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为先 稳中求变

2017-06-0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小题命题考查

现代文阅读:选文一般在1100字左右,并呈现出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主要从内容细节方面考查考生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尽管多数考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掌握不多,但从命题的3道选择题来看,只要考生在复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答题要领,谨慎比对原文相关语句,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及名篇名句默写三部分,共36分。文言文题材近几年来一直为人物传记类,全文约620字。题型基本稳定,只是2015年将文言实词的辨析改为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2016年也延续了2015年这一命题形式,全国卷Ⅰ、Ⅱ、Ⅲ都加大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其他如断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翻译题继续保留。从整体上,主要检测考生基本的文言积累和素养。考生掌握好高中阶段所学文言篇目的文言知识,完成一篇考场文言文阅读问题不大。需注意多在古代有关官职升迁等文化常识方面做些积累。同时,要多做传记类作品写作思路及文本结构方面的归纳总结,方能准确而迅速地提取信息,理解内容。古代诗歌阅读,分设两道小题,从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等四大方面切入,考查考生解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只要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操练到位,又能基本读懂诗词内容,在满分11分中得8分以上问题不大。名篇名句默写采用情景式方式设题,要做好此题,考生在识记时必须真正弄懂句子的内涵,才能准确定位文句、诗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主要为小说阅读。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可分为理情节题、析人物题、看环境题、谈构思题、讲方法题、明主题题等。第1题是一道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鉴赏的五选二的选择题,综合性强。第2到3题均为6分的简答题,多在分析人物形象、品评文本细节、语言艺术等方面设题。第4题为8分的探究题,有对小说标题作用的探究,有对小说主题多解的探究,有对文本细节深挖的探究……这类题注重思维的拓展和个性化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多数为人物传记作品阅读。题型与小说作品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更加强调对文本有效信息的筛选整合,组织答案,可整合文本有关语句。这类作品较易发现其写作的基本套路,即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展示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及世人的评价。不过,提醒考生一点,2015年全国卷的选材已有较大的变化。2015年全国卷Ⅰ《朱东润自传》是从不同的章节中节选、删减组成的。而2016年全国卷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从《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年表》等文章中摘编而成。这些文本都属于非連续性文本。虽然2016年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和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仍为连续性文本。另在设题上的变化也很明显,2016年全国卷Ⅰ第(3)小题涉及文章的内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这无疑增加了难度,扩大了考查点;2016年全国卷Ⅱ、Ⅲ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契合。

语言文字运用:5个小题共20分,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图文转换等。2016年,这部分的第1小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求对6个句子中运用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考生必须能在使用对象、范围、词义轻重、感情色彩、搭配等方面对成语进行一定量的积累。第2小题考病句辨析。此题最显著的特点是语料多与时事有关。这提示我们在掌握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通过多阅读报纸、书刊或上网浏览新闻等途径获取外来信息,扩大视野和眼界。第3小题考实词或虚词的正确运用以及语段衔接。2015年和2016年与前几年相比,不再是排序或多空的选填形式,而改成选填最恰当的一项。从此角度说,降低了难度。如2016年要求选合适的关联词,考生只要注意句中逻辑便能选出正确选项。第4小题考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这道5分的主观题既要求考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大意,更要能分析出语段的写作思路、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如何在规定的字数内组织好内容又成了一道门槛。此题解答的关键,要善于利用上下句核心词语的提示。第5题图文转换题,此题突出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这告诉大家,在根据图形所反映的内容组织语言时,务必讲究一定的叙述角度或顺序,但切勿表达混乱。

在今年高考改革作出的较大政策调整中,之前不少省市高考语文单独命题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全国统一命题。对整装待发积极备战下一轮高考的高三学子们来说,准确全面理清并把握好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结构,做到心中有“卷”,是未来进行系统复习的首要之举。

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卷命题思想,整体呈现出“温度为先,稳中求变”的风格,一方面保持试题的延续性和知识点的涵盖性,另一方面则切实反映出高考改革的导向性。

接下来,按试题顺序逐题予以说明。全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20题左右。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需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进行作答。它们不存在孰易孰难,只是为广大考生提供多种利于发挥水平的选择。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总之,整份试题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又不缺乏现代气息。在复习迎考中,考生们应多在回归课本、坚持积累、倡导读书、强化训练等方面下功夫。

写作:满分60分。全国卷高考作文是热点题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它在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生活中立德树人;在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更贴近日常的真实生活。如2016年全国卷Ⅰ关于分数的图画作文题、全国卷Ⅱ关于语文学习的作文题、全国卷Ⅲ关于创业的材料作文题,都体现出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照。复习备考时,应强化针对性和说理性训练,摒弃宿构、模式化作文。

高考改革大手笔

随着6月8日下午17:00钟声敲响,2016年全国高考除江苏、黑龙江、青海等个别省9日尚有考试科目外皆顺利落下帷幕。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今”不同。在此之前,统一使用全国卷的省份由2014年的15个省到2015年的18个省,再到今年扩大为含广东、福建等在内的26省份,阵容剧增。所有科目仍享有自主命题的仅剩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等五个省市,海南文理综自主命题,山东语、数自主命题,但2018年也将使用全国卷。可见,高考的“大一统”时代来了。

将自主命题的权利“回笼”,既体现了教育向“深水区”探索改革,又更好地彰显教育的公开、公平,更大程度上保障了考生的切身利益。统一由教育部组织命题,打破了区域优势,尤其是省会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把河北、河南、山西、江西、重庆、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教育基础相对发达11个省份划归一组,采用难度稍大一点的全国卷Ⅰ,而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辽宁等11省使用整体难度降低的全国卷Ⅱ,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原则,利国利民。有一点值得注意,今后的高考,会将地区差异和全国一致并举,探索出更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的考评办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版由欧阳睿供稿】

猜你喜欢

小题命题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