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舞台演奏心理素养

2017-06-02江念念

音乐探索 2017年2期

江念念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实践技术,具有舞台表演即兴性、艺术性等特点。演奏者在舞台表演中不仅要表现出深厚的演奏功底,同时也要表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一项综合性艺术修养表现过程。从钢琴演奏者在舞台上的演奏心理及状态特征展开研究,对演奏上台前准备及在演奏过程中舞台应变等展开分析,可就演奏素质及演奏应变能力等的提升做出总结。

关键词:钢琴舞台演奏;表演心理素养;紧张心理

钢琴舞台演奏是演奏者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及个人心理素养的综合表现,从本质上来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演奏者需要面对环境及自身压力,在演奏过程中均难以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100%的程度,所以如何控制好来自外界的压力与提升舞台演奏质量息息相关。一些演奏者具有高超弹奏技能却无法在舞台上发挥出来,所以演奏者要提升现场表现水平就必须提升自己心理素养,从容面对舞台演奏的各种压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真实水平。

一、钢琴演奏心理素质问题

(一)钢琴演奏中可能发生的状况

钢琴演奏或比赛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演奏人员会有一些反常表现,例如心里忐忑、反应迟钝、肌肉紧张无法跟上节奏、手脚冰凉、呼吸急促等,甚至一些心理素质较差者在紧张环境下会晕倒。从现场来看不难发现一些心理素质较差者在舞台上会表现出不敢直视观众、面部紧张、弹奏开始前呼吸急促等不良情况,且未经过有效调整便开始弹奏,弹奏速度逐渐加快,并在慌乱中出现错音频发等状况,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感及对节奏的掌控,一错再错,导致演奏完全偏离自己的节奏,更不用谈演奏过程中的感情把握,最后弹奏草草收场。一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经常出现忘谱现象,原本烂熟于心的乐谱在演奏中突然出现断片现象,使得演奏者无法完成演奏。一些演奏者由于心理因素导致在比赛中出现不适应场地、比赛用琴等难以掌控的现象。

(二)钢琴舞台演奏者演奏心理分析

音乐会或比赛等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自身心理活动与其对乐谱熟悉程度及理解深度等存在一定关联,一些演奏者心理互动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演奏者对作品演奏欲望、感情的控制及表达、旋律拼接处理等。心理活动是一种不可见影响因素,虽然看不见却是关系演奏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些钢琴弹奏水平相当的演奏者在舞台上给人的表现却差了好几个档次,就因为演奏者无法掌控自己的心理,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无法发挥正常水准。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有意識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是保证舞台演奏的必要条件。

(三)导致演奏者心理障碍的原因

1.思绪混乱

演奏不同于日常练习,一些演奏者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弹奏十分流畅、情感丰富,很少甚至不会出现弹错音、忘谱、中断等情况。一些人在上台前做好充分准备,上台后却仍旧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该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演奏者思绪混乱、经验不足或给自身施加较大压力导致自身心理情绪与正常演奏出现较大出入。不仅仅是初学者,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演奏人员也会出现该种情况。心理学研究表明,该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演奏者心理出现下意识抵制情绪,导致自己行为在不自觉中受到阻力。出现该种心理情况往往难以完成整场高质量演奏。

2.缺乏自信

演奏者只有先征服自己才能在舞台上征服评委和听众,因此必要的自信是演奏成功的关键所在。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胸怀和气度,还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认可,自信可提升勇气,是克服恐惧的关键所在。缺乏自信不仅仅是心理层面原因,还包括演奏者自己准备不充分,仅仅是在日常练习中记忆弹奏节奏及指法,并未将乐曲融入自己脑海中,属于机械性弹奏,难以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因此导致在演奏中极易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失误。

