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①

2017-06-05李子蓉李蕊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3期
关键词:福建省县域竞争力

赵 伟,李子蓉,李蕊蕊,付 净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区域农业·

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①

赵 伟,李子蓉,李蕊蕊※,付 净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单元是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空间载体。以福建省8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参考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和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研究显示: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近邻效应十分明显,竞争力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 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二元结构明显; 市场潜力竞争力空间分布与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高度耦合,说明市场区位条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显著; 自身开发能力、农业资源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旅游知名度竞争力的优势区和劣势区呈零星分散分布。[结论]如何扬长避短,以县域为单元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和客源市场的共享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探索性空间分析 福建省

0 引言

自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竞争力模型后,关于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经济社会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对象也由最初的区域整体竞争力细化到区域内单个产业竞争力。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起初多集中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1-2],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的研究引起极大关注,相关学者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开发、形象感知、标准化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乡村旅游类型复杂性等原因,目前基于竞争力角度综合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对较少,仅见于:曹辉等基于省域尺度,选取大量的指标,从旅游资源、市场、相关产业、旅游企业、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共6个方面,以四川、浙江两省为参照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3]; 任宁指出乡村旅游地竞争力研究理论成果较少,对乡村旅游竞争力领域的相关研究,将为乡村“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4]; 吴素珍指出现今国内乡村旅游理论基础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乡村旅游竞争力方面的理论仍是旅游研究中的较新领域,并运用了层次分析法以来研究乡村旅游竞争力[5]; 胡宇娜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烟台市的12个县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法将烟台市12 县进行分类,指出其乡村旅游发展优劣势所在[6]; 何格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宁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度进行评价[7]。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大多以景区和城市为研究对象,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关注度和相关成果明显不足; 以往相关研究缺乏对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效应的深入探讨,县域单元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乡村旅游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在邻近地理区位上应存在空间关联性。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为例,基于县域尺度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空间分析相结合对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推动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丰富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理论。

1 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分析方法

1.1.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指把原先比较多的评价指标转化为较少的综合主成分的指标来代替,而综合主成分指标保留了原来变量中的绝大多数信息,主成分指标彼此之间相互不关联,将较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8-9],该文借助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1.1.2 探索性空间分析法

空间统计分析主要用于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综合评价,它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10]。

全局空间自相关反映观测变量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空间相关性的总状态,所用测度指标为 Global Moran′s I统计量,其中Moran指数I的取值在-1~1之间,负值为负相关,正值为正相关。公式如(1):

(1)

(2)

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标LISA用于反映一个区域单元上的某种地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与邻近单元上同一地理现象或属性值的相关程度[11]。公式为:

(3)

其中,Zi和Zj分别为空间单元i和j上观测值的标准化,wij为空间权重。

1.2 乡村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休闲观光等活动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的城市居民为目标,将传统乡村农业这个第一产业同现代服务业这个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12]。以乡村旅游的内涵为基础,并参照以往学者关于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突出乡村旅游元素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县域单元数据的可获取性,以乡村旅游资源、乡村经济和社会条件、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与区位条件作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表1)。相关指标作下述说明。

(1)A级以上景区:用以表征县域旅游知名度,综合得分以5A级5分、4A级4分、3A级3分、2A级2分累计相加所得。

(2)非物质文化遗产:表征县域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综合得分以世界级10分、国家级7分、省级5分累计相加所得。

(3)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表征农业资源特色和质量。

(4)乡村人口、第一产业产值和公共财政收入:表征乡村经济和社会开发条件。

(5)单位面积公路通车里程:乡村旅游对公路交通的依赖性较强,表征县域整体交通设施完善度。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县域公共财政收入:表征乡村旅游业发展自身投资能力。

(7)客源地距离指数:用以表征各县域单元距离主要客源地的远近。客源地距离指数是据公式所求,公式为:客源地距离指数=1/(一级客源地距离×0.5+二级客源地距离×0.3+三级客源地距离×0.2),其中一级客源地为县域单元所在地级城市,二、三级客源地城市的识别主要考虑就近原则,兼顾文化和经济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如漳州市的长泰县一级客源地为漳州市,二级客源地为邻近的厦门市,三级级客源地从距离上应该考虑龙岩市,但由于泉州市城市规模大、消费能力强,在距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则选取泉州市为其三级客源地。客源地距离统一按照县城或区行政中心与客源地城市主城区的距离做近似处理,通过百度中的电子地图按最短自驾车距离测算所得,指数越高表示距离主要客源地越近。

