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思路

2017-06-06赵迪

世纪桥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人才资源人才

赵迪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思想还要再解放,政策还要再放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发展服务。要走出黑龙江省当前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境,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就必须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而要抓住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队伍,就要保证和优化现有的人才发展环境。

【关键词】人才;发展环境;人才资源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76-02

一、大力优化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的现实意义

在人才发展与人力资源培育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

(一)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才压力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省情,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1]需要俄语、蒙语,多语种人才,以及商贸、法规等全方面人才的支撑。这些改革任务和建设目标,要求我们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撑。而如何提供人才、聚集人才于发展中,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优化现有人才发展环境,给人才予发展、生存的希望。

(二)有助于满足龙江全面振兴的人才需求

通过改善现有人才发展环境,可以创造就业、满足林业改革、农业改革、煤炭业国企改革转型期人才需求和人才、产业转移任务。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的推进落实方案》[2]及《2014年-2020年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规划》[3]中,明确提到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4]要在2014-2020年间通过对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域内的广大职工、农民工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50万人分层次、分类别的技能培训,为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也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4]

二、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才是发展的金钥匙。要解开这个困局,我们首先应该简单梳理全省当前人才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状况,再来探讨当前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人才发展环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5]同时,“规划”也指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5] 。黑龙江省在这方面还需要下功夫。长期以来,我们重引进、重高端而轻维护和对省内人才资源的开发,在人才工作上仍保持着粗放式的工作方法。

黑龙江省现有大专以上高校81所,其中国家一流大学1所,国家高水平大学1所,另外还有国内知名大学6所,区域高水平大学3所,区域知名大学15所。仅仅从1996-2015年的20年间,省内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就高达三百余万。每年的毕业生如果全部留在省内发展,其效果很蔚为壮观。同时,我们对于人才的认识也比较粗放。从这次省规划纲要就可以发现端倪,规划中明确给出了黑龙江省到2020年需要达到的高端人才和劳动力占人口数量比,却没有列出详细的人才引进明细。这方面福建省的工作做的比我们要细致。《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6]中详细列出了信息、机械、海洋,等18大类,水产加工人才、外语导游等67项,合计117 630人的详细人才引进计划。少到“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的100名专项人才,多至“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人才”的64 300名专项人才,都有详细计划。相较而言,黑龙江省所提出的规划纲要则没有这么具体详细的说明,还有很多不到位的方面。

(二)支撑人才发展的政策有待完善

1.支撑人才回流的政策思路有待拓展

依据《黑龙江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以及自2014年至今省内出台的多个人才引进规划,不难看出,当前黑龙江省人才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期望以引进的高端人才为示范带头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回流速度。而我们采取的措施多数依赖于省内各主要人才服务部门的网上公示,在这方面还需要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把人才广告打出去、把吸引人才的诚意亮出来。

2016年7月,哈尔滨市出台了新一轮的人才引进政策,其中“两院院士来哈工作,给百万安家费、百万科研资金”。但是里面提出的6类可享受人才扶持政策人才条件相对苛刻,予以奖励金额要求也比较苛刻;所适用的高层次人才,客观的讲,并不缺乏我们所提供的资金与支持。相应的,我们的政策和优惠条件所面对的受惠对象应该有所迂回。我们的地缘优势和建设水平难以全方面满足上述政策所企及的人才。相应的,重视引进项目的成果等级,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黑龙江省在人才引进观念上的落后。重名而轻实效,重高精尖人才而轻视对实用型人才群体的规模性、针对性引进。

2.引进人才政策的覆盖人群有待拓寬

我们所重点引进的人才种类相对单一,引进人才的年龄和技术门槛也存在一定设置。需要注意到的是,人才资源具有相对性。但合理的运用政策和方法,是可以使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其相匹配的岗位中转化为人才的。人才与劳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深入挖掘省内剩余劳动力资源,创新针对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观。把农民工劳务输出,转化为高端农产品实验基地专业型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虽然我们在人才发展环境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但也还要看到、通过这些年不懈努力,我们所取得的成效。当然,也需要对我们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做进一步探索和改善。

三、优化黑龙江省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对人才的认识

在认识上,要解决我们一直以来的人才观念上重形式轻实效,重人轻用,重学历、轻能力,重外部引进、轻内部开发等相对落后的问题。把过去的以国家统一培养为主变为现在的以个人培养为主;充分发挥以北大荒精神和大庆精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把勇于革新、敢上能干的精神重新发掘出来,为建设更宽松积极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应做到:坚持用人、活用人、尊重人才的价值;高端人才引进,魄力再大一点,资金成本和维护成本再下大一点力气;在引进专业技术团队、技工团队上下功夫。

(二)创新人才体制,完善育人用人的体制机制

“纲要”[5]中特别指出: 必须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突破口。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东部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应对中西部高校手下留情。这是教育部在今年1月出台“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后的又一次表态。虽然黑龙江省拥有相对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储备,但也在要创新人才体制、加快人才流动和鼓励人才发展方面下工夫。同时,更要借“互联网+”之东风,加大人才利用效率,在人才使用和引进方面做文章。促进优秀人才的才能得到充分涌现, 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三)迈开步子,丰富引人驻人的思路方法

笔者建议,高校毕业生毕业3年后,也可纳入创业扶持计划。此时的毕业生有技术、有时间,创业孵化成功率更高。可以实现优化发展环境以点带面的辐射效益。同时更放开眼界、放开手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人才服务不再拘泥于本地区、提高跨区域人才利用与人才服务,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才服务和利用效能。2015年9月出台的《畅通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规定对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引进人才,在职称晋升、项目申报、创办企业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各职能部门设立专门窗口、指定专人负责,为引进人才在规定时限办理相关手续。此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要在薪资上、待遇上、服务上给予人才充分的服务。同时,在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时,不能把服务对象仅限定于高端人才,对于优秀的技术团队,即使在技术职称上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实力的,也要给予相应的待遇。

总之,牢固树立和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是当前解放思想的重大任务。做到以人才为本,以新形势下省内经济建设为基础,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纲,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的嘱托为任务,坚持坚决、踏实的做好人才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所嘱托的,“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发展服务”。用更广阔的事业、更实干的精神、更贴心的服务,为龙江发展创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开发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 开发开放规划[Z].北京:发改地区〔2013〕1532 号.2013-08-09.

[2]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 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的推进落实 方案[Z].哈尔滨:黑办发[2004]21号.2004-07-16.

[3]中共黑龙江省总工会.2014年-2020年全省“两大平 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职工(农民工)技能 培训规划[Z].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总工 会.2014-05-30.

[4]国务院.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 体实施方案[Z].北京:国函〔2013〕70号.2013-06-1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Z].北京:中发〔2010〕6号.

2010-06-06.

[6]中共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中长期人才發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Z].福州:中共福建省人民政 府.2010-11-01.

[9]中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Z].哈尔滨:中共黑龙江省人民政 府.2010-12-29.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人才资源人才
新时代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研究
毛遂自荐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