3.舞台表现经验不足

舞台表现不同于日常练习,舞台表现中会出现各种练习中不存在的因素。首先演奏者需要克服来自观众的压力,集万千目光于一身往往导致演奏者在经验不足情况下出现紧张或兴奋导致失常情况。其次舞台设施较之练习环境存在一定差别。舞台上灯光以及音响等会将演奏者本人行为表现及演奏琴声放大,演奏者被完全暴露于观众视野之下,让演奏者形成一种观众和评委利用“放大镜”形式找自己错误的观点。其次演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情况,演奏者在缺乏经验情况下不知如何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例如演奏用琴与练习用琴不同导致自己无法适应,演奏过程中舞台下面有观众骚扰、舞台断电等均会造成演奏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基于此,演奏者需要在登台前做好准备,并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己的舞台经验,从容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钢琴舞台演奏。

二、演奏者登台前准备

(一)技术准备

演奏者在舞台上如何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其登台前技术准备息息相关。演奏者在登台前需做好弹奏曲目选取、读谱、练习各个环节的技术准备。

1.选择合适曲目

选择合适演奏曲目是钢琴演奏者能否有效发挥自身特长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舞台演奏效果重要途径。演奏者之所以会出现临场紧张等情况主要是对自己要演奏曲目缺乏了解。演奏者在演奏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曲目,不可好高骛远,选取高难度作品并试图在舞台上超水平发挥。若演奏者演奏曲目无法达到自身水平和舞台表现熟练程度,会在其心理上出现暗示,认为自己会出错,并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引起心理紧张。不否认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会出现超常发挥,但总体而言演奏者在舞台表现会不如日常练习,超常发挥也是建立在自身对曲目十分自信的基础上。因此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应该选择与自身水平接近甚至略低的曲目,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发挥出真实水平。

2.正确读谱及练习

经过严格选曲后还需做到对演奏曲目精读谱,根据乐谱确定其调性及速度,在此基础上首先对曲目有全方位认识。或许演奏者已经对曲目相当熟悉,因此选定曲目后会急于模仿及表现,该种情况极易导致乐曲原本节奏被打破。练习过程中需注意力度控制,应做到手耳并用,对音符、指法、分句、强弱等进行比对。此外在练习中不仅仅是简单进行强弱对比及速度变化等,还应加上一些情绪变化。

3.适度使用踏板

演奏过程中使用踏板可适当丰富演奏音色效果,延音踏板可使用在连奏地方,若需要进行柔和处理可使用弱音踏板。在练习中可适当增加踏板使用,注意手脚动作协调,对每个动作进行谨慎处理,并通过自己的耳朵判斷是否运用合理。

4.将乐谱熟悉于心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需要同步展开读谱,只有保证读谱和练习有效结合才能保证自己充分掌握演奏技巧,并形成一种非主观演奏习惯。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反复练习、脱稿练习等方式,加深曲目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让旋律萦绕在耳边。此外还需安排记忆特定的段落接口及键盘位置,如可做到以上练习便可将乐谱熟悉于心,对登台表现有重要帮助。

(二)人文素养的准备

钢琴表现需要演奏者将作曲家的乐谱以声音形式再传递给观众,在观众脑海中形成一种抽象乐谱,通过演奏赋予乐曲新的活力。基于此,演奏者只有和作品融为一体才能演奏出具有生命力的琴音。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演奏技巧,还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具备一定理解能力。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该对琴谱了然于心,充分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用意。演奏者在演奏前应该充分了解作品内涵,这其中包含作品作者及其所在时代背景、个人创作风格、创作目的或意图等。以创作者角度看待作品的内涵,可最大限度将创作者情感进行还原,并掺加演奏者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由此可见,演奏者不仅需要对作品在演奏技巧方面的理解,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背景的了解必不可少。

(三)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是钢琴演奏必不可少的环节。演奏者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练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放过一丝一毫,做到精益求精,且不可有侥幸心理。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将每个演奏环节烂熟于心,不仅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还提高自己演奏自信心。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有一点正常紧张状态,保持自己的呼吸、手指、肩部等部位有一定紧张感,保证自己的肌肉紧张度与实际演奏相接近。