(8)客源地市场潜力:表征乡村旅游主要客源地的潜在消费能力,公式为:“一级客源地城镇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5+二级客源地城镇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3+三级客源地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0.2”,客源地的识别同客源地距离指数。

表1 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影响因素指标乡村旅游竞争力乡村旅游资源A级以上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乡村经济和社会条件乡村人口单位面积公路通车里程第一产业产值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与区位条件客源地距离指数客源地市场潜力

1.3 数据来源

第一产业产值、公路通车里程、城镇与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和乡村人口数据来源于2015年《福建省统计年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来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http://www.fjfyw.net/),福建省地理标志产品数据来自博雅特产网(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db/index121_list.html),A级以上景区数据来自福建省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fjta.gov.cn/)。

2 乡村旅游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2.1 数据标准化及检测

2.2 主成分分析

表2 指标特征值及贡献率

成分初始特征值主成分合计变量贡献(%)累计贡献(%)合计变量贡献(%)累计贡献(%)1436539682396824365396823968222232202875996922322028759969309348488684570934848868457408938177765740893817776574507456770833450745677083345606395810891237035931249254680342314795254902252247972461001341235991451101020927100000 注:此表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

表2中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接近1,并且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已占总特征值的83.345%,因此,提取前5个特征值作为主成分,分别占总信息的39.682%、20.287%、8.488%、8.117%、6.770%。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的各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3。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指标主成分12345A级以上景区累计得分01250154024500580957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得分0124-0125016809650021地理标志产品得分-01230123090700220088乡村人口-0125092901470304-0345单位面积公路通车里程0851-0124-012702480214第一产业产值-021307150354012300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04520624013501240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81202350158032102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8350133-024501470302客源地距离指数07360021-025400970257客源地市场潜力07070124-012402630013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对各主成分进行命名:第1主成分在客源地距离指数、客源地市场潜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面积公路通车里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中载荷较大,可归为客源市场潜力范畴; 第2 主成分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乡村人口、第一产业产值指标中载荷较大,可归为自身开发能力范畴; 第3主成分在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指标中载荷较大,可归为旅游地农业资源特色范畴; 第4主成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累计得分指标中载荷较大,可归为人文旅游资源特色范畴; 第5主成分在A级以上景区个数累计得分指标中载荷较大,可归为县域旅游知名度范畴。

2.3 综合竞争力结果及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计算出县域旅游竞争力各主成分得分及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表4)。

表4 福建省各县乡村旅游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县综合得分排名县综合得分排名县综合得分排名晋江市11929591南靖县013379929古田县-02697457台江区11119772平和县010863730武夷山-02906458思明区10044933德化县010156531漳平市-0341659福清市09696694马尾区00940532寿宁县-03469960湖里区09033135诏安县009281533武平县-03606261鲤城区07903846霞浦县008469134上杭县-03658662鼓楼区07523437翔安区006969235建阳区-03711963南安市06887388龙文区004994936拓荣县-03740464丰泽区064079城厢区004724737大田县-03748765福鼎市06353810蕉城区004440838邵武市-04110166石狮市062135611永泰县004376339顺昌县-04147867龙海市060844212晋安区000887840永安市-04170768安溪县055738313洛江区000323441沙县-04744469漳浦县053509914长泰县-00186442浦城县-04764970连江县051138715泉港区-00482943政和县-05183871惠安县044642116连城县-00613444长汀县-05250672福安市03980317芗城区-00778445光泽县-0546573长乐市037227318东山县-01044646梅列区-05600274闽侯县032239919罗源县-01177347宁化县-0575375海沧区028681220华安县-0127548将乐县-0592376集美区026603621新罗区-01532749明溪县-05954477永春县021024822涵江区-0158250清流县-06096878仙游县018794823云霄县-01638151三元区-06139589荔城区018721124建瓯市-01762452松溪县-06160380仓山区017923525闽清县-01890553屏南县-06282681同安区016973326尤溪县-01993754周宁县-06302282平潭县016336627延平区-02380455泰宁县-06721283秀屿区014496728永定区-0245756建宁县-06900484

