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大天晴:科研引领发展

2017-06-05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4期
关键词:天晴卡韦甘草酸

文/本刊记者 项 铮

正大天晴:科研引领发展

文/本刊记者 项 铮

近些年,国内本土药企的研发能力与前些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除了研发创新药,很多国内药企从仿创结合正在向创仿结合迈进。目前,虽然跨国药企的药品在中国大型公立医院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他们已经深感本土药企的压力,转而开拓国内基层医疗市场。而国内本土药企的产品凭借优秀的疗效、偏低的价格逐渐赢得医生和患者的信任。

正大天晴极具代表性。这个由三口大缸,八个员工起家的制药企业,从艰苦创业到快速发展,历经起伏,曾经濒临破产。上世纪80年代,正大天晴药业将产品定位在研发生产肝病药物上。在正大天晴总裁王善春看来,这种锲而不舍地坚持,是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和谐统发展,其结果必定“双赢”。如今,正大天晴已经成为中国肝病药物龙头企业,正大天晴有更大的魄力和决心,它的目标更高远……

专注研发肝病药物30年

现代药企的崛起依靠药品创新。

正大天晴药业发展初期将产品定位在研发生产肝病药物上,在肝健康领域的专注和坚持上,甚至达到了偏执。

正大天晴“消灭乙肝”的理想应该溯源于上个世纪的80年初期。当时,国际上甘草酸治疗肝炎的技术刚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大天晴就与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推出了甘草酸治疗肝炎的第二代产品——强力宁。其后的锲而不舍,终于在1994年成功地从甘草中提取了异构体甘草酸,生产出了甘草酸治疗肝炎的第三代产品——“甘利欣”。当时,一些发达国家还在使用甘草酸的第二代产品治疗乙肝,而“甘利欣”这样的第三代产品却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价格只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2,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肝病防治的普及。

2004年,正大天晴采用先进的磷脂复合技术,将甘草酸二铵盐与磷脂结合后形成新型复合物,制成肠溶胶囊制剂——天晴甘平,使正大天晴走到了甘草应用于肝病防治领域的前沿。

2005年,一类新药“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天晴甘美)”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肝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填补了我国手性肝药的空白,天晴甘美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手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α体甘草酸的制取和提纯问题,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该药的上市,标志着正大天晴在甘草制剂天然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上走到了国内医药企业的前列。

在甘草酸制剂的研发领域,正大天晴是国内甘草酸类药物领域研究历史最长、获得成果最多的企业,正大天晴拥有近30项专利技术,年产值达40多亿元。正大天晴推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产品,提高了中国甘草制剂的整体应用水平。

在国际学术导向的引导下,抗病毒逐渐发展为国内肝炎有效治疗的关键方案。2006年,正大天晴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药——名正。2010年,国内首个国产恩替卡韦制剂——润众上市。2016年,正大天晴一个治疗肝炎的在研创新药物的海外权益卖出了2.5亿美元高价。

30年来,正大天晴平均不到3年就推出一个肝病治疗药物,这在国内制药界不多见。由于正大天晴一直专注于肝健康药物的研发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江苏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成立了“江苏省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由政府资助、专业从事肝病药物研发的企业研究机构。

正大天晴已经逐步形成了肝病药物研发的核心能力,并成为肝病领域的领先者,其产品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传染病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肝病用药占据国内医院市场22.4%的份额。

“润众”打赢专利战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医药创新品牌系列评选活动”上,正大天晴药业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商品名“润众”)被评为“最具临床价值仿制药”,2016年润众销售额突破35亿元,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的3000家医院,占42%市场份额。

润众的强势令对手恐慌。恩替卡韦是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原研药,强效且耐药,一直独占中国市场。润众崛起后,打破了跨国药企的市场垄断。2011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发起了对“润众”的专利侵权诉讼。

王善春告诉记者,正大天晴拥有企业内部严格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早在启动“恩替卡韦分散片”研发之际,正大天晴就对涉诉专利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避开对方专利设计方式,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剂。百时美施贵宝的恩替卡韦没有化合物专利,正大天晴对专利采取了规避设计,设计了全新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剂。专利之争历时3年多,最终,正大天晴获胜。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研发基础薄弱、法律人员缺失、诉讼经验不足,多数情况下中国医药企业在面对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时往往会采取息事宁人或者防守姿态。想解决专利困扰,需要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有娴熟的法律和政策应用能力保障,更要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有死磕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王善春对正大天晴的创新能力极具信心,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专利侵权诉讼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药企之间频频发生,具有仿制实力和成长强劲的药企更容易成为跨国公司诉讼的目标。面对跨国巨头咄咄逼人的专利攻势,中国药企应该应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开往生物制药“新蓝海”

据了解,最近五年来,正大天晴药业共投入30多亿元进行药物研发,新药申报数据平均每年达到50件,成为国内企业专注研发的典型代表之一。

王善春告诉记者,对于跨国药企来讲,专利产品断档期被称为“专利断崖期”,从正大天晴创业之初至今,每遇到产品断档期,正大天晴都会陷入低谷,因此,创新即是药企生命线,正大天晴药业每年投入销售收入8-10%做研发,力求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王善春说,“讲诚信、重视科研人员,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确保了正大天晴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正大天晴除了继续保持肝病药物的龙头地位外,积极拓展产品线,呼吸类药物、肿瘤药物、生物制药等将可能成为正大天晴未来增长点。

十年前,正大天晴进军生物药领域,在生物药领域的投入超过4亿元,研发了生物仿制药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创新肿瘤免疫检验点PDL-1抑制剂等大分子生物药也在研发中,目前正大天晴的生物药产品逐步进入收获期和产业化阶段,5个产品获批临床,重组人凝血八因子获国内首家临床批件。

2015年正大天晴成立研究院生物部,仅生物部CMC研发人员已达70人,研究院从事生物药物开发的人员已超过100人。目前有33个生物药在研,项目种类覆盖了多肽,胰岛素,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治疗领域涵盖了肝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和免疫等。研究院生物部基于生物药物研发流程及特点,建立了从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质量研究、表征分析和规模化生产研发平台,并与研究院多个研发平台紧密合作,与国内多个研发机构建立了生物药物研发合作平台。

正大天晴的生物药研发从简单到复杂,在技术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创新药物开发方面,正大天晴紧跟国际研发热点领域,已立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向免疫治疗领域进军。

王善春表示,“正大天晴既有积淀又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未来正大天晴在继续巩固肝病领域既有优势,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其它疾病治疗领域,产品线涉及肿瘤、呼吸、抗感染、消化、心脑血管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20年,肿瘤、呼吸、抗感染等领域的收入占比将达到40-50%,基本占据总体收入的‘半壁江山’,形成治疗领域的多元化布局。”

猜你喜欢

天晴卡韦甘草酸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在天晴了的时候
屋乌之爱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