三、提升钢琴演奏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一)提高心理素质

演奏者在演奏前需做足心理功课,无论是对舞台演奏过程中的临场应变,还是经验总结,都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心理知识基础。弄清楚产生紧张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训练。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对世界万物的客观反映主要建立于其脑海主观意识之中,主要包含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建立、深度意识等,这几个阶段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必然过程,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对实际演奏过程的感觉、对音乐的联想以及思维能力、情感表达、演奏难易等均与演奏者心理素质有一定关联。演奏者在演奏中若能做到将演奏看作是一种情感的抒发,通过钢琴向听众和评委表达自己内心情感,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演奏者本身从演奏中获得能量,还会感染到听众,这种演奏过程会最大限度降低因为心里紧张而导致的各种失误。

演奏者通过学习心理基础知识可明确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助于形成针对性策略。演奏本身就是演奏者情感抒发与动作、脑力的有效结合。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可通过反复练习将对琴谱的记忆及演奏动作转化为肌肉记忆,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不需通过思考便可将动作表达出来。因此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保持成熟的演奏心态,以充沛的精力及清晰的思绪进行演奏。演奏者学习心理基础知识后只要做到在紧张中保持清晰的思绪便可高质量完成舞台演奏。

(二)积累演奏经验

“实践出真知”是钢琴演奏的必然规律,通过实践不仅可提升演奏者对作品的熟悉度,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还可提升自己的乐感,在无意识情况下也能跟上节奏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此处所谓实践与练习存在一定差别,主要指的是演奏者在平常应多参加钢琴演奏活动,为自己创造实际演出机会,例如在聚会、酒吧、餐厅等场所可表现自己的弹奏能力,积累现场演奏经验,从听众处收集各种意见,将其转换为自己的演奏经验。通过参加各种钢琴比赛或钢琴等级考试并在有听众情况下展开演奏,可不断丰富演奏者钢琴演奏的经验,演奏者在不断实践中不仅演奏水平逐渐提升,个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遇到问题不会手忙脚乱,为登上更大舞台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钢琴演奏不仅是技能体现,还是个人文化素养的直观流露。从音乐角度而言,演奏过程本身就是演奏者个人情感的外在流露,不同素养的人通过钢琴表达出来的情感必然存在一定差异。评委和听众在聆听演奏过程中个人体验也有所差异,因此如何通过个人演奏带动听众和评委的思绪与个人文化修养有重要联系。若演奏者可成功抓住听众及评委的心,让其沉醉于演奏中,对演奏过程有重要意义。演奏者通过不断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个人涵养及品味,有利于其更准确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并在演奏过程中与台下产生共鸣,有助于将突发事件出现概率降到最低。即使在演奏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通过其强大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做出有效应对,保证演奏不出现中断等情况。

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及个人魅力

从性质上看,钢琴演奏可作为一种个人情感的载体,而高尚情操及个人魅力则是演奏的灵魂,在演奏过程中可从多各方面展示演奏者个人修养。演奏者若要通过演奏打动别人,首先自己得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如何爱人,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替别人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避免出现自我中心等问题。只有将钢琴演奏看作是情感表达和艺术行为才能真正从内心与钢琴演奏产生共鸣。演奏是技巧与情感的双向抒发,若缺少高尚道德情操及个人魅力,钢琴演奏往往只能停留于机械弹奏阶段,无法达到更高境界,在演奏中也难以通过情感等与听众产生共鸣,单纯地弹奏极易因为现场环境以及个人心理原因出现各种问题。基于此,演奏者需培养自身道德情操、加深自己对万物的理解、提升个人魅力、从正确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并将做人与钢琴演奏联系在一起,实现质的飞跃。

结语

钢琴演奏是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沟通方式,钢琴演奏者的技术是在舞台上高质量表演的基础,单纯的技术并不能保证演奏者在舞台上完全表现出自己的演奏技能。演奏者需要克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因素影响,在演奏前做足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钢琴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积累演奏经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及个人魅力,将舞台演出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为更好地发挥演奏者的真实水平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