由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以及排名可以看出,排名前10位的县域均为市辖区或设市县,且均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晋江市、台江区、思明区等区域,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和区位条件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大,离主要客源地距离近,城镇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 而像周宁、建宁、泰宁等县竞争力较差,主要是这些县位于内陆山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小,导致客源地距离指数、客源地经济指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分值均不高,由此综合得分低,竞争力差。

3 乡村旅游竞争力探索性空间分析

3.1 乡村旅游竞争力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由公式(1)并利用Geoda软件计算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总得分的全局自相关系数(Global Moran′s I),运用z值法公式(2)对空间自相关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自相关系数 Moran′s I

Moran′sIE(I)Z值P值0629545-0011983151001 注:E(1)为期望值,P值为显著性水平

表5显示,Moran′s I的统计量正值且较大,P值等于0.01,说明在99%置信度下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是显著的。这表明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存在全局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即竞争力水平较高的县趋于相邻,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县也趋于相邻。

借助Moran散点图进一步分析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特性(图1)。图1中4个象限按其性质分为4个象限,第一象限“H—H”表示区域自身和周边的旅游竞争力水平都较高,第二象限“L—H”表示区域自身竞争力水平较低而周边地区竞争力水平较高; 第三象限“L—L”表示区域自身和周边地区的竞争力水平均较低,第四象限“H—L”表示区域自身竞争力水平较高而周边地区竞争力水平较低。第一、三象限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均质性突出,第二、四象限为负的空间自相关即异质性突出。

图1 乡村旅游竞争力 Moran散点分布

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竞争力得分散点落入第一象限29个,占总数的26%,落入第三象限33个,占总数的46%,合计空间正相关区县占总数的72%,Moran′ s I=0.629545,说明这些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 各地区竞争力总得分散点图表明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差异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竞争力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

3.2 乡村旅游竞争力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识别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采用局部自相关分析对总竞争力及分项竞争力的冷热点进行识别。根据公式(3)并利用Geoda软件对福建省各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总得分及分项得分计算 LISA 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进行检验,并绘制LISA 集聚图(图2)。

图2 LISA集聚

由综合竞争力LISA集聚图可以看出:综合竞争力高-高区主要集中在福州市的台江区、仓山区、福清市、连江县以及泉州市的晋江、石狮,厦门市的思明区、湖里区等地区,共有9个单元,说明这些地区乡村游发展水平高,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自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竞争力都很强; 低-低区主要集中在三明市以及南平市等所辖的宁化县、清流、明溪、将乐、光泽、邵武等广大闽西、闽西北内陆县,数量较多共有18个单元; 低-高区仅有2个,分别为福州的晋安区和泉州的洛江区,均为市辖区; 高-低区仅有武夷山市一个,与低-低区相邻,说明武夷山市乡村旅游竞争力与周边县市相比相对较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武夷山5A级景区强大的旅游带动作用。综上所述,福建省乡村旅游综合竞争力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以龙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的部分县域组成的内陆地区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洼地”; 福州市为中心的闽北城市群和厦门市为中心的闽南城市群周边区域为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区域,但周边低-高过渡区域较少,说明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仍有待加强。

其它分项竞争力LISA集聚图可以看出:客源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空间自相关分布图有很大的相似性,高-高区、高-低区和低-高区的范围完全一致,低-低区的范围则增加了平南县和大田县,数量达到20个。自身开发能力高-高集聚区为永泰县、长乐市和石狮市,低-低区为光泽县、泰宁县、将乐县和明溪县; 农业特色资源高-高区为柘荣县、霞浦县、平和县、漳浦县和云霄县,低-低区为三元区、长乐市和石狮市; 人文旅游资源高-高区分布在泉州市的丰泽区、鲤城区、洛江区、晋江市和南安市,低-低区分布在沙县、延平县和闽清县; 旅游知名度高-高区分布在马尾区、上杭县和翔安区,低-低区分布在松溪县、政和县和漳州的龙文区。与客源地竞争力相比,后4种竞争力的局部集聚区域相对较少,竞争力的优势区和劣势区呈零星分散分布。

