》、《1982年高恩一圣杰曼存款机构法》该法案主要是针对《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的补充。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4]。

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历程看,主要是先从银行业开始改革,然后再对保险、证券市场进行改革,最后确立了“伞状监管体制”[1]。其中该监管体制中,金融控股公司对该公司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子公司进行控股监管。其中,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主要就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制的。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改革的历程,先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开始改革。可以先从突破证券业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可以对进入该行业的相关公司提高准入门槛。之后,逐步降低准入门槛。最后再向保险和证券行业的公司开放银行业务。等到混业经营和伞状监管格局即将形成之时,再出台类似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法律。

(四)建立金融联合监管平台,避免监管空白当前形势下,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仍是“一行三会”,这就需要这四个部门协同合作,避免监管的真空地带。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融合程度将会大大提高,这就需要四个部门建立相关的信息共享。

[ 參 考 文 献 ]

[1]张海平.次贷危机背景下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变革及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2]史芡.混业经营趋势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5.

[3]李一帆.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D].

郑州大学,2012.5.

[4]武婵娟.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D].吉林大学,2011.4.

猜你喜欢

混业经营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