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山书屋”创办者季丰:播撒墨香传递力量

2017-05-31姚雪青

阅读(书香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香山义工读后感

姚雪青

宁静的时光,从翻动书页的指尖悄悄滑过;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周围每一个角落;轻缓的古琴从某处传来……和以往的每个周末一样,星期六上午,唐彩虹坐在这个靠窗桌边读完了两本书,仍觉得意犹未尽。

这是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香山路上一家民间公益性质的休闲书屋。它的主人季丰目前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几年前将自己的公司搬走,腾出500平方米的空间置办书屋,每年拿出一半以上的利润投入其日常运转。开办几年来,这个名叫“香山书屋”的地方不仅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免费看书借书、下棋论画的新去处,也成为展示江阴全民阅读的一扇窗口。

自己读书—办阅览室—建起书屋

个人梦成全众人梦

走进书屋,沿墙排开的书柜摆满了各类书籍,内容覆盖各年龄层次。目前3万多册藏书中,约一半是季丰的收藏,其余来自读者捐赠。一楼户外以儿童读物及通俗读本为主,其中中屋为读者捐赠的书籍,二楼以政治、经济、文史、法律类书籍居多,书屋的楼上还有一间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书屋。

“我理解的‘中国梦是民族之梦,由每一个个体的梦想汇聚而成。”季丰说,“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有一个读书梦。”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季丰开始挣钱养家。1996年,21岁的他只身来到江阴一家酒店打工。初来乍到,没有多少朋友,也没有多少钱,闲暇时季丰就到附近的新华书店。“可以看书,又不用花钱,还能学到酒店管理的知识,多好啊!”

三年,季丰不仅在所学知识的帮助下晋升为管理层,还在书店收获了爱情。2000年,季丰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三年的求职期,他每天都泡在书店,读了上千本企业管理等书籍。2004年,季丰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和季丰本人经历类似,公司员工大多来自外地农村,学历不高,渴望读书。为了营造学习的氛围,季丰每月奖励员工200元买书,2006年还专门腾出一间员工阅览室,并不断添置书籍。在书的熏陶和提升下,目前已有10多名员工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

从一开始的内部学习到员工及朋友、家人前来举办读书沙龙,再到有特长的书友自告奋勇义务办起小型讲座,这间书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几年前,季丰干脆把自己的公司搬到其他地方,将其改成公共书屋,经过不断的修建直到现在的规模。

几年来,书店各项硬件及房租、水电等投入均由季丰出资。“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认为建书店不来钱,也看不到回报。”季丰说,“谁说没有收获呢?以书会友,我不仅过上了健康规律的生活,也促进了与客户亲友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更何况,办好香山书屋,给人们带去正能量,就是在实现我的理想之梦。”

借书回家—交读后感—共同分享

收获知识自信和爱

一天上午,在摆放着各类儿童书籍的户外书屋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赵明(化名)和他的小伙伴正专注地翻看着手中的科幻故事书,一边看一边聊。“这里很自由,我经常过来。”赵明住在附近小区,书屋里不仅有卡通漫画,还有名人故事,家长听说他要来看书而不是去打游戏,非常高兴。

刚听说“香山书屋”为个人出资建立时,读者张纲一度认为,“这一定是哪个大老板钱多得花不掉,才办的,说不定坚持不下去”,直到他成为书屋的常客,了解到季丰每年投入60万元左右维持书屋,不由心生敬佩。“我和家人经常在晚饭后到这里看书。书屋的书可以免费借回家,但在归还时必须交一篇读后感。儿子有一次借了科普方面的书,不知道怎么写读后感,我就鼓励他,只要是自己的感受,哪怕三言两语都行。”张纲说,儿子看到自己写的读后感挂在墙上和其他读者一起展示和分享,变得更有自信了;儿子参加书屋免费举办的《弟子规》学习班后,更懂事有礼,令他很是欣慰。

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季丰经常根据读者们的建议改进书屋设置、格局。有读者提出,将读书室和棋室、古琴室放在一起会互相影响,季丰便重新布置了互相独立的场所以适应不同的需求;看到有读者自带水杯,季丰便专门购进一批杯子,为常来的300多名读者提供专属水杯。

“我一直都梦想着家门口有个读书的好去处。”在本地一所小学担任数学教师的唐彩霞是这家书屋的老读者,从暑假开始便成为了书屋的义工。“我喜欢这里安静的环境和分享的氛围,我会向学生们推荐这个好地方。”

免费读书—参与培训—义务服务

感召成就更多美好

“欢迎大家来上作文课,今天的主题是‘家乡的春天,大家先来讨论一下……”每个星期五晚上,义工吴永华都会花两小时的时间,为前来听课的小学生及家长们讲解基本的写作知识。这是香山书屋第一个由义工组织开展的活动,已经有几年的“办学历史”了,人数最多的时候,吸引了超过50名小学生前来听课。

看书喝茶免费,书屋的培训班和文化沙龙也是免费的,而这全靠义工们帮忙。书屋辟出专门的学习室,添置了投影仪等,开设作文、象棋、书法、国学等培训班。每到周末,听课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时读者们提出希望设立新的培训班,也很快得到有专长者的响应。

书屋大多数工作由义工帮忙,义工要经过考核才能“上岗”。而考核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愛书,能够持之以恒。正式上岗的义工们,身着统一的白色服装,从周一到周日轮流值班;而一些大学生或工作忙碌的白领,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前来整理书籍、泡茶递水等。“我们受到了书屋主人的感召,希望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义工们说。

“本以为给小孩上作文课是一件不太费劲的事情,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所不同。为了把作文课上好,我认真研究了儿童心理学,并读了大量书,这对自己也是个提升。”吴永华说,作为义工,在不断付出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求知梦。

把书屋办好寄托了很多人的梦想。“借出去的书从没有丢过一本,放在户外的桌椅也从未损坏;相反还有很多家庭捐来书籍,带来茶叶。年轻人踊跃报名争当义工,周围邻居也总问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哪怕来洗洗杯子扫扫地也行。”季丰说,“书屋建立以来,我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这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季丰说,作为一个“纯民间、纯公益、全免费”的公众阅读平台,香山书屋旨在推广全民阅读,探索新公益理念,传播志愿精神。目前,香山书屋在江阴已经形成3家实体书屋,25个漂流书箱点的规模,在不久的将来,香山书屋将开到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读书梦。

(摘编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香山义工读后感
北京香山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游香山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