4 结论与讨论

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近邻效应十分明显,竞争力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 局部自相关进一步表明,乡村旅游竞争力高值区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闽南地区以及省会福州市的周边县域,低值区则集中分布在闽西和闽西北内陆地区。福建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二元结构明显。

市场潜力竞争力空间分布与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高度耦合,可见客源市场潜力是造成目前竞争格局的重要原因,说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市场驱动型特点,这也佐证了郭焕成、韩非“乡村旅游在中国从最初的资源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主导和政府扶持主导过渡到了现今的市场主导”[10]的观点。因此改善市场区位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特别是完善沿海城市到内陆地区的快速交通体系,进一步降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交通成本; 同时鉴于乡村旅游多为中短途旅游,同时具备重复消费特征,应积极发展内陆经济,提高内陆城市规模和自身消费能力。其它竞争力主成分的优势区和劣势区呈零星分散分布,说明各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分项优劣势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扬长避短,以县域为单元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形成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客源市场共享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分析相结合可以将竞争力评价结果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对结果的理解和形成原因的探讨; 借助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有利于对分项竞争力优、劣势区的快速准确识别以及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的估计。限于乡村旅游数据可获取性,该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仍有缺憾,特别是表征乡村旅游政策、管理水平等软环境方面的指标欠缺,县域单元尺度对于乡村旅游来讲仍略显粗糙,这都是今后更加客观评价乡村旅游竞争力需要突破的方面。

[1] 潘立新, 彭建.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旅游研究, 2015, 7(2): 32~39

[2] 王丽. 基于AHP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4): 105~108

[3] 曹辉, 陈秋华.福建省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分析研究.福州林业经济问题, 2007, 27(6): 210~216

[4] 任宁. 乡村旅游地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杭州:浙江大学,2008:8~9

[5] 吴素珍. 北京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0:4~5

[6] 胡宇娜, 梅林,刘继生.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类型区划研究——以烟台市12个县域单元为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26~32

[7] 何格, 胡艳梅.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四川长宁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 85~90

[8] 陈文博, 余国新,朱美玲.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县域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6): 104~111

[9] 殷林森. 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试与发展对策研究.软科学, 2008, 22(9): 100~103

[10]万鲁河, 王绍巍,陈晓红.基于GeoDA的哈大齐工业走廊GDP空间关联性.地理研究, 2011, 30(6): 977~984

[11]刘聪粉, 柯大钢,张瑞荣.基于Geoda095i的陕西省人口分布空间统计分析.西北人口, 2008, 29(6): 7~15

[12]郭焕成, 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 1597~1605

RESEARCH ON COUNTY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 ABILITYIN FUJIAN PROVINCE*

Zhao Wei,Li Zirong,Li Ruirui※,Fu Jing

(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The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unty unit is the main carrier of rural tourism. Taking 84 counties (including county, county-level cities, municipal districts) in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built a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exploratory using space Geoda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ce neighborhood effect of the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Fujian was very obvious. The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extremely uneven, especially in the inland and coastal areas.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dicating that the market condit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areas with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agriculture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publicity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mprove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were to build characteristic tourism cluster, shape rural tourism brand, and share the customer market.

rural tourism competitive abil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Fujian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328

2016-02-16

赵伟(1978—),男,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通讯作者:李蕊蕊(198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Email:lirui@qztc.edu.cn

*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研究”(2016R0081); 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福建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JAT160420); 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度中青年项目“华裔青少年的海丝文化景观认同研究”(JAS160456)

F592.7; F590.75

A

1005-9121[2017]03183-08

①注释:含县、县级市、地级城市辖区内各区级行政单元,平潭实验区仍按县级单位处理,泉州台商投资区仍并入惠安县计算,全文统一简称县。致谢:该研究受到泉州师范学院院士工作站和校预研基金(2016YYKJ09、2016YYSK30)资助。

猜你喜欢

福建省县域竞争力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