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

2017-06-02毛琳

大观 2017年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毛琳

摘要: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它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事关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对于贫困程度的测量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多维贫困相关的文章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发现国内外诸多学者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测度,但是国内文献多数集中在国家整体层面或者倾向于农村地区,缺乏对于区域的多维贫困测度。

关键词:多维贫困;贫困测度;精准扶贫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重点问题。近些年来,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程度的测度研究也成为热点,而多维贫困理论也被英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用于制定政策。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回顾总结多维贫困测度的方法和结论。

一、国外研究现状

阿马蒂亚.森(1973)在其著作《贫困与饥荒:论权力与剥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维贫困”概念,其核心观点是,贫困不单指收入贫困,还应包括能力上的缺失,如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等能力的缺失,其也因此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随着贫困概念由一维向多维扩展,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也不断得到发展:Hagenaars(1987)从收入和闲暇两个维度构建了第一个多维贫困指数;Townsend(1993)指出,在现代社会除了考虑个人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要考虑个人对教育、住房和安全的需要;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把贫困划分为三个需求层次,即生存层次:营养、健康、饮用水/卫生设施;安全层次:工作/收入、住所、和平;能力层次:教育、参与权、社会心理。可见,从收入、健康、生活条件乃至体面生活的能力等多维视角考察贫困更具合理性。

Betti等(2003)使用1991~1997年英国家庭调查的面板数据,通过模糊理论与方法,认为劳动力状况影响了贫困状态;英国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Alkire-Foster(2007)发表了《计数和多维贫困测量》,论文给出了Alkire-Foster(A-F)多维贫困测度的一般模型,提出了多维贫困的识别、加总和分解方法,并可按照维度、地区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以A-F模型为基础,联合国授权和支持的“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项目”小组2010年发布了界定绝对贫困人口的多维贫困指数(MPI)。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贫困程度的具体测量方面,田飞(2007)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指标体系,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Chakravarty(2007)、陈立中(2008)等采用Watts多维贫困指数及分解方法测度贫困及不同维度贡献率大小;王小林(2009)采用MPI测量技术测量在我国家庭中的多维贫困;蒋翠侠等(2010)对中国1997至2006年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高艳云(2012)对2000年和2009年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测度,从城乡两个方面探讨了各个维度的贡献率;郭建宇和吴国宝(2012)通过调整多维贫困测量指标值和权重分析其对于多维贫困结果的影响;王素霞等(2013)对2009年中国居民多维贫困进行分析及测度;张立冬等(2013)运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流动性和绝对流动性进行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目前国内社会收入分配存在“阶层锁定”态势,为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多维贫困提供了方法与思路;王艳慧等(2013)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双临界值”的“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范晨辉(2015)等应用Rasch模型对我国多维贫困进行实证研究;张全红和周强(2015)以MPI指数为基准,结合Alkire S.&Foster J.提出的“双界线”法,通过分类统计个体或家户是否处于各指标临界值以下(小于临界值属于贫困人口,否则为非贫困人口)的方法判定多维贫困者。

而在精准扶贫政策方面,很多学者也提出很多问题和挑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黄承伟和覃志敏(2015)系统阐述了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和精准扶贫的重点问题,指出我国目前贫困人口的识别以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规模控制、逐级分解,并从在册贫困户中选出,容易因分解失当、人手不足等主观因素将真正的贫困人口排斥在识别范围之外。吴雄周和丁建军(2015)认为单维瞄准过分强调瞄准贫困对象,而忽视对主体、原因、产业、时序等维度的瞄准,精准扶贫需要向多维瞄准嬗变。左停等(2015)发现,精准扶贫还面临着规模控制、乡村内平均主义思想、村庄间贫困户实际识别标准差异等挑战。

除了以上研究,还有很多学者把关注点放在农村的多维贫困测度上。张志国、聂荣(2016)利用2004年-2011年中国监控与营养调查数据计算出中国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指数,并将总体贫困分解成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同时还探讨了家庭特征和贫困动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汪辉平、王增涛、马鹏程(2016)几位学者则从农村地区致贫因素着手,通过对西部9个省市1214个贫困户的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因病致贫是农村居民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并以此提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以及完善农村大病救助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测度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立足点都是国家层面或者农村,忽略了多维贫困指数在区域贫困程度测度上的应用,缺乏与区域具体特征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另外,在构建指标体系方面,笔者试图在今后的研究中构建一个关于贫困测算更为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便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艳云.中国城乡多维贫困的测度及比较[J].统计研究,2012(11).

[2]郭建宇,吴国宝.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J].中國农村经济,2012(02).

[3]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张全红,周强.中国贫困测度的多维方法和实证应用[J].中国软科学,2015(07).

[5]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6).

[6]王素霞,王小林.中国多维贫困测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7]郭熙保,周强.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J].经济研究,2016(06).

[8]Alkire S.and Foster J.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476-487.

[9] Sen A.K.Development as Freedom[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