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平:走在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的路上

2017-06-06李成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际教育资源优质

李成旺

在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昌平区引进区外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人民满意的昌平教育,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

推动区域教育基本均衡的主要举措

1.扩大资源供给

结合全区城乡和人口分布特点,明确了“每镇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学,人口密集区特殊考虑”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布局。研究采取了现有学校扩班、内部结构调整、跨学段资源共享等十项综合措施,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2.改善辦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各种工程,使昌平区所有中小学校均达到了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为小学配备各个学习领域教学设备142.67万件套,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抗震加固工程。

3.完善政策体系

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决执行全市“15条禁令”,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依法保障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优质高中资源向普通校、农村校倾斜,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由2011年的5.1%提高到2014年的30%,进一步遏制了“择校”现象。完善普惠性制度,在全市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范围扩大到全部公办学校,并实行“四免两补”。

4.加强重点群体保障

制定实施了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成立了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截止2015年底,昌平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41%。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

5.提高教师待遇

在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2012年以来针对昌平区教师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持续为教师办了“七件实事”:设立教育引导奖励、教育研究、境内外培训、困难教职工帮扶4项专项资金,为教师进行两年一轮的免费体检,为山区教师配备专用校车,为新引进名师及时安置人才公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专门设立农村和山区教师补贴。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基本经验

1.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采取合作办学等方式,引进名校资源。2012年以来,累计引进名校名园16所,引优力度居五个发展新区之首,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对人口密集地区的全覆盖。

同时,借助北京市“高校办附中、附小”“高校支持小学特色发展”等项目,促成4所大学与6所中小学合作建立附中、附小,3所高校与9所小学建立特色发展合作关系。

2.开展校际联盟,实现共同发展

统筹整合区内资源,积极探索创新中小学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一长执两校”“一校两校区”等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区属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校际联盟”发展模式,鼓励办学思想相近、情况类似的学校结成联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打造整体教育品牌。目前,比较成熟且取得实效的校际联盟有:长陵学校4校联盟、南邵中学7校联盟、实验二小6校联盟等,涉及28所学校,占公办学校的37%。2015年,还探索了同一镇域内的学段联盟和公办—民办联盟,丰富了校际联盟的形式。

3.开展联片教研,培育名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改变农村特别是山区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创新了区域联片教研制度,将全区学校按优质校与薄弱校组合成教学协作组,形成了以强带弱、相互促进的教研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交流支教工作,推进优质校干部教师向薄弱校流动。

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未来五年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及具体举措

“四全一特”发展目标:到2020年,努力构建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各项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为主线,以适龄儿童少年核心素养提升为特色的“四全一特”教育改革新模式,办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人民满意的昌平教育,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

1.构建五大教育发展集群

以引进名校、区域特色校、高参小、高办小等各类优质资源为中心,整合已有的联片教研、校际联盟等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区域学区制、名校办分校、跨学段拉手校等新型发展联盟,实现教育资源布局“保均衡、促优质、共发展”的新目标,构建东、西、南、北、中5大教育发展集群。在集群内部,根据干部教师培训、特色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培育、综合素质提升、设施设备共享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结成2-6个发展联盟。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培育5-8所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力争60%的学校有特色;昌平一中、昌平二中2所北京市示范校以及所有引进名校均成为“北京知名、国内有影响”的高中学校,在北京市具有知名办学品牌的学校占全部高中校的2/3以上,等等。

3.加大名优资源培育力度

引进清华附中、北京四中国际部;与高校合作新增6所附中、附小;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着力培养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同时,统筹好名优资源,发挥好名优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4.培育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校外教育5项保障措施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5.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均衡配置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7大具体举措。

编辑 _ 王雪莉

猜你喜欢

校